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来源:重庆日报客户端2023-06-27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1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9版

《双城周刊》今日创刊

重庆日报编辑部

巴渝大地,夏意正浓,生机盎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如火如荼,走深走实。

历史正在被书写,城市和乡村、生产与生活、企业和个人,都会因此而改变。我们有责任记录这些变迁、迭代和细节。

今天,我们决定要办一份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纪实周刊——《双城周刊》。

催生这份周刊的是一项重大决策: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

自此,川渝承载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这一重大使命任务,以看得见的加速度,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三年多来,双城经济圈建设环环相扣,节节取胜,相向而行,日新月异。

这一切,值得被记录,值得用笔墨书写,值得用一种方式记住。

我们的周刊——正是要书写这割舍不断的文化根脉,记录两地深度合作的现实基础,让这段奋斗历程响彻大地。

我们的周刊——正是要深度观察双城携手的每一个步伐,看这颗深植于巴蜀大地的“种子”,如何结出最具巴蜀味道的高质量“硕果”。

一张报纸的选择,正是这个时代深切的呼唤;一份周刊的诞生,正是双城纵深推进的见证。

对重庆而言,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是全市工作总抓手。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就召开专题会,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第一时间紧起来、动起来。

所有的只争朝夕,都是为了这里的日新月异!

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一幅源起于顶层设计、发力于机制变革、立足于交通互联、倾注于产业共兴、创新于共治共享、落脚于民生福祉的全新图景,正激荡出更强的动力与活力。

这份动力,令人澎湃;这份活力,令人振奋!

今天起,《双城周刊》将于每周二与读者见面。她必将以深度原创的精品内容,为唱好“双城记”注入全新的力量。

我们将开设“观察”“读城”专栏,反映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围绕“两中心两地”建设的最新成就和创新探索;开设“人物”专栏,讲述双城经济圈中典型人物的故事;开设“走读”专栏,聚焦双城经济圈里的自然和人文审美体验;开设“智库”专栏,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献智献策。

你看,川渝这片潜力十足的土地,正在携手共进,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加快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奏响“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最强音。

一座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跃然眼前,新重庆的未来更加可期。

作为党报,我们有责任,记录双城共振的故事。

挥墨洒西南,提笔写川渝。每一项川渝新合作、每一次携手新步伐、每一道双城新气象,我们都将全力以赴、忠实书写。

今天起,让我们在这里看见历史,看见未来,看见美好巴渝,看见生活其中不断奋斗的你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

双城乘势而进,步伐清晰坚定。

我们精彩启航,你我共同见证。

敬请关注。欢迎川渝名家赐稿,欢迎读者点题报道,欢迎推荐新闻线索,我们期待您的“金点子”!

投稿邮箱:78355571@qq.com

联系方式:13883310810(周老师)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10版

渝西崛起势不可挡

——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渝西八区概况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3

“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6月26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座谈会讲话中表示。

自5月15日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以来,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受到各界广泛关注。6月12日召开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是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是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

渝西各区如何看待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怎样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渝西地区部分区委书记。

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

构建大枢纽发展大产业

“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交通是先导、产业是关键。”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永川位于长江上游、成渝主轴,是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城市,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要在服务支撑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主动担当、展现作为。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经济运行的‘血脉’!”张智奎表示,永川将着力打造临江—朱沱国际物流枢纽,更好地辐射成渝、带动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5月15日以来,永川坚持“高站位、大格局、深谋划”,全面梳理了渝西川南黔北地区交通、产业、物流、平台等基础和优势,找准通道建设、产业发展、集疏运条件、规划支撑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照分析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成都青白江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等案例,研究提出以建设临江—朱沱国际物流枢纽为最大抓手,放大国际枢纽集群“多式联运”优势,统筹陆港(临江铁路枢纽和公路物流枢纽)、水港(朱沱港区)、空港(重庆新机场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建设“米”字型铁路网、“一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十”字型非收费物流通道网,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张智奎表示,永川将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新型显示等15个高成长性细分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的活跃增长极。

4月27日,酷哇科技(西南)总部落户永川,将在重庆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环卫车生产和作业;5月19日,国内汽车齿轮的行业头部企业太平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用高端齿轮及轻量化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在永川高新区开工建设;6月上旬,永川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长城汽车“长城炮”零部功能件将通过综保区发往厄瓜多尔工厂组装。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工、投用,为永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张智奎表示,永川将紧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围绕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重要增长极,推动深化川渝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西部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性综合服务高地,打造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示范区,为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贡献更大力量。

铜梁区委书记谭庆

坚持问题导向谋发展

“如果说加快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和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那么加快铜梁高质量发展则是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铜梁位于渝西八区中部腹心位置,承担着联动协同周边发展的重要功能,要努力发挥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支撑作用。

