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摘镜”季:重庆爱尔硕博专家团队直播科普助力梦想
“医生,我想考飞行专业,但是我的视力还差点,这怎么办呢?”高考刚刚结束,又一批高考学子因视力不能报考理想专业而焦虑不已。为此,6月11日,以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彭艳丽为首的屈光科硕博专家团队特地开展了一场专家见面会,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患教的方式,为广大学子科普近视手术相关知识,助力大家顺利“摘镜”。

此次直播邀请了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屈光手术专家彭艳丽,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副院长、激光手术专家陈开建,重庆爱尔眼科医院近视手术专科副主任文燕以及屈光手术科主治医师卢小波,分别为大家进行全飞秒手术、精雕C+手术直播,并为其进行专业详细地解说分享。
手术方式多样化,个人适合最重要!
近视手术诚然是大多人“摘镜”的首选,但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手术方式多种多样,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才是正确的?这又成了他们的一大苦恼。

“每种手术方式都各有它的适应症,适应的范围也是不同的,我们医务工作者会根据详尽的术前检查环节来获取患者眼部的个性化数据,通过个性化数据来定制适合的手术方式,为大家做到‘量眼定制’”。彭艳丽博士说道。

据介绍,目前常见的主流近视手术可分为减法的角膜激光术和加法的晶体植入术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结合患者不同情况来进行选择,比如从度数来看,在600度以下的属于中低度近视患者,建议进行角膜屈光手术,当然也可以进行晶状体植入术;而600度以上的则属于高度近视患者,首选建议是晶体植入术……不过这只是个性化选择手术方式的其中一个维度,实际生活中,医生还会根据角膜形态、眼内空间的结构等进行综合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因此,手术方式就算再多样,但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程围观全飞秒、精雕C+手术,多年手术患者现场答疑!
在专家见面会现场,陈开建院长与卢小波医生为大家呈现了精妙的全飞秒及精雕C+摘镜手术,为大家揭开了近视手术在大家心里的“神秘面纱”,文燕主任对两场手术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手术多年后会不会出现‘后遗症’呢?”
“近视手术恢复期要多久?我填报志愿时再进行手术还来得及吗?”
为解答大家的疑虑,彭艳丽院长和文燕主任在现场一一从专业上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现场,两位做了全飞秒手术多年已术患者黄英霞、马静也上台为大家面对面分享了自己的手术经验与感受。黄英霞表示,自己近视了十五年,在2017年进行了近视手术,如今自己做近视手术已经有7年,术后双眼视力均为1.2,并且目前自己的视力仍然保持在这个水平线,不仅生活方便了,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加真实的看到了清晰美丽的世界。

很多人在完成屈光手术后会认为做完手术可以一劳永逸了,但陈开建院长表明,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近视手术只是把眼镜从鼻梁上拿下来,把近视度数做到眼睛上了,近视眼还是存在的。这也意味着,手术本身并不能阻断你的近视发展进程,所以要想不近视,根本还是重在预防。特别是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合理用眼、少看电子产品、多参加户外运动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保护好视力。
尽管近视手术是成年人解决摘镜的一个安全选择,但彭艳丽院长仍然表示,作为医生的初衷是希望大家从源头上预防近视,近视防控不仅是国家战略,更要成为全民参与的民生工程。今后,医院一方面会持续推进近视普查等工作,关注每个孩子的眼健康;另一方面,还会持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不断增强科学眼健康理念,尤其要加强家长防控近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院方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