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巫溪(上)丨为何烟火传承至今 一条鱼的千年“烤”问
走进巫溪,一探巫溪烤鱼“出圈”的缘由。

“鱼”跃巫溪(上)丨为何烟火传承至今 一条鱼的千年“烤”问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6-17

世界烤鱼·源味巫溪。五千余年“上古盐都”,与奔涌入江的大宁河水,伴生了两千多年的巫溪烤鱼。从远古走来,巫溪烤鱼又实现了最强一“跃”——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巫溪“国际烤鱼之乡”称号。

从巫溪大宁河边“游”出来的小小“烤鱼”,为何能火“出圈”?为了这张美食名片,巫溪又做了哪些“破圈”之举?

民以食为天,饮食往往就是地域文化一个最直观体现。通过传承千年的巫溪烤鱼,能够细细品味“巫咸古国、上古盐都”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国际烤鱼之乡·2023巫溪烤鱼文化节”将于6月19日启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巫溪,一探巫溪烤鱼“出圈”的缘由。

巫溪县城。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上古盐都

巫溪烤鱼的前世今生

巫溪,因盐而生,因盐而兴。

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下的盐泉,历经几千年仍然在汩汩喷涌。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现、利用,并大规模开发的盐源之一,当地流传着“白鹿引泉”的美丽传说。明清时期,这里是全国十大盐都之一,巫溪被称为“巫咸古国、上古盐都”。

巫溪宁厂古镇。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巫盐既出,天下索求”。宁厂古镇“两岸灯火,万灶盐烟”的制盐盛况,创造了巫溪“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盛景。

大宁河上,千帆难尽,百舸争流。巫溪盐船出峡江,上通天府之都,下达楚吴之地。出行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都在河中行走,非常艰辛。为了解决途中温饱,船家、纤夫就地取材,将河中鲜鱼宰杀,抹上盐后架在火上烤熟之后,带到船上充饥。他们还将泡菜和烤鱼混装在一起,泡菜的辛辣酸爽和烤鱼的腥鲜相互浸润和彼此成就,无意间竟成就了船家行船途中最便捷、最开胃的一道美食。

一些盐商随船出行,吃过船家、纤夫的烤鱼之后,觉得风味独特,便将船家们的烹鱼之法带上了岸。鉴于船家烹鱼方法过于原始和简单,盐商还将烹鱼方法进行改良和升级。

盐商熬盐有炭火之利,他们将鱼现杀治净,抹盐后悬于灶洞之中,用炭火余温将鱼烤熟,避免了明火烟熏后鱼肉的焦糊苦味,还保证了烤鱼色泽和形态的美观。再将烤好的鱼置入瓦钵之中,添加上泡菜、咸菜炒制的配料,在火上二次加温,让配料与烤鱼再一次深度相融,形成了巫溪烤鱼独特的风味。

河中的鱼、岸边的柴、船上的盐,还有随船的“黑板”和罐中的泡菜,成为传承千年巫溪烤鱼的标志性元素。在不断优化改良中,烤鱼逐渐成为巫溪传统美味菜肴,也由长江中上游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巫溪烤鱼独特的味道与做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食药同源

古法技艺源远流长

巫溪烤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它还具有食疗价值。

关于烤鱼食疗功效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巫咸文化时期。巫咸,是上古名医,东晋郭璞《巫咸山赋》中注:“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巫咸擅长将“巫祝”之术结合食物与草药为民治病,在实践中形成食药同源的医疗理论。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相传巫咸发现了鱼的药用价值,便引导先民将鱼用火炙烤后食用,治疗脾胃虚弱之症。

巫溪烤鱼。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巫溪烤鱼选用在自然流水水域生长的一年以内、三斤左右的草食鲤鱼为最佳。传统医学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归脾、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下气利水、通乳、保护视力、延年益寿以及益智健脑等功效。因此,巫溪烤鱼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治疗胃痛、反胃、黄疸、脾胃虚弱、产后乳汁不通、视力减退、高血脂等病症。

巫溪烤鱼经过不断开发创新,形成了油盐适中、风味独到的健康饮食特色。再加上鱼本身是营养丰富的食材,蛋白质高,脂肪量小,巫溪烤鱼也受到了现代“好吃狗”的青睐。

据重庆文化和旅游协会考证,目前在全国流行的渝派烤鱼,其码味、烤制和食用时持续加热的烹饪模式,以及使用“泡椒、泡姜、泡萝卜”为基本特征的烤鱼新味型,均发源于巫溪。

经过千年发展演化,巫溪烤鱼将咸、甜、麻辣、酸五味融合的同时,又形成了香辣味、麻辣味、酸辣味、蚝油味、葱香味、泡椒味、酱香味等多种复合味型,满足现代人愈发挑剔的口味与营养需求。