为此,铜梁坚持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产业小而散、城市能级不高等突出问题。

在工业上,铜梁将直面产业能级不高、资源要素聚焦不够等问题,突出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五年倍增。目前,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百G”储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铜梁将依托该项目瞄定新型储能产业蓝海赛道,加快构建从正负极材料、铜箔铝箔、结构件到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电池回收等广义储能上下游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000亿级储能产业规模,在储能电池出货量、产业科研能力、示范场景应用等方面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在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上,将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巩固重庆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优势,打造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将依托中国农科院、京东集团等科研、平台资源,培育科技型企业200家,打造“北寿光、南铜梁”蔬菜种源研发培育中心,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以“巴岳农庄”为突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基层组织引领、工商资本进村、综合经营增效、公司治理赋能、整村推进共富”工作思路,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公司法人治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将坚持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到2027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模。

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

客商投资信心大幅增强

6月8日,记者采访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时,他刚刚接待完两拨前来投资考察的沿海客商。“这些都是我前不久才去拜访过的企业。”他说,市委作出加快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后,潼南受关注度显著提升,客商投资信心大幅增强。

5月30日—6月3日,文天平带队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省市,密集走访重点企业、有关机构20家。

在此期间,他实地考察多家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对接6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农业研究院,走访4家央企,围绕文化旅游、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座谈交流,还与部分投资促进、工程咨询、交易服务机构就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争取、能源“双碳”等达成合作共识。

“未来10年至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地区将是中国最大市场机遇之一,渝西地区将是成渝地区最重要的发展板块……”这是文天平每到一处都必讲的内容。

“讲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西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和市场机遇,讲好潼南独特的川渝‘桥头堡’区位优势,讲好潼南正大力发展的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巨大市场前景,对于加深企业对潼南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坚定企业来潼南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有着很大作用。”文天平表示。

6月5日,由昇之云科技投资25亿元建设的“重庆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开工。该产业园将建设1万架机柜、超12万台高性能服务器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及科技产业孵化区,预计承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区里一年前就与这个企业进行了洽谈落户,但企业一直信心不足。”文天平说,5月15日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后,企业很快就下定了落户潼南的决心,并决定三期同步实施建设,于明年6月建成投用“重庆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

文天平表示,潼南“一山一水八分田”,具有区位独特、生态优良、土地充足、水资源丰富等“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优势。潼南将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建强招商专班,强化专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招大商、招好商,把潼南打造成“投资洼地”“投资热土”。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

发展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

6月21日,荣昌2023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区委书记高洪波利用活动举行前的等候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这次集中签约仪式上,荣昌共签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46个、合同金额215.8亿元。其中有不少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如由福益(厦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瓶)生产项目,填补了我市空白;由小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是荣昌引进的第一个电动摩托车整车企业。

“目前招商引资态势趋势越来越好。”高洪波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推进3年多来,荣昌发展得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荣昌每年新开工、新投产的工业企业都在100个以上。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都保持在55%以上,从就业来看,2020年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荣昌高新区新增加缴纳社保参保人数接近4万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企业新增加的就业人口。目前,高新区产业工人已有7万多人。

高洪波认为,促使荣昌发展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实施。2015年荣昌撤县设区以前,荣昌还是一个农业县,是成渝中部典型的“塌陷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后,成都、重庆推进相向发展,荣昌利用到了川渝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

数据表明:过去3年,荣昌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中,有117个项目是四川省到荣昌的投资的,投资项目总数占了总数的34.7%,投资金额超过了50%。过去3年,荣昌新增近4万名产业工人,27%来自四川省。荣昌城区购房人群中25%以上都是四川毗邻地区人群,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四川绿然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几年在荣昌投资150亿元建设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项目,今年5月18日又签约建设荣昌川渝合作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

在高洪波看来,荣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投资尤其是四川投资,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荣昌位于重庆最西边、成都往东进入重庆第一站,处于成渝黄金接合点位置;二是用地条件好,荣昌30%坪坝、40%浅丘,产业承载能力强;三是体制和政策优势,重庆只有两级财政,地方税收政策优于一般省辖区县,四是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的营商环境,真正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

“渝西崛起势不可挡!”高洪波说,市委把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作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作为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使渝西崛起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荣昌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在桥头堡城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4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11版

编者按

古镇,承载城市历史变迁,是富于烟火气的“活历史”,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也是文化保护与文脉传承的重要对象。截至二○二二年,重庆有二十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有三十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今年,川渝两地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总牵引”。在此背景下,重庆日报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日报共同策划推出“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系列报道,聚焦两地知名古镇(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共探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的实践经验。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①|行重庆

潼南双江古镇

历史文化在书香味与烟火气中传承

潼南双江古镇,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镇位于潼南城区往西10公里,因猴溪、浮溪两条溪流环绕而得名。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6
▲6月8日,潼南双江古镇,一座座清代宅院星罗棋布。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江镇坐西南,朝东北,背依卫星坡,前有金龙、银龙二山,东朝滔滔涪江,体现了中国古代“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择地思想。这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南向重庆、北通遂宁。自清初建场后,迅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这也是一座鲜活的古镇。人们能漫步于清代民居之间,感受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也能在老街老巷中品味烤酒等代代相传的老手艺;还能在古镇周边寻觅到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6月8日,记者来到双江古镇,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在书香味与烟火气中的传承。

杨氏民宅见证榜样力量

重视教育的家风在当地长久传承

走进双江古镇核心区,一座镌刻着“双江”二字的牌楼映入眼帘。牌楼后,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

