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双城”合奏第四年 开启合作共赢新局面
6月26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举行成果发布会。发布会就今年以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相关情况,以及后续进一步部署情况进行了介绍。
“双城”合奏已进入第四年,区域融合的细节越来越丰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以奋进的姿态,在中国西部成型起势。融合发展取得众多新成果,后续部署也呈现许多新亮点。
对外开放开拓新局面。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两地相关部门在开放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正逐步成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的典范。两地合力经营的中欧班列展现出极强品牌优势,各项数据持续保持全国第一;随着四川正式加入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建设,重庆实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五年行动方案,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接驳联系,改变了“西货东出”局面,拓展了“北货南下”通道。
产业抱团形成新优势。去年11月,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成为两地加强融合、弥补短板,“抱团”发展的生动写照。两省市联合打造的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消费品产业等4个万亿级产业去年累计实现产值5.5万亿元;联动实施巴蜀文旅走廊城市旅游提升、旅游精品建设、红色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提升、特色旅游建设“五大工程”,巴蜀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建设进一步提速;联合出台《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实施方案》确定22项重点合作任务,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不断提升。随着川渝两地在招商领域加速协同合作,未来产业抱团形成的竞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共建共享延伸新领域。区域融合发展,最重要的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今年以来,川渝两地在百姓感知最深的领域持续发力,合作共享不断拓展新的内涵。聚焦民生服务,印发双城经济圈“放管服”改革等4张清单,优化升级“川渝通办”,推动更多“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等服务措施;强化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动实施“六江”生态廊道建设,加强跨界水体、大气等污染治理,推进三峡库区危岩地灾防治,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巩固。
立足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后续部署体现出许多新的亮点,包括与时俱进推动川渝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迭代升级,推动成渝中部地区加快崛起被提到新的高度。
渝西8区与四川8市处于成渝中部地区支撑地带,交通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以两省市14.6%的面积承载了30.6%的人口,创造了27%的GDP,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动协作的主战场。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破题之举。为此,发布会上提出,要将渝西地区打造成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行区、现代化城市群协同发展样板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新的经济增长极、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示范区、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枢纽。聚焦两省市毗邻地区10个合作平台,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新路径。这是在大战略上下“细功夫”,落实顶层设计的创造性地方实践。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推动成渝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已经从政策信号变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面对新的机遇,相关地区应勇担使命,唯实争先,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当好排头兵,努力交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分报表。
作者:杨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