风味烤鱼

舌尖上的食俗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风俗。巫溪烤鱼在几千年的习惯传承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食俗。

鱼是一些远古先民的图腾;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象征着幸福。巫溪人以鱼待客,表达对客人的真诚和尊重。

巫溪烤鱼品鉴活动。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吃烤鱼时,食客一般不要从鱼头动筷,也不喜欢用筷子和铲子将鱼翻身。人们行走四方,需要乘车坐船,所以比较忌讳“翻”字。

宴请客人时,主人会从鱼腩位置开始为客人分食,先吃腰身部分,再吃鱼尾部分,最后主人会将鱼眼挑给最尊贵的客人,以表示对贵宾的仰视和尊重。

古代“鲤”与“礼”谐音,鲤鱼对于巫溪人而言是美好祈愿的载体。古人用鲤鱼祭祀神灵祖先,以求家族子嗣繁盛,福寿延绵。在倡导“孝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曾经感动和教育了多少代人。

在临别前,吃烤鱼是要让出行的人牢记乡愁,早日还家。饯行的烤鱼如果鱼肉吃完,而鱼骨不断,则是预祝远行者一路平安。

“十年成习,百年成俗。”巫溪人借江河之利吃鱼成习,在几千年的习惯传承中融入“儒、释、道”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民族的图腾文化,形成其自成一派、融汇八方的江湖菜饮食格局。

“走菜席”是宁厂古镇“大融合”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走菜席”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烤鱼是“走菜席”的灵魂和核心。

巫溪大宁古城。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有缘一饮宁河水,何须渡海上蓬莱。”直至现代的巫溪大宁古城,每到夏日华灯初上之时,漫滩路上餐桌一字排开,这里就成了美食的天堂,满满的烟火气。数以万计的游客在大宁古城吹河风、吃烤鱼的景象,已然成为了巫溪一道靓丽的风景。

吃烤鱼,逛美景,赏非遗龙舟……即将于6月19日晚启幕的“国际烤鱼之乡·2023巫溪烤鱼文化节”,更以丰富的活动安排,让游客在大快朵颐之外,沉浸式体验“巫咸古国、上古盐都”的民俗风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鱼”跃巫溪(上)丨为何烟火传承至今 一条鱼的千年“烤”问

2023-06-17 06:00:00 来源:

世界烤鱼·源味巫溪。五千余年“上古盐都”,与奔涌入江的大宁河水,伴生了两千多年的巫溪烤鱼。从远古走来,巫溪烤鱼又实现了最强一“跃”——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巫溪“国际烤鱼之乡”称号。

从巫溪大宁河边“游”出来的小小“烤鱼”,为何能火“出圈”?为了这张美食名片,巫溪又做了哪些“破圈”之举?

民以食为天,饮食往往就是地域文化一个最直观体现。通过传承千年的巫溪烤鱼,能够细细品味“巫咸古国、上古盐都”数千年的人文历史。“国际烤鱼之乡·2023巫溪烤鱼文化节”将于6月19日启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巫溪,一探巫溪烤鱼“出圈”的缘由。

巫溪县城。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上古盐都

巫溪烤鱼的前世今生

巫溪,因盐而生,因盐而兴。

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下的盐泉,历经几千年仍然在汩汩喷涌。这里是中华民族最早发现、利用,并大规模开发的盐源之一,当地流传着“白鹿引泉”的美丽传说。明清时期,这里是全国十大盐都之一,巫溪被称为“巫咸古国、上古盐都”。

巫溪宁厂古镇。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巫盐既出,天下索求”。宁厂古镇“两岸灯火,万灶盐烟”的制盐盛况,创造了巫溪“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利分秦楚域,泽沛汉唐年”的辉煌盛景。

大宁河上,千帆难尽,百舸争流。巫溪盐船出峡江,上通天府之都,下达楚吴之地。出行少则半月,多则数月,都在河中行走,非常艰辛。为了解决途中温饱,船家、纤夫就地取材,将河中鲜鱼宰杀,抹上盐后架在火上烤熟之后,带到船上充饥。他们还将泡菜和烤鱼混装在一起,泡菜的辛辣酸爽和烤鱼的腥鲜相互浸润和彼此成就,无意间竟成就了船家行船途中最便捷、最开胃的一道美食。

一些盐商随船出行,吃过船家、纤夫的烤鱼之后,觉得风味独特,便将船家们的烹鱼之法带上了岸。鉴于船家烹鱼方法过于原始和简单,盐商还将烹鱼方法进行改良和升级。

盐商熬盐有炭火之利,他们将鱼现杀治净,抹盐后悬于灶洞之中,用炭火余温将鱼烤熟,避免了明火烟熏后鱼肉的焦糊苦味,还保证了烤鱼色泽和形态的美观。再将烤好的鱼置入瓦钵之中,添加上泡菜、咸菜炒制的配料,在火上二次加温,让配料与烤鱼再一次深度相融,形成了巫溪烤鱼独特的风味。