杨氏民宅又名田坝大院,是清朝光绪年间双江首富杨宣哲的家宅。杨氏民宅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有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和300多处雕刻精美的大型槅扇漏窗。还保留有百余岁的蜡梅、葡萄、黄桷兰和芭蕉。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7
▲屋檐斜撑上的镂空雕刻。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张兴国介绍,这是一处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以杨氏宅院为代表的双江民居建筑群,是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处处体现出建筑工匠的智慧。

例如,杨氏民宅过厅采用抬梁加穿斗的空间构架模式,减少落地木柱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构架的纵向刚度,形成了稳定的大跨度空间;正堂屋的门扇上,雕刻有倒挂的蝙蝠、盛开的梅花等图案,寓意“福、禄、寿、喜”。

在杨氏民宅的大气格局和精美雕刻之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浓厚的诗书氛围——民宅内院设有私塾,还设有一处花厅,供杨宣哲的儿媳陶香九吟歌作诗。

“杨家是大富之家,也有世代饱学的传统。陶香九就是近代首位出版诗歌专著的女诗人。”双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杨宣哲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革命先烈杨闇公的堂伯父。杨氏家族非常重视教育,在位于双江古镇的杨尚昆旧居(四知堂)和杨闇公旧居(邮政局大院)中,也设有私塾。杨氏家族还设有专门的教育基金,供后代求学。

因此,杨氏后代人才辈出。杨宣哲的孙子杨肇熉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是潼南的第一位博士;另一个孙子杨肇燫是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出版社副社长、《物理学报》主编。杨宣哲的曾孙杨先堉是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曾孙女杨先琇则是英语教授、翻译家。

这种重视教育的家风,也在当地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

双江镇总人数5万多人,仅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一所职业中学,但求学氛围浓厚。近年来,仅双江镇大埝小学就有2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

“镇上的书香味很浓,许多孩子都以杨尚昆、杨闇公为榜样,立志报国。”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彭氏酒坊酿出岁月味道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留住乡愁

从杨氏民宅出门右拐,绕过一个弯便是充满烟火气的历史建筑彭氏酒坊。

从风格来说,彭氏酒坊和杨氏民宅大为不同——不仅独门独户,而且外墙还略有剥落,露出了夹层中编织的竹篾。

“这种工艺叫作‘竹编壁’,是南方地区古建筑中常见的墙壁形式。中间用竹篾条编成骨架,再在双面涂抹稻草、泥巴、石灰等混合而成。”张兴国说,竹编壁可将泥灰的抗压性与稻草的抗拉性、抗剪性相结合,类似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的效果。彭氏酒坊作为市级历史建筑,既保留了商业建筑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经营、住宿等功能,相当富有生命力。

彭氏酒坊经营者彭祖胜今年76岁,以前是潼南酒厂职工。上世纪90年代,国有资产转制时,彭祖胜买下酒厂的老房子,开起了彭氏酒坊,继续酿造传统白酒。

彭祖胜回忆,当时酒坊建筑很老旧,他本想把房子内外都整修一遍,但资金不足,就先加固了建筑内部,重新安装电线、水管等。歪打正着,反而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历史感。

“客人都说,老彭的酒配起这个老屋更有味儿了。”彭祖胜笑着说,2021年,双江彭记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潼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彭氏酒坊一年要销售5万多斤白酒。

“双江古镇的烟火气不仅得益于历史建筑,还得益于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张兴国说,过去,猴溪和浮溪可以直通涪江,涪江水路兴盛带动了古镇发展。古镇由南北主街和几条次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是因水而生、因商而兴的典型巴蜀场镇格局。周围山水也形成了“双水环抱、众丘倚背、笔案齐全”的绝佳环境。

如今,古镇的原有街巷空间还遗存有东、西、南、北、中、兴隆6条街,以及水巷子、老猪巷2条巷子。古镇街巷宽约2—5米,两侧建筑多为1—2层,街巷高宽比在0.5—1米之间,尺度宜人。这种街巷空间不仅节约了用地,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猴溪浮溪涌动乡村魅力

古镇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特色

双江古镇蓬勃的生命力,背后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

潼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潼南完成了《双江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主要手段,把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双江历史建筑、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为核心,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明清移民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将双江镇建设成为潼南区乃至重庆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如今的双江古镇,不仅因历史风貌和红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更因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位置,迎来更多的机遇。

紧邻双江古镇的金龙社区,便是受益者。

金龙社区第一书记曹江波说,借助双江古镇每年100万人次客流量,金龙社区逐步打造了200亩的共享农庄,蔬果全部不使用化肥,主打生态味道。同时还布局了书屋、民宿、火锅店等产业,让游客“留下来”。

2022年,潼南和遂宁实行旅游互惠,持遂宁有效身份证的游客,到双江古镇等A级景区游玩免费。金龙社区也因此受惠,获得了更多人气。

共享农庄的半山书屋曾是村里无人问津的旧房,如今整修一新。坐在书屋,隔窗就能看到浮溪流过,两岸绿树成荫。

半山书屋合伙人之一王芳原本在深圳工作,被双江古镇的历史底蕴和金龙社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所吸引,毅然“归田园”。她说,如今,半山书屋不仅是休闲消费空间,也是村里的公共空间,节假日期间,常常一座难求。

