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在最长的白昼,追寻更多炽热的梦
愿一切美好如约而至。

今日夏至|在最长的白昼,追寻更多炽热的梦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6-21

北京时间6月21日22时58分

“夏至”如约而至

夏至

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日

夏花绚烂、夏木繁盛

一切都是那么炽烈而鲜活

荷花.jpg


“蝉噪林愈静”“阴阴夏木啭黄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沈李浮瓜冰雪凉”“熟梅天气半阴晴”

整个夏天的生机和美好

在此刻尽情释放

荷花2.jpg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

二候“蝉始鸣”,以蝉鸣为夏声;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作半夏。

夏至之时,民间素有祭拜先祖、消夏避伏、吃面条等习俗。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前后,新麦上市,俗话说,“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因此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此外,江南地区还会吃蒲丝饼和馄饨等。

夏至后再过一段时间,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烈日炎炎,人们往往会多吃西瓜、苦瓜、苦菊等清热消暑之食,从而达到除燥祛湿,增进食欲的作用,获得沁入心脾的一抹清凉。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强对流天气往往骤来疾去。江南降水持续不停,造成器物、食品发霉的现象,被人戏称是“梅雨”也是“霉雨”。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伴随着汗液,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电解质,所以一定要注重水分及电解质的摄入。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情况煮绿豆汤、酸梅汤、赤小豆薏仁汤、陈皮赤小豆汤、竹叶薄荷茶、荷叶汤、生脉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汤品饮用。此外补水要以多次、少量、慢饮,避免短时间摄入大量的水,增加身体内脏器的负担。


盛夏如约而至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节

愿你向阳而生,不负时光

肆意生长,自在如风

无畏风雨,绚烂绽放!

在最长的白昼里

大胆拥抱美好

勇敢追寻心中更多炽热的梦吧!

文字整理:陈丹丹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

图片来源:大足区融媒体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炬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今日夏至|在最长的白昼,追寻更多炽热的梦

2023-06-21 06:00:00 来源:

北京时间6月21日22时58分

“夏至”如约而至

夏至

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的一日

夏花绚烂、夏木繁盛

一切都是那么炽烈而鲜活

荷花.jpg


“蝉噪林愈静”“阴阴夏木啭黄鹂”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沈李浮瓜冰雪凉”“熟梅天气半阴晴”

整个夏天的生机和美好

在此刻尽情释放

荷花2.jpg

一候“鹿角解”,古人认为鹿为山兽,属阳,感知阴气之萌生,鹿角脱落;

二候“蝉始鸣”,以蝉鸣为夏声;

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生于农历五月,时值“夏之半”,所以叫作半夏。

夏至之时,民间素有祭拜先祖、消夏避伏、吃面条等习俗。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夏至前后,新麦上市,俗话说,“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因此夏至吃面有尝新之意。此外,江南地区还会吃蒲丝饼和馄饨等。

夏至后再过一段时间,会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烈日炎炎,人们往往会多吃西瓜、苦瓜、苦菊等清热消暑之食,从而达到除燥祛湿,增进食欲的作用,获得沁入心脾的一抹清凉。

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强对流天气往往骤来疾去。江南降水持续不停,造成器物、食品发霉的现象,被人戏称是“梅雨”也是“霉雨”。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随之增加,伴随着汗液,人体会流失大量的水分、电解质,所以一定要注重水分及电解质的摄入。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体质情况煮绿豆汤、酸梅汤、赤小豆薏仁汤、陈皮赤小豆汤、竹叶薄荷茶、荷叶汤、生脉汤(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等汤品饮用。此外补水要以多次、少量、慢饮,避免短时间摄入大量的水,增加身体内脏器的负担。


盛夏如约而至

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节

愿你向阳而生,不负时光

肆意生长,自在如风

无畏风雨,绚烂绽放!

在最长的白昼里

大胆拥抱美好

勇敢追寻心中更多炽热的梦吧!

文字整理:陈丹丹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新闻等

图片来源:大足区融媒体中心、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张炬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陈丹丹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