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筲箕滩”绿叶银丝奏响“富民乐章”
黔江区金溪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由一个原国家级贫困乡和一个市级贫困乡合并而成,因其地势形如筲箕被称为“筲箕滩”。

黔江:“筲箕滩”绿叶银丝奏响“富民乐章”

来源:武隆都市报2023-06-22

黔江区金溪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由一个原国家级贫困乡和一个市级贫困乡合并而成,因其地势形如筲箕被称为“筲箕滩”。近年来,金溪镇党委、政府积极克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切实把蚕桑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来抓,向科技要单产,靠技术增效益,一曲曲“富民乐章”,在绿水青山间奏响。

金溪镇纪委工作人员张宗明(中)对春茧收售进行全程监督。记者 谭鹏 摄
金溪镇纪委工作人员张宗明(中)对春茧收售进行全程监督。记者 谭鹏 摄

“蚕宝”上楼 向天借地

站在自家的蚕棚前,金溪镇金溪社区今年63岁的蚕农王友平又在谋划着下一季夏蚕养殖。

“今年我屋的春茧比去年同期的品质要好得多,过磅重量是750.8公斤,按照每公斤47元的收购价加上每公斤3元的收益保险,我售卖春茧有近4万元的收入。”王友平告诉记者,今年他养殖的张数跟去年一样,但每张蚕单产产量增加了4公斤,每张约多出了200元的收入,所以现在打算进一步扩大养蚕规模。

在金溪镇,今年春茧单产产量增加的现象并非个例,金溪社区3组的蚕农张洪胜家单产从去年的45千克/张,提高到了今年的51.2千克/张;望岭村1组的王友贤家单产从去年的44.3千克/张,提高到了今年的58千克/张。

据金溪镇纪委书记张宗明介绍,2023年金溪镇高质量完成蚕桑冬管、春管等工作,改变地蚕养殖模式,让“蚕宝”上楼。在蚕台改造、肥料发放、蚕茧收售、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金溪镇纪委始终将常态化监督检查贯穿全镇蚕桑产业发展全过程,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蚕农增产增收。

产业发展 握指成拳

产业发展,握指成拳。近年来,金溪镇党委、政府花大力气为蚕桑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围绕“向科技要单产,靠技术增效益”目标,深化桑园田间管理,向亩产要效益,深化饲养过程控制,向单产要效益,取得了扎实成效。

2022年全镇8个村(社区)98户养蚕3734张,产茧2673担,居全区第三,实现产值634.85万元,户均养蚕收入6.48万元;2023年春季第一批养蚕608.5张,户均单产43.08千克/张,比去年同期增长5.79千克/张。

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效益导向”原则,突出抓好重点村、规模户、示范户建设,做到以点带面,引导蚕农实现增收致富。改变地蚕养殖模式,在大棚现有空间内搭建多层蚕台,2023年全镇改造蚕台34500余平方米,配置纸板方格簇82000余片;升级改造养蚕大棚9800余平方米。春季定种1206张,比上年同比增加28张。注重亩产质量,全力打造区级示范片、“千担村”,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桑园得到切实提质增效,探索桑枝、蚕砂及蚕棚综合利用,发展“桑叶牛”“桑叶鸡”“桑叶面”等特色农产品。

小村大事 寸土生“金”

“九山半水半分田”“鸡窝地”“巴掌田”,这些都是昔日当地人形容金溪镇恶劣自然条件的写照。如今,再次行走在“九山半水”之间,成片的桑叶林就在眼前;桑叶林不远处,规模化蚕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蚕棚内整齐划一的多层蚕台上,小蚕啃食桑叶的响声成为了这山间不一样的乐章。

记者在望岭村7组蚕农王少友家的蚕棚外看到,60余亩桑叶林焕发着勃勃生机,王少友也忙着固定蚕台、蚕棚消毒等;在桑叶林内,工人正冒雨忙着采摘桑叶。

在王少友看来,从他养蚕至今,没技术,专人来指导;有难题,政府来帮扶。千变万变,不如思想转变。如今,当地村民都把蚕桑产业当作大事来抓,小村里也有大事,有限的土地里,也能生“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筲箕滩”绿叶银丝奏响“富民乐章”