曹江波介绍,今后,金龙社区还准备新建6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栽种上万株花卉。并将对浮溪进行河道整治,使环境更加优美,将传统的“古镇游”延伸为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游”,撬动更多就业机会,让双江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跳板”。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①|见四川

成都金堂五凤镇

城市边的山水融合休闲空间

“五凤镇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镇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五凤镇(也叫“五凤溪古镇”),距离成都48公里,位于金堂县城南。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五凤镇,和重庆潼南双江古镇一样,是一座水道边的古镇,也是旧时成都联通重庆的重要商道。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8
▲五凤镇。(金堂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五凤镇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这座古镇,如今焕发着怎样的新魅力?6月24日,记者前去探访。

时值端午假期,一场古风游园会正在五凤镇举行。身穿汉服的游客们不仅体验包粽子,还能参与射五毒、制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

从大红灯笼垂挂的山门进入五凤镇,两三亩的池塘出现在记者眼前,绿水倒映青山。沿着碎石栈道上行,便是依山面水长约一里的半边街,客家酱园、藤椒麻鸭、糖油果子飘来阵阵香气。

记者看到,街上的房屋屋檐各具特色,斜坡错落排列,呈现出经典的川西建筑风格,与蓝天相映成趣;砖瓦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呈现出古镇特有的色彩,配上木质结构的房屋。

穿过满是油纸伞的街道,就来到尚义桥边,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有许多游客泛舟其上。

“五凤镇,是山地为主,自北向南向东,一路都有山峰,远远望过去,就好像冲上云霄的凤凰,其中高峰有5座,所以叫五凤镇。”船夫刘大爷对五凤镇的来由如数家珍。

五凤镇的5条街道分别命名金凤、青凤、小凤、白凤和玉凤,人称“金青小白玉”。5条街道顺山势顺河道而建,弯弯曲曲,高低错落,似飞舞的凤凰,独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和关圣宫、火神庙、南华宫浑然一体。其中,白凤街一面靠山,一面临崖,宽处两排房,窄处一排房,故被称为“半边街”。

走到南华宫旁,便能看见民宿“拾三戋私汤禅宿”,老板告诉记者,2021年开业以来,生意都还不错。

“如今的五凤镇,拾三戋、梦驼铃等精品民宿广受游客喜爱。”五凤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五凤镇坚持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常态开展“汉服”秀主题活动,并引进繁花山谷·自然王国亲子乐园,优化夜间光彩工程,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产业新路。

在五凤镇金箱村,则隐藏着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这便是“东方黑格尔之父”贺麟的故居。贺麟故居纪念馆负责人、贺麟侄孙贺杰介绍:“贺家大院始建于1743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大院是一座两重三进的庭院式民居,占地19.74亩,共有大大小小的房屋80余间。2010年,由金堂县、五凤镇和贺麟亲属共同投资,贺家大院开始大规模修缮。”

“2015年,贺麟故居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如今这里是四川首个以家风教育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互动体验为特色的现场教育基地。”五凤溪景区市场营销部主管殷兴告诉记者,近年来,古镇围绕贺麟故居,开发了耕读体验、非遗体验、蜀绣培训、汉服节等互动性强的文旅体验项目,出品家风家训刺绣、家风书籍等文创产品,每年吸引约22万人次参观访学。

“下一步,我们重点将以贺麟故居为品牌,以古镇景区为载体,以本土文化为源头,策划特色活动,提升古镇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殷兴说。

记者 周雨 申晓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3-06-27 17:09:25 来源: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1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9版

《双城周刊》今日创刊

重庆日报编辑部

巴渝大地,夏意正浓,生机盎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如火如荼,走深走实。

历史正在被书写,城市和乡村、生产与生活、企业和个人,都会因此而改变。我们有责任记录这些变迁、迭代和细节。

今天,我们决定要办一份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纪实周刊——《双城周刊》。

催生这份周刊的是一项重大决策: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

自此,川渝承载总书记、党中央赋予的这一重大使命任务,以看得见的加速度,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三年多来,双城经济圈建设环环相扣,节节取胜,相向而行,日新月异。

这一切,值得被记录,值得用笔墨书写,值得用一种方式记住。

我们的周刊——正是要书写这割舍不断的文化根脉,记录两地深度合作的现实基础,让这段奋斗历程响彻大地。

我们的周刊——正是要深度观察双城携手的每一个步伐,看这颗深植于巴蜀大地的“种子”,如何结出最具巴蜀味道的高质量“硕果”。

一张报纸的选择,正是这个时代深切的呼唤;一份周刊的诞生,正是双城纵深推进的见证。

对重庆而言,双城经济圈建设更是全市工作总抓手。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重庆就召开专题会,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第一时间紧起来、动起来。

所有的只争朝夕,都是为了这里的日新月异!

随着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一幅源起于顶层设计、发力于机制变革、立足于交通互联、倾注于产业共兴、创新于共治共享、落脚于民生福祉的全新图景,正激荡出更强的动力与活力。

这份动力,令人澎湃;这份活力,令人振奋!

