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编者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重庆工程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不忘初心、无私奉献的老师。他们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他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带领学生遨游知识海洋的“领航者”;他们在实验室中勇闯学术“新高地”,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他们在企业里到处“刷脸卡”,只为让学生有更好的实习工作平台……
“文化、技术、艺术、科技发展的领域独立化与学科专业边缘模糊化,给当下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挑战,我将我的一些思考与做法记录下来整理成书。”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公布了首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名单,重庆工程学院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张小玲主编的《UI界面设计(第三版)》成功入选,这是她主编的第三部国家级规划教材。
从艺术设计专业到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跨界,从设计师到教师,从助教到教授,由一线教学工作到现在共建起了新媒体创作校企实践基地,积极推动学生更优质的就业保障工作,扎根教育。这条路,张小玲走了十余年。
“技艺”融合以文化人 探索“破局之法”
“对于同学们来说,作品就是底气。”虽然是午休时间,重庆工程学院校园里的新媒体创作中心依旧座无虚席,同学们有的在设计UI,有的在剪辑视频,有的在讨论项目……在文化、技术、艺术、科技等专业边缘越来越模糊的今天,如何培养实用复合型人才是张小玲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结合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专业的‘技艺融合’,将文化知识融入专业领域,融入课程案例,将美育科普融入实际教学,融入具体实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张小玲要做的便是将这种“力量”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最大的效能。
依托“中华文化动漫研发传播中心”优势,张小玲团队整合抖音巨量引擎(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企业资源,构建数字新文化和数字新商贸融合的产业应用场景,运用数字创意先进技术和新媒体传播途径,结合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牵头筹建了“新媒体创作中心”校内实习基地。
“最开始,他们是做最基础的抖音视频剪辑,慢慢经营自己的抖音达人账号、运营公众号、做文创产品、科普视频……拍视频、剪辑、运营都是他们自己一手操办,企业和基地的老师给同学们提供资源、指导,现在我们基地已经孵化了一个35人的达人团队。”张小玲道,“策划、拍摄、剪辑、复盘、出镜……这些技能是真实工作岗位中必须掌握的,既锻炼了能力,也有一定收入,同学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老师奔走“刷脸卡” 学子反哺馈师恩
“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高管过来给同学们进行运营、新媒体类的讲座培训,同时,他们也会派资深技术、管理、运营人员过来驻场辅导同学们,同学们接到的商单或者平台佣金都是学生自己的。目前公司不仅不能在这个合作项目里盈利,还给同学们提供很多资源。”当问到为什么抖音巨量引擎(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会对学校如此支持时,张小玲回答:“情怀”。
原来,抖音巨量引擎(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刘津川,曾是张小玲的学生,2011年毕业后开始自主创业,现为制片人、高级新媒体运营师,他曾出品的《风语咒》等动漫电影直播受众超1亿人。在收到张小玲给他的新媒体创作中心做企业骨干导师的邀请后,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饮水思其源,成学念其师”,他始终心怀感恩,感念母校,希望自己也能像张老师一样帮助学弟学妹们实现梦想。
基地的同学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运营管理微信公众号和抖音达人账号,为做好账号内容,他们经常外出拍摄,为了给大家的安全多一份保障,张小玲找到了在保险公司做总经理的闺蜜,让她开启了“专属通道”——每个月免费让同学们买保额为0.1万-50万元的“意外险”。“保险是‘刷脸卡’友情赠送的,需要同学们每个月买一次,为了同学们的安全,这‘脸卡’刷得值。”张小玲说道。
在她的指导下,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都有了提高,数十件作品荣获“大广赛”“米兰杯”等奖项。不仅如此,张小玲带领同学们多次通过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行“川剧知识与文化”“巴渝文化视觉呈现与传播”“互联网新媒体运用”等活动、讲座,让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实际锻炼。
2021年,张小玲指导学生创作的故事型航天科普动画视频《薪火》因其独特的历史魅力荣获“重庆科普微视频大赛三等奖”。张小玲本人也因在社会服务、科学传播等方面做出的贡献,2022年获得重庆市巴南区科协、巴南区科学技术局颁发重庆市巴南区科学传播专家称号;2023年被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教学相长共进步 她是最美“引路人”
不断自我提升,不断学习进步,张小玲为学生和老师都树立了榜样。培养“技艺”融合的学生,首先老师自身要“技艺”融合。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她不断锤炼, 2020年在“第六届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中,张小玲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成绩。不仅如此,作为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张小玲还兼任教学督导,从2014年至今,她指导了多名青年教师站好三尺讲台、做科研项目,帮助多名教师多次实现零(获奖、项目立项)的突破。
2021年“第四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张小玲指导由企业刚来学校半年的周熙妍老师参赛,获得了“全国三等奖”,她本人也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佳绩。张小玲指导有着扎实编剧、导演功底的周熙妍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带领学生搞好创作,2023年6月,在第42届川渝“校园之春”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奋斗青春”话剧团课创作大赛决赛中,周熙妍承载着“师傅”张小玲的嘱托,带领重庆工程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话剧团参赛,最终凭借话剧《硕果》在全市各大高校200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全市三等奖。
“数字艺术学院里隐藏着很多‘大手’,我只是最普通的一个,我的每一个成绩,都来自于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托举学生走上各大平台学习,我们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张小玲道。
师者小传:
张小玲,教授,“双师”型教师,重庆市首批院士科普专家成员,重庆市巴南区科普专家;校教学名师培育对象,骨干教师;主持省部级教科研课题9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主研若干;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主编出版著作(教材)7部、其中3部为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西浦全国大学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国家级奖项。个人申报软件著作权1项;实用新型外观专利1项;作品著作权登记40余项。指导学生获奖若干,最高获得国家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