2023-06-22 06:30:05 来源:

黔江区金溪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由一个原国家级贫困乡和一个市级贫困乡合并而成,因其地势形如筲箕被称为“筲箕滩”。近年来,金溪镇党委、政府积极克服“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条件,切实把蚕桑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来抓,向科技要单产,靠技术增效益,一曲曲“富民乐章”,在绿水青山间奏响。

金溪镇纪委工作人员张宗明(中)对春茧收售进行全程监督。记者 谭鹏 摄
金溪镇纪委工作人员张宗明(中)对春茧收售进行全程监督。记者 谭鹏 摄

“蚕宝”上楼 向天借地

站在自家的蚕棚前,金溪镇金溪社区今年63岁的蚕农王友平又在谋划着下一季夏蚕养殖。

“今年我屋的春茧比去年同期的品质要好得多,过磅重量是750.8公斤,按照每公斤47元的收购价加上每公斤3元的收益保险,我售卖春茧有近4万元的收入。”王友平告诉记者,今年他养殖的张数跟去年一样,但每张蚕单产产量增加了4公斤,每张约多出了200元的收入,所以现在打算进一步扩大养蚕规模。

在金溪镇,今年春茧单产产量增加的现象并非个例,金溪社区3组的蚕农张洪胜家单产从去年的45千克/张,提高到了今年的51.2千克/张;望岭村1组的王友贤家单产从去年的44.3千克/张,提高到了今年的58千克/张。

据金溪镇纪委书记张宗明介绍,2023年金溪镇高质量完成蚕桑冬管、春管等工作,改变地蚕养殖模式,让“蚕宝”上楼。在蚕台改造、肥料发放、蚕茧收售、惠农政策落实过程中,金溪镇纪委始终将常态化监督检查贯穿全镇蚕桑产业发展全过程,确保蚕桑产业提质增效,蚕农增产增收。

产业发展 握指成拳

产业发展,握指成拳。近年来,金溪镇党委、政府花大力气为蚕桑产业发展把脉定向,围绕“向科技要单产,靠技术增效益”目标,深化桑园田间管理,向亩产要效益,深化饲养过程控制,向单产要效益,取得了扎实成效。

2022年全镇8个村(社区)98户养蚕3734张,产茧2673担,居全区第三,实现产值634.85万元,户均养蚕收入6.48万元;2023年春季第一批养蚕608.5张,户均单产43.08千克/张,比去年同期增长5.79千克/张。

按照“因地制宜、规模发展、集约经营、效益导向”原则,突出抓好重点村、规模户、示范户建设,做到以点带面,引导蚕农实现增收致富。改变地蚕养殖模式,在大棚现有空间内搭建多层蚕台,2023年全镇改造蚕台34500余平方米,配置纸板方格簇82000余片;升级改造养蚕大棚9800余平方米。春季定种1206张,比上年同比增加28张。注重亩产质量,全力打造区级示范片、“千担村”,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桑园得到切实提质增效,探索桑枝、蚕砂及蚕棚综合利用,发展“桑叶牛”“桑叶鸡”“桑叶面”等特色农产品。

小村大事 寸土生“金”

“九山半水半分田”“鸡窝地”“巴掌田”,这些都是昔日当地人形容金溪镇恶劣自然条件的写照。如今,再次行走在“九山半水”之间,成片的桑叶林就在眼前;桑叶林不远处,规模化蚕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蚕棚内整齐划一的多层蚕台上,小蚕啃食桑叶的响声成为了这山间不一样的乐章。

记者在望岭村7组蚕农王少友家的蚕棚外看到,60余亩桑叶林焕发着勃勃生机,王少友也忙着固定蚕台、蚕棚消毒等;在桑叶林内,工人正冒雨忙着采摘桑叶。

在王少友看来,从他养蚕至今,没技术,专人来指导;有难题,政府来帮扶。千变万变,不如思想转变。如今,当地村民都把蚕桑产业当作大事来抓,小村里也有大事,有限的土地里,也能生“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