今天起,《双城周刊》将于每周二与读者见面。她必将以深度原创的精品内容,为唱好“双城记”注入全新的力量。

我们将开设“观察”“读城”专栏,反映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围绕“两中心两地”建设的最新成就和创新探索;开设“人物”专栏,讲述双城经济圈中典型人物的故事;开设“走读”专栏,聚焦双城经济圈里的自然和人文审美体验;开设“智库”专栏,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献智献策。

你看,川渝这片潜力十足的土地,正在携手共进,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谋划推进,加快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奏响“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最强音。

一座创新之城、开放之城、便捷之城、宜居之城、生态之城、智慧之城、人文之城跃然眼前,新重庆的未来更加可期。

作为党报,我们有责任,记录双城共振的故事。

挥墨洒西南,提笔写川渝。每一项川渝新合作、每一次携手新步伐、每一道双城新气象,我们都将全力以赴、忠实书写。

今天起,让我们在这里看见历史,看见未来,看见美好巴渝,看见生活其中不断奋斗的你我,带着一颗真诚的心。

双城乘势而进,步伐清晰坚定。

我们精彩启航,你我共同见证。

敬请关注。欢迎川渝名家赐稿,欢迎读者点题报道,欢迎推荐新闻线索,我们期待您的“金点子”!

投稿邮箱:78355571@qq.com

联系方式:13883310810(周老师)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2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10版

渝西崛起势不可挡

——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渝西八区概况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3

“要把成渝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为两省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6月26日,市委书记袁家军在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座谈会讲话中表示。

自5月15日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以来,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受到各界广泛关注。6月12日召开的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是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是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

渝西各区如何看待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怎样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庆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渝西地区部分区委书记。

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

构建大枢纽发展大产业

“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交通是先导、产业是关键。”永川区委书记张智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永川位于长江上游、成渝主轴,是双城经济圈建设桥头堡城市,重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主战场,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主力军,要在服务支撑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中主动担当、展现作为。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经济运行的‘血脉’!”张智奎表示,永川将着力打造临江—朱沱国际物流枢纽,更好地辐射成渝、带动西部、服务全国、链接东盟、融入全球。

5月15日以来,永川坚持“高站位、大格局、深谋划”,全面梳理了渝西川南黔北地区交通、产业、物流、平台等基础和优势,找准通道建设、产业发展、集疏运条件、规划支撑等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对照分析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成都青白江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等案例,研究提出以建设临江—朱沱国际物流枢纽为最大抓手,放大国际枢纽集群“多式联运”优势,统筹陆港(临江铁路枢纽和公路物流枢纽)、水港(朱沱港区)、空港(重庆新机场国际货运航空枢纽),建设“米”字型铁路网、“一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络、“十”字型非收费物流通道网,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张智奎表示,永川将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着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两个主导产业集群,壮大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5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新型显示等15个高成长性细分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千亿级五百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成为辐射带动周边的活跃增长极。

4月27日,酷哇科技(西南)总部落户永川,将在重庆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环卫车生产和作业;5月19日,国内汽车齿轮的行业头部企业太平洋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用高端齿轮及轻量化等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项目在永川高新区开工建设;6月上旬,永川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长城汽车“长城炮”零部功能件将通过综保区发往厄瓜多尔工厂组装。一个个项目的落地、开工、投用,为永川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张智奎表示,永川将紧扣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定位,围绕建设双城经济圈桥头堡、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枢纽、现代化新重庆建设重要增长极,推动深化川渝合作,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西部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区域性综合服务高地,打造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示范区,为成渝地区中部崛起贡献更大力量。

铜梁区委书记谭庆

坚持问题导向谋发展

“如果说加快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和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那么加快铜梁高质量发展则是推动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铜梁区委书记谭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铜梁位于渝西八区中部腹心位置,承担着联动协同周边发展的重要功能,要努力发挥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主力军、主支撑作用。

为此,铜梁坚持系统谋划、坚持问题导向,解决产业小而散、城市能级不高等突出问题。

在工业上,铜梁将直面产业能级不高、资源要素聚焦不够等问题,突出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集群,实现工业五年倍增。目前,总投资130亿元的海辰“百G”储能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铜梁将依托该项目瞄定新型储能产业蓝海赛道,加快构建从正负极材料、铜箔铝箔、结构件到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电池回收等广义储能上下游产业集群,加快形成2000亿级储能产业规模,在储能电池出货量、产业科研能力、示范场景应用等方面达到西部领先水平。

在特色高效现代农业上,将大力发展优质、生态、高效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巩固重庆重要农产品保供基地优势,打造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将依托中国农科院、京东集团等科研、平台资源,培育科技型企业200家,打造“北寿光、南铜梁”蔬菜种源研发培育中心,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将以“巴岳农庄”为突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按照“基层组织引领、工商资本进村、综合经营增效、公司治理赋能、整村推进共富”工作思路,依托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股权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实行公司法人治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将坚持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理念,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能力,力争到2027年建成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模。

