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巴渝行·每周好医声|夏至:山城炎炎夏日将至, 中医教你除湿养生
本期“每周好医声”栏目,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李延萍为大家带来夏至节气中医养生的科普知识。

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三批“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医学),重庆市名中医,重庆英才•名家名师,成都中医药大学双师型教授,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市健康科普专家库、重庆市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库专家。
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 导致机体疾病缠绵。夏季养生要注意保护阳气,祛除湿邪。根据来源,“湿”邪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多与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潮湿等相关, 由外侵袭人体, 即外感湿邪。外湿致病表现为肢体困重、酸痛, 或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
“内湿”多因嗜酒饮冷、过食油腻,内伤脾胃、脾失健运、输布失常,导致体内水液停聚。常以脘腹痞胀、恶心、纳呆、大便粘滞稀溏等症状为主。

古话有云“千寒易祛,一湿难除”,故长夏需因时、因地、制宜防湿除湿。总体而言,需掌握以下三个小技巧:
夏季应尽量避免潮湿环境及淋雨,不穿打湿未干的衣服,洗头后吹干再入睡,可减少外湿侵袭。同时应少食生冷、冰镇食物,保护脾阳,可预防内湿生成。室内应适时关闭空调,经常开窗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减少病菌滋生,同时可以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能有效的预防外湿进入机体。

《内经》记载:“春夏养阳”,可帮助体内湿气排出,养阳方式众多,比如三伏敷贴、艾叶浴足、艾灸温背。夏天坚持适度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推荐以下两个穴位:

在日常的食物中,部分药食同源的中药具有健脾胃、利湿浊的功 效, 如绿豆、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玉米须、冬瓜皮、山药等,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量食用。
炎炎夏季, 日常饮食推荐可多食用陈皮冬瓜老鸭汤、芡实薏米粥、陈皮荷叶茶等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药膳:
(特邀专家/李延萍 编辑/吴瑞雪 通讯员/项江韵 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