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大附三院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一般情况下癌症发生多处转移患者及家属都会感觉得没有太大希望了,然而,近日重医大附三院肝胆胰外科别平教授团队却成功为一位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再次发生肝内多发转移及纵隔、心包转移的病人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已跃升至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肝脏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转移部位,来自吉林延边的朴先生(化名)就是这样一位患者。朴先生是一名朝鲜族同胞,有多年乙肝病史。2020年12月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癌并伴有肝转移,2021年1月、4月于外院分别接受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和“开腹部分肝切除术”,术后规律行辅助治疗。
不幸的是,在2022年9月的复查中,朴先生被查出再次发生肝内多发转移及纵隔、心包转移。病情出现恶化,朴先生多处求医但都被告知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建议继续药物治疗。经过多方打听,朴先生听说重医大附三院别平教授团队擅啃硬骨头,敢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不远千里来渝求医。
“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别平主任仔细询问了朴先生的病情并查看了各项资料,确认朴先生系结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再次发生肝内多发转移及纵隔、心包转移,经MDT团队会诊后制定了治疗方案:先给予经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靶向治疗,再评估能否进行手术治疗。
经过3次介入治疗及4次靶向治疗,完善CT、核磁共振、PET-CT等检查后发现,肝内病灶明显缩小,但膈顶及纵隔内、心包肿块增大,肝内、腹腔、肺部等未见明确转移复发,这让朴先生又看到了手术切除的希望。但患者做了两次手术,腹腔粘连严重,且腹腔真实转移情况可能较影像学更为复杂,能否完整切除?如何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面对这些问题,别平主任再次提请MDT团队进行讨论会诊,包括:肝胆胰外科、放射科、普通外科、胸外科、肿瘤科、麻醉科、ICU等。大家一致认为:尽早手术后再行辅助治疗获益可能性大!
5月30日,在与多学科一道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与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打开腹腔医生们发现,患者腹腔粘连严重,仅分离粘连就耗费了2个多小时。肝门淋巴结肿大,遂对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进行完整清扫;左肝萎缩,且发现有低密度结节,并与膈肌转移灶致密相连,施行了左半肝+左尾状叶切除;切开膈肌证实有纵隔转移并侵犯心包(约4cm大小),行“膈肌部分切除、心包部分切除、纵隔肿瘤切除、膈肌修补术”……
就像走入了布满地雷的阵地,手术异常艰险!但别平教授凭借娴熟的手术技术,带领团队一边快速进攻拿下一个个病灶,一边防守将对患者的损伤降到最小,最终手术耗时8小时20分钟完成,术中仅出血200ml。冰冻结果显示膈肌、纵隔及心包有癌转移,左肝内有转移,与术前判断完全一致。
手术术后第二天朴先生就恢复了进食及下床活动。在肝胆胰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加上朴先生及家属的积极配合,目前朴先生康复顺利,不日即将出院。
发生转移的癌症一般都已进入病程中晚期,很多患者及家属都不抱有希望,然而医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却给越来越多中晚期患者带来希望。据别平主任介绍,针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可以根据肝内转移病灶的数量、大小、部位、以及病人的身体状况等,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MDT(多学科讨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国际公认的肿瘤治疗模式,可以整合医院各个学科优势,综合应用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化疗、靶向、放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使病人能够获得整体化、综合性的治疗方案,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院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