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

客商投资信心大幅增强

6月8日,记者采访潼南区委书记文天平时,他刚刚接待完两拨前来投资考察的沿海客商。“这些都是我前不久才去拜访过的企业。”他说,市委作出加快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后,潼南受关注度显著提升,客商投资信心大幅增强。

5月30日—6月3日,文天平带队外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江苏、浙江4省市,密集走访重点企业、有关机构20家。

在此期间,他实地考察多家新能源电池、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企业,对接6家数字经济龙头企业以及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农业研究院,走访4家央企,围绕文化旅游、新能源、环境治理等领域的合作进行座谈交流,还与部分投资促进、工程咨询、交易服务机构就重点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争取、能源“双碳”等达成合作共识。

“未来10年至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成渝地区将是中国最大市场机遇之一,渝西地区将是成渝地区最重要的发展板块……”这是文天平每到一处都必讲的内容。

“讲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渝西一体化的战略机遇和市场机遇,讲好潼南独特的川渝‘桥头堡’区位优势,讲好潼南正大力发展的先进材料、生物医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产业巨大市场前景,对于加深企业对潼南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坚定企业来潼南投资的信心和决心,有着很大作用。”文天平表示。

6月5日,由昇之云科技投资25亿元建设的“重庆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正式开工。该产业园将建设1万架机柜、超12万台高性能服务器的高性能数据中心及科技产业孵化区,预计承载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企业1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

“区里一年前就与这个企业进行了洽谈落户,但企业一直信心不足。”文天平说,5月15日渝西地区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工作座谈会后,企业很快就下定了落户潼南的决心,并决定三期同步实施建设,于明年6月建成投用“重庆昇之云大数据产业园”。

文天平表示,潼南“一山一水八分田”,具有区位独特、生态优良、土地充足、水资源丰富等“后发优势”和要素资源优势。潼南将抓牢招商引资“生命线”,建强招商专班,强化专业招商、资本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招大商、招好商,把潼南打造成“投资洼地”“投资热土”。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

发展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

6月21日,荣昌2023年第二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现场,区委书记高洪波利用活动举行前的等候时间接受了记者采访。

在这次集中签约仪式上,荣昌共签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46个、合同金额215.8亿元。其中有不少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如由福益(厦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5亿元的中硼硅药用玻璃管(瓶)生产项目,填补了我市空白;由小刀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电动摩托车生产基地,是荣昌引进的第一个电动摩托车整车企业。

“目前招商引资态势趋势越来越好。”高洪波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推进3年多来,荣昌发展得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荣昌每年新开工、新投产的工业企业都在100个以上。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总额都保持在55%以上,从就业来看,2020年至2022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荣昌高新区新增加缴纳社保参保人数接近4万人,他们大部分都是企业新增加的就业人口。目前,高新区产业工人已有7万多人。

高洪波认为,促使荣昌发展越来越快、投资越来越多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实施。2015年荣昌撤县设区以前,荣昌还是一个农业县,是成渝中部典型的“塌陷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实施后,成都、重庆推进相向发展,荣昌利用到了川渝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而实现了快速发展。

数据表明:过去3年,荣昌招商引资的工业项目中,有117个项目是四川省到荣昌的投资的,投资项目总数占了总数的34.7%,投资金额超过了50%。过去3年,荣昌新增近4万名产业工人,27%来自四川省。荣昌城区购房人群中25%以上都是四川毗邻地区人群,

其中一个典型案例是:四川绿然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前几年在荣昌投资150亿元建设重庆电子电路产业园项目,今年5月18日又签约建设荣昌川渝合作新能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00亿元。

在高洪波看来,荣昌之所以能吸引这么多的投资尤其是四川投资,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荣昌位于重庆最西边、成都往东进入重庆第一站,处于成渝黄金接合点位置;二是用地条件好,荣昌30%坪坝、40%浅丘,产业承载能力强;三是体制和政策优势,重庆只有两级财政,地方税收政策优于一般省辖区县,四是荣昌“来了就是一家人”的营商环境,真正把企业家当作自家人。

“渝西崛起势不可挡!”高洪波说,市委把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战略抓手,作为加快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的战略空间,作为助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将使渝西崛起面临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荣昌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担当作为,在桥头堡城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4
▲6月27日《重庆日报》第11版

编者按

古镇,承载城市历史变迁,是富于烟火气的“活历史”,是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也是文化保护与文脉传承的重要对象。截至二○二二年,重庆有二十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有三十一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今年,川渝两地均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总牵引”。在此背景下,重庆日报联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四川日报共同策划推出“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系列报道,聚焦两地知名古镇(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街区),共探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中“唱好双城记 共建经济圈”的实践经验。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①|行重庆

潼南双江古镇

历史文化在书香味与烟火气中传承

潼南双江古镇,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镇位于潼南城区往西10公里,因猴溪、浮溪两条溪流环绕而得名。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6
▲6月8日,潼南双江古镇,一座座清代宅院星罗棋布。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市规划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江镇坐西南,朝东北,背依卫星坡,前有金龙、银龙二山,东朝滔滔涪江,体现了中国古代“高毋近阜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的择地思想。这里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南向重庆、北通遂宁。自清初建场后,迅速成为商贾云集之地。