河中的鱼、岸边的柴、船上的盐,还有随船的“黑板”和罐中的泡菜,成为传承千年巫溪烤鱼的标志性元素。在不断优化改良中,烤鱼逐渐成为巫溪传统美味菜肴,也由长江中上游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巫溪烤鱼独特的味道与做法,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力。

食药同源

古法技艺源远流长

巫溪烤鱼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它还具有食疗价值。

关于烤鱼食疗功效的说法,最早可追溯至巫咸文化时期。巫咸,是上古名医,东晋郭璞《巫咸山赋》中注:“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巫咸擅长将“巫祝”之术结合食物与草药为民治病,在实践中形成食药同源的医疗理论。远古时代,人们茹毛饮血,容易罹患各种疾病,相传巫咸发现了鱼的药用价值,便引导先民将鱼用火炙烤后食用,治疗脾胃虚弱之症。

巫溪烤鱼。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巫溪烤鱼选用在自然流水水域生长的一年以内、三斤左右的草食鲤鱼为最佳。传统医学认为,鲤鱼味甘、性平,归脾、肾、肺经,具有健脾和胃、下气利水、通乳、保护视力、延年益寿以及益智健脑等功效。因此,巫溪烤鱼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治疗胃痛、反胃、黄疸、脾胃虚弱、产后乳汁不通、视力减退、高血脂等病症。

巫溪烤鱼经过不断开发创新,形成了油盐适中、风味独到的健康饮食特色。再加上鱼本身是营养丰富的食材,蛋白质高,脂肪量小,巫溪烤鱼也受到了现代“好吃狗”的青睐。

据重庆文化和旅游协会考证,目前在全国流行的渝派烤鱼,其码味、烤制和食用时持续加热的烹饪模式,以及使用“泡椒、泡姜、泡萝卜”为基本特征的烤鱼新味型,均发源于巫溪。

经过千年发展演化,巫溪烤鱼将咸、甜、麻辣、酸五味融合的同时,又形成了香辣味、麻辣味、酸辣味、蚝油味、葱香味、泡椒味、酱香味等多种复合味型,满足现代人愈发挑剔的口味与营养需求。

风味烤鱼

舌尖上的食俗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风俗。巫溪烤鱼在几千年的习惯传承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食俗。

鱼是一些远古先民的图腾;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象征着幸福。巫溪人以鱼待客,表达对客人的真诚和尊重。

巫溪烤鱼品鉴活动。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吃烤鱼时,食客一般不要从鱼头动筷,也不喜欢用筷子和铲子将鱼翻身。人们行走四方,需要乘车坐船,所以比较忌讳“翻”字。

宴请客人时,主人会从鱼腩位置开始为客人分食,先吃腰身部分,再吃鱼尾部分,最后主人会将鱼眼挑给最尊贵的客人,以表示对贵宾的仰视和尊重。

古代“鲤”与“礼”谐音,鲤鱼对于巫溪人而言是美好祈愿的载体。古人用鲤鱼祭祀神灵祖先,以求家族子嗣繁盛,福寿延绵。在倡导“孝道”的二十四孝图中,“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曾经感动和教育了多少代人。

在临别前,吃烤鱼是要让出行的人牢记乡愁,早日还家。饯行的烤鱼如果鱼肉吃完,而鱼骨不断,则是预祝远行者一路平安。

“十年成习,百年成俗。”巫溪人借江河之利吃鱼成习,在几千年的习惯传承中融入“儒、释、道”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民族的图腾文化,形成其自成一派、融汇八方的江湖菜饮食格局。

“走菜席”是宁厂古镇“大融合”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走菜席”有无鱼不成席的说法,烤鱼是“走菜席”的灵魂和核心。

巫溪大宁古城。巫溪县文旅委供图 华龙网发

“有缘一饮宁河水,何须渡海上蓬莱。”直至现代的巫溪大宁古城,每到夏日华灯初上之时,漫滩路上餐桌一字排开,这里就成了美食的天堂,满满的烟火气。数以万计的游客在大宁古城吹河风、吃烤鱼的景象,已然成为了巫溪一道靓丽的风景。

吃烤鱼,逛美景,赏非遗龙舟……即将于6月19日晚启幕的“国际烤鱼之乡·2023巫溪烤鱼文化节”,更以丰富的活动安排,让游客在大快朵颐之外,沉浸式体验“巫咸古国、上古盐都”的民俗风情。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