优化减税降费应如何发力
实施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需要考虑税费制度和政策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应考量不同阶段不同状况下的政策效果和政策成本问题。

优化减税降费应如何发力

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减税降费在近些年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从宏观层面上能够促进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从微观层面上能够为企业纾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后劲。综合分析研判,我们要找准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减税降费政策,要正确认识减税降费的作用和空间。在宏观政策逻辑中,减税降费兼具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属性,其作用已形成了广泛共识,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来看,减税降费实际上是国民经济运行成本内部的一种转换。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和居民的负担,而且将减少国民经济运行成本和国家治理成本,提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施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需要考虑税费制度和政策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应考量不同阶段不同状况下的政策效果和政策成本问题。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状态和不同的企业境遇下,减税降费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判断减税降费政策的空间,不能仅仅着眼于宏观税负的高低,还要从微观主体受益水平、税负公平、体制改革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等多个层面综合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本和效率,找准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在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稳定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面临诸多新问题。眼下,我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影响,经营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消费和投资面临一些制约,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也是减税降费的重要方向。下一阶段,要根据中央的部署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使减税降费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分析来看,减税降费一方面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持充沛的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潜在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减税降费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积极作用。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应围绕促进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依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影响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着眼于促投资和扩消费,突出支持重点,提升政策的精准性。

从促投资方面看,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减税降费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而且可以引领企业投资方向,发挥投资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要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对扩大企业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未来发展潜力。综合来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以总需求的扩张产生经济联动效应,对冲经济下行,而且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和改善民生,体现经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当前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完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从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扩消费方面看,要发挥好减税降费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提高经济循环质量。消费是影响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倾向、价格、公共服务供给、收入分配等诸多因素相关。释放消费需求,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而且要通过包括减税降费在内的财税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鼓励人们消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邢 丽)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优化减税降费应如何发力

2023-06-13 07:59:14 来源:

减税降费是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的现实需要,是宏观政策支持稳增长、保就业、调结构的重大举措。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之一,减税降费在近些年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充分体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当前,国内外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非常必要、十分重要,从宏观层面上能够促进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从微观层面上能够为企业纾困,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增强发展后劲。综合分析研判,我们要找准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提升政策的精准性、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减税降费政策,要正确认识减税降费的作用和空间。在宏观政策逻辑中,减税降费兼具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属性,其作用已形成了广泛共识,既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也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来看,减税降费实际上是国民经济运行成本内部的一种转换。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和居民的负担,而且将减少国民经济运行成本和国家治理成本,提升国民经济循环质量,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施有效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需要考虑税费制度和政策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应考量不同阶段不同状况下的政策效果和政策成本问题。在不同的宏观经济状态和不同的企业境遇下,减税降费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判断减税降费政策的空间,不能仅仅着眼于宏观税负的高低,还要从微观主体受益水平、税负公平、体制改革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等多个层面综合判断。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及减税降费政策的成本和效率,找准优化减税降费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减税降费力度,在帮助企业减负纾困、稳定经济增长等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面临诸多新问题。眼下,我国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叠加影响,经营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较多,消费和投资面临一些制约,需求不足成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提效的重要方向和着力点,也是减税降费的重要方向。下一阶段,要根据中央的部署和宏观经济的变化,优化减税降费政策,促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使减税降费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分析来看,减税降费一方面是需求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维持充沛的总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又是推动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潜在增长率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减税降费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有积极作用。优化减税降费政策,应围绕促进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依据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影响经济活力的主要因素,着眼于促投资和扩消费,突出支持重点,提升政策的精准性。

从促投资方面看,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产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减税降费不仅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而且可以引领企业投资方向,发挥投资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关键性作用。同时要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对扩大企业投资和推进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率和未来发展潜力。综合来看,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以总需求的扩张产生经济联动效应,对冲经济下行,而且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率和改善民生,体现经济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当前基础设施投资仍面临一系列制约因素,可以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等方式,完善优化基础设施投资结构,从而更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扩消费方面看,要发挥好减税降费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提高经济循环质量。消费是影响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因素。消费需求取决于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与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倾向、价格、公共服务供给、收入分配等诸多因素相关。释放消费需求,不仅要进一步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而且要通过包括减税降费在内的财税政策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鼓励人们消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邢 丽)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陶龙鑫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