这也是一座鲜活的古镇。人们能漫步于清代民居之间,感受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也能在老街老巷中品味烤酒等代代相传的老手艺;还能在古镇周边寻觅到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6月8日,记者来到双江古镇,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在书香味与烟火气中的传承。

杨氏民宅见证榜样力量

重视教育的家风在当地长久传承

走进双江古镇核心区,一座镌刻着“双江”二字的牌楼映入眼帘。牌楼后,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氏民宅。

杨氏民宅又名田坝大院,是清朝光绪年间双江首富杨宣哲的家宅。杨氏民宅坐南朝北,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有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和300多处雕刻精美的大型槅扇漏窗。还保留有百余岁的蜡梅、葡萄、黄桷兰和芭蕉。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7
▲屋檐斜撑上的镂空雕刻。记者 张锦辉 摄/视觉重庆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张兴国介绍,这是一处单檐悬山顶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

以杨氏宅院为代表的双江民居建筑群,是目前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处处体现出建筑工匠的智慧。

例如,杨氏民宅过厅采用抬梁加穿斗的空间构架模式,减少落地木柱数量的同时,增加了构架的纵向刚度,形成了稳定的大跨度空间;正堂屋的门扇上,雕刻有倒挂的蝙蝠、盛开的梅花等图案,寓意“福、禄、寿、喜”。

在杨氏民宅的大气格局和精美雕刻之外,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浓厚的诗书氛围——民宅内院设有私塾,还设有一处花厅,供杨宣哲的儿媳陶香九吟歌作诗。

“杨家是大富之家,也有世代饱学的传统。陶香九就是近代首位出版诗歌专著的女诗人。”双江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杨宣哲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和革命先烈杨闇公的堂伯父。杨氏家族非常重视教育,在位于双江古镇的杨尚昆旧居(四知堂)和杨闇公旧居(邮政局大院)中,也设有私塾。杨氏家族还设有专门的教育基金,供后代求学。

因此,杨氏后代人才辈出。杨宣哲的孙子杨肇熉先后在北京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深造,是潼南的第一位博士;另一个孙子杨肇燫是物理学家,曾任中国科学出版社副社长、《物理学报》主编。杨宣哲的曾孙杨先堉是德国古典哲学专家。曾孙女杨先琇则是英语教授、翻译家。

这种重视教育的家风,也在当地得到了广泛认同和长久传承。

双江镇总人数5万多人,仅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和一所职业中学,但求学氛围浓厚。近年来,仅双江镇大埝小学就有2名学生先后考入清华大学。

“镇上的书香味很浓,许多孩子都以杨尚昆、杨闇公为榜样,立志报国。”双江镇相关负责人说。

彭氏酒坊酿出岁月味道

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留住乡愁

从杨氏民宅出门右拐,绕过一个弯便是充满烟火气的历史建筑彭氏酒坊。

从风格来说,彭氏酒坊和杨氏民宅大为不同——不仅独门独户,而且外墙还略有剥落,露出了夹层中编织的竹篾。

“这种工艺叫作‘竹编壁’,是南方地区古建筑中常见的墙壁形式。中间用竹篾条编成骨架,再在双面涂抹稻草、泥巴、石灰等混合而成。”张兴国说,竹编壁可将泥灰的抗压性与稻草的抗拉性、抗剪性相结合,类似混凝土和钢筋组合的效果。彭氏酒坊作为市级历史建筑,既保留了商业建筑的历史风貌,又兼顾了经营、住宿等功能,相当富有生命力。

彭氏酒坊经营者彭祖胜今年76岁,以前是潼南酒厂职工。上世纪90年代,国有资产转制时,彭祖胜买下酒厂的老房子,开起了彭氏酒坊,继续酿造传统白酒。

彭祖胜回忆,当时酒坊建筑很老旧,他本想把房子内外都整修一遍,但资金不足,就先加固了建筑内部,重新安装电线、水管等。歪打正着,反而保留了建筑原有的历史感。

“客人都说,老彭的酒配起这个老屋更有味儿了。”彭祖胜笑着说,2021年,双江彭记白酒传统酿造技艺入选潼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彭氏酒坊一年要销售5万多斤白酒。

“双江古镇的烟火气不仅得益于历史建筑,还得益于原汁原味的空间格局。”张兴国说,过去,猴溪和浮溪可以直通涪江,涪江水路兴盛带动了古镇发展。古镇由南北主街和几条次要街巷构成鱼骨状的街巷格局,是因水而生、因商而兴的典型巴蜀场镇格局。周围山水也形成了“双水环抱、众丘倚背、笔案齐全”的绝佳环境。

如今,古镇的原有街巷空间还遗存有东、西、南、北、中、兴隆6条街,以及水巷子、老猪巷2条巷子。古镇街巷宽约2—5米,两侧建筑多为1—2层,街巷高宽比在0.5—1米之间,尺度宜人。这种街巷空间不仅节约了用地,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猴溪浮溪涌动乡村魅力

