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返工第一天,“假期综合征”是什么流行梗?

扬子晚报网

2023-06-25 20:39:29

听新闻

“我可能是病了,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脑袋空空,精神萎靡……word打开半天,还是一片空白……”端午假期返工的第一天,不少人声称,自己是在“假期综合征”中度过的。

所谓“假期综合征”是近两年职场届冒出的一个新词,被打工人用来形容自己休假结束后的工作状态:突然从放松、愉悦的假期返回到忙碌、紧张的职场,人的精神反应似乎“跟”不上生活的节奏,无论做什么事情,总是“慢”半拍,提不起干劲儿。

明明出门前,还是活力满满,但是到公司的格子间一落座,脑子立刻像被灌进了“浆糊”,开始“六神无主”了……尤其是在春节、国庆等长假返工后的第一天上午,这种“症状”似乎表现得更为明显。

网友们将“假期综合征”的不良反应称为“渡劫”症状,划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懒惰型,伴随有不想起床,只想躺着的表现;二是分神型,具体表现为“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已经到了工位,灵魂还处于假期状态,时不时就要刷下手机,回味着过去几天的见闻;三是挣扎型,拼命地与另一个的“颓废的我”作斗争,警告自己已经上班了,要“振作”起来……

记者注意到,很多人对此表示同感,假期结束前一天,“上班”两字登上微博热搜,讨论区里聚集了一堆网友发出感慨,称自己还没有歇息好。

同时,也有不少人排斥自己陷入这种状态。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网友将“假期综合征”视为一种疾病,试图寻找一些医学方法,来帮助自己摆脱这样的状态,比方说,假期结束的前一晚睡前泡脚,提前关掉手机睡觉,吃点清淡饮食,调理肠胃等等。

为什么会患上“假期综合征”,有人总结原因,觉得根源在于对假期结束的恐惧,现代社会高压的工作、放纵的假期、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假期综合症”的催化剂。

刚刚步入职场的95后女生卢辰(化名)告诉记者,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内容也比较符合她个人预期。但是每次假期结束后,“从一个状态,换到另一个状态,还是会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无所适从。”

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后梦婷表示:“没有比刚休完假期的人更需要假期了。”在她看来,“假期综合征”出现并形成一种流行现象,一方面原因可能在于工作与个人理想的割裂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她觉得,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平台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被无意义的信息包围,很容易加重人的内心疲惫,也很容易让人迷失。表面上,我们过了一个假期,实际上,整个假期都在忙活着,不停地刷手机获取信息,“心灵并没有得到放松和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责任编辑:张春梅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