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培育乡村产业 静待百亩药田“长出”希望
“肥料洒均匀点,大家加把劲,2个月后就能见到收成了。”近段时间,重庆市巴南区接龙镇柴坝村透骨草药田里一片忙碌,柴坝村党委书记王春一边带头劳动,一边喊着口号为村民们加油鼓劲。这片透骨草花海,承载着村民们致富增收的希望。
透骨草药田是柴坝村今年尝试开发的中药产业,也是村里唯一的产业。
“如果没有党员们的无私奉献,发展产业只能是个念想。”王春说,柴坝村位于接龙镇南面,距离场镇较远。村里土地贫瘠,种粮食产量不高、种水果口感不好。多年来,柴坝村始终没能做出像样的产业。
柴坝村共有4000余亩可种植土地,这些年,依靠村里现有劳动力最多维持2000余亩土地耕种,仍有许多土地闲置。一方面,大量土地闲置,荒废的是机遇;另一方面,乡亲们想致富,缺少的是产业,这让柴坝村的“大家长”王春很是头疼。
王春思来想去,如今,高速公路修到了村口,村里大多数道路也实施了硬化。“此时不发展产业更待何时?”王春发展产业的想法得到了乡亲们的积极响应,一开始主张向周边干得好的产业项目“抄作业”的居多,大伙儿觉得应该“稳”字当头。
然而,王春和村里的党员们一商议,鉴于柴坝村里的实际情况,无论种菜还是种花,都不一定适合柴坝村,纯粹的“抄作业”反而冒险,最稳妥的做法还是得要请教农业专家。于是村里邀请专家多次实地考察研究,在专家的建议下,柴坝村最终确定发展适合当地土壤种植的中药材产业,并找到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化种植。
“这其实是最‘稳’的做法,但相比于周边种菜种花的产业,大部分村民对中药材感到陌生,缺乏勇气和信心。”王春说,“没种过药材,大家心里难免会‘打鼓’,但我和村里的党员们相信专家的科学论证,只要下决心,一定能种得好。”
有了党员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今年2月,柴坝村以村集体种植的方式,党员们带头干、无偿劳作,风风火火地种下了百亩药田。
“为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我们也聘请了村民来务工,让村民参与其中,增加村民收入。”王春说,村民一边干活,一边听党员讲产业发展前景,越来越有干劲。
村民胡本模说:“这几个月我务工赚了1000余元,第一次在家门口打工,这样的日子真的很有奔头,希望村里产业越来越好。”
如今,100亩透骨草花开正艳,彩色的花海沿着山坡蔓延至山顶。党员们带领村民搞生产,成为点缀在药田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等到8月底,透骨草成熟后,我们就会进行收割、晒干、切段,之后企业就会来村里按每公斤12元的价格收购。”王春说,照目前的情况看,预计能带来约36万元收入。如果产业发展稳定,柴坝村在维持粮食耕地面积稳定的情况下,还将发动更多村民把零星地、闲置地用起来,参与到中药材种植中来。
记者 彭怡 李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