古镇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特色

双江古镇蓬勃的生命力,背后离不开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

潼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潼南完成了《双江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修编)》,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文化传统作为主要手段,把新型城镇化发展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护双江历史建筑、传统空间格局与风貌特色为核心,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明清移民文化”等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历史资源活化利用,将双江镇建设成为潼南区乃至重庆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展示窗口。

如今的双江古镇,不仅因历史风貌和红色文化吸引众多游客,更因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心位置,迎来更多的机遇。

紧邻双江古镇的金龙社区,便是受益者。

金龙社区第一书记曹江波说,借助双江古镇每年100万人次客流量,金龙社区逐步打造了200亩的共享农庄,蔬果全部不使用化肥,主打生态味道。同时还布局了书屋、民宿、火锅店等产业,让游客“留下来”。

2022年,潼南和遂宁实行旅游互惠,持遂宁有效身份证的游客,到双江古镇等A级景区游玩免费。金龙社区也因此受惠,获得了更多人气。

共享农庄的半山书屋曾是村里无人问津的旧房,如今整修一新。坐在书屋,隔窗就能看到浮溪流过,两岸绿树成荫。

半山书屋合伙人之一王芳原本在深圳工作,被双江古镇的历史底蕴和金龙社区的乡村振兴规划所吸引,毅然“归田园”。她说,如今,半山书屋不仅是休闲消费空间,也是村里的公共空间,节假日期间,常常一座难求。

曹江波介绍,今后,金龙社区还准备新建6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栽种上万株花卉。并将对浮溪进行河道整治,使环境更加优美,将传统的“古镇游”延伸为农文旅结合的“乡村游”,撬动更多就业机会,让双江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跳板”。

重走川渝古镇 找寻巴蜀韵味①|见四川

成都金堂五凤镇

城市边的山水融合休闲空间

“五凤镇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镇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五凤镇(也叫“五凤溪古镇”),距离成都48公里,位于金堂县城南。依山而建、傍水而生的五凤镇,和重庆潼南双江古镇一样,是一座水道边的古镇,也是旧时成都联通重庆的重要商道。

双城周刊|渝西崛起势不可挡——区委书记谈渝西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8
▲五凤镇。(金堂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五凤镇获评第二批天府旅游名镇。这座古镇,如今焕发着怎样的新魅力?6月24日,记者前去探访。

时值端午假期,一场古风游园会正在五凤镇举行。身穿汉服的游客们不仅体验包粽子,还能参与射五毒、制香囊等传统民俗活动。

从大红灯笼垂挂的山门进入五凤镇,两三亩的池塘出现在记者眼前,绿水倒映青山。沿着碎石栈道上行,便是依山面水长约一里的半边街,客家酱园、藤椒麻鸭、糖油果子飘来阵阵香气。

记者看到,街上的房屋屋檐各具特色,斜坡错落排列,呈现出经典的川西建筑风格,与蓝天相映成趣;砖瓦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呈现出古镇特有的色彩,配上木质结构的房屋。

穿过满是油纸伞的街道,就来到尚义桥边,碧波荡漾的河面上,有许多游客泛舟其上。

“五凤镇,是山地为主,自北向南向东,一路都有山峰,远远望过去,就好像冲上云霄的凤凰,其中高峰有5座,所以叫五凤镇。”船夫刘大爷对五凤镇的来由如数家珍。

五凤镇的5条街道分别命名金凤、青凤、小凤、白凤和玉凤,人称“金青小白玉”。5条街道顺山势顺河道而建,弯弯曲曲,高低错落,似飞舞的凤凰,独具特色的清代民居和关圣宫、火神庙、南华宫浑然一体。其中,白凤街一面靠山,一面临崖,宽处两排房,窄处一排房,故被称为“半边街”。

走到南华宫旁,便能看见民宿“拾三戋私汤禅宿”,老板告诉记者,2021年开业以来,生意都还不错。

“如今的五凤镇,拾三戋、梦驼铃等精品民宿广受游客喜爱。”五凤镇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五凤镇坚持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常态开展“汉服”秀主题活动,并引进繁花山谷·自然王国亲子乐园,优化夜间光彩工程,不断丰富旅游业态,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产业新路。

在五凤镇金箱村,则隐藏着一座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这便是“东方黑格尔之父”贺麟的故居。贺麟故居纪念馆负责人、贺麟侄孙贺杰介绍:“贺家大院始建于1743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大院是一座两重三进的庭院式民居,占地19.74亩,共有大大小小的房屋80余间。2010年,由金堂县、五凤镇和贺麟亲属共同投资,贺家大院开始大规模修缮。”

“2015年,贺麟故居正式挂牌对外开放。如今这里是四川首个以家风教育为主题、以优秀传统文化互动体验为特色的现场教育基地。”五凤溪景区市场营销部主管殷兴告诉记者,近年来,古镇围绕贺麟故居,开发了耕读体验、非遗体验、蜀绣培训、汉服节等互动性强的文旅体验项目,出品家风家训刺绣、家风书籍等文创产品,每年吸引约22万人次参观访学。

“下一步,我们重点将以贺麟故居为品牌,以古镇景区为载体,以本土文化为源头,策划特色活动,提升古镇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推动相关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殷兴说。

记者 周雨 申晓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

[责任编辑: 陈丹丹]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