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拟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要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

我国拟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来源:中工网2023-06-15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有关情况。据悉,《实施方案》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

在赋能方面,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一是试点赋能。《实施方案》提出,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再遴选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二是政策赋能。《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三是资金赋能。《实施方案》重点梳理总结了3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在提升方面,《实施方案》聚焦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务实工作举措,力争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专业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方案》旗帜鲜明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二是提升实训水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是提升融合深度。《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于灵歌)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我国拟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2023-06-15 05:43:20 来源:

近日,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日前,国家发改委召开专题发布会,介绍《实施方案》有关情况。据悉,《实施方案》围绕“赋能”和“提升”,提出了5方面19条政策措施。

在赋能方面,主要通过“试点、政策、资金”三个抓手,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一是试点赋能。《实施方案》提出,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再遴选一批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二是政策赋能。《实施方案》提出,健全激励扶持组合举措。让“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支持政策看得见、摸得着,让产教融合型企业真正尝到甜头、得到实惠。三是资金赋能。《实施方案》重点梳理总结了3类资金渠道,分别是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长期贷款。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撬动,各级各类资金协同发力、共同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投融资工作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在提升方面,《实施方案》聚焦难点堵点问题,通过针对性政策措施和务实工作举措,力争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专业体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实施方案》旗帜鲜明提出“一优先一加快一改造一撤并”,推动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二是提升实训水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和撬动作用,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组合投融资支持,优先支持一批产业对接紧、辐射带动强、实训效果好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是提升融合深度。《实施方案》针对“校热企冷”的情况,支持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和职业院校、普通高校合作举办混合所有制分校或产业学院,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于灵歌)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