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收费才能更好共享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又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对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共享充电宝使用者众多,头部企业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3亿。我们尊重企业的自主定价权,也呼吁监管部门督促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定价方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合理收费才能更好共享

来源:经济日报2023-07-03

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用电子合同推送的,在这种模式下,怎么收费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讨价还价权。眼下行业的加速回暖,正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好机会。想在胶着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许就看谁先能打破所谓的“行业惯例”。

随着线下消费恢复,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近期,笔者做了个小实验,扫了几个城市的20台共享充电宝。在20台机器中,有18台以1小时为计费单位;另外2台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除了部分标明“可宽限3分钟至6分钟”的机器,消费者哪怕只用了1分钟,也要按照1小时或者半小时收费。

共享充电宝是2015年前后共享经济概念大热时诞生的创意。“共享”的本意是尽可能提升物品使用率,以达到便利、省钱、环保的目的。例如,共享单车普遍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过按照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消费者明明只需要15分钟或者半小时的充电量,但想着已经付了1小时的钱,也就不着急归还了。如此收费,无助于提高利用率,有违“共享”的初衷。

在调查中得知,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当初几个先行者制定的,当时1小时收费仅0.5元,消费者未提出异议,后来者也就延续了“行业惯例”。当然,也是因为这样的计费方式有利于商家,消费者没有强烈反对,监管部门没有点名批评,企业自然乐享其成。

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用电子合同推送的,也就是俗称的格式合同。在这种模式下,怎么收费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讨价还价权。不少企业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消费者若觉得贵,大可以不用。有些消费者也是这么想的:“嫌贵干脆自己带个充电宝。”

行业惯例未必合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共享充电宝“使用1分钟按1小时收费”的规定,有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不是涉嫌霸王条款?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曾要求共享充电宝企业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建立良好市场价格秩序;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又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对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共享充电宝使用者众多,头部企业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3亿。我们尊重企业的自主定价权,也呼吁监管部门督促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定价方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改变收费方式,看似赚少了,细算起来对企业却未必是坏事。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共享充电宝目前仍在激烈地“抢地盘”,很多点位放置了几台不同品牌的机器,绝大多数时候出借率并不高。由于收费方式和使用体验差不多,消费者大都随机抽取,行业处于同质化、低效率竞争状态,谁也没有明显的品牌优势。眼下行业的加速回暖,正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好机会。想在胶着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许就看谁先能打破所谓的“行业惯例”。消费者未必愿意租“使用1分钟按照1小时收费”的充电“霸”,但一定欢迎按实际使用时长合理收费的充电宝。

(佘颖)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合理收费才能更好共享

2023-07-03 05:39:41 来源:

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用电子合同推送的,在这种模式下,怎么收费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讨价还价权。眼下行业的加速回暖,正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好机会。想在胶着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许就看谁先能打破所谓的“行业惯例”。

随着线下消费恢复,共享充电宝的生意也跟着好起来。近期,笔者做了个小实验,扫了几个城市的20台共享充电宝。在20台机器中,有18台以1小时为计费单位;另外2台以半小时为计费单位。除了部分标明“可宽限3分钟至6分钟”的机器,消费者哪怕只用了1分钟,也要按照1小时或者半小时收费。

共享充电宝是2015年前后共享经济概念大热时诞生的创意。“共享”的本意是尽可能提升物品使用率,以达到便利、省钱、环保的目的。例如,共享单车普遍以15分钟为一个计费单位。不过按照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消费者明明只需要15分钟或者半小时的充电量,但想着已经付了1小时的钱,也就不着急归还了。如此收费,无助于提高利用率,有违“共享”的初衷。

在调查中得知,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当初几个先行者制定的,当时1小时收费仅0.5元,消费者未提出异议,后来者也就延续了“行业惯例”。当然,也是因为这样的计费方式有利于商家,消费者没有强烈反对,监管部门没有点名批评,企业自然乐享其成。

共享充电宝的收费方式是用电子合同推送的,也就是俗称的格式合同。在这种模式下,怎么收费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没有讨价还价权。不少企业认为,共享充电宝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由市场决定,消费者若觉得贵,大可以不用。有些消费者也是这么想的:“嫌贵干脆自己带个充电宝。”

行业惯例未必合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共享充电宝“使用1分钟按1小时收费”的规定,有没有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是不是涉嫌霸王条款?这些问题值得探讨。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曾要求共享充电宝企业遵循公平、公正、合法和诚实信用原则,建立良好市场价格秩序;近期,市场监管总局又出台《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对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出禁止性规定。共享充电宝使用者众多,头部企业注册用户数量超过3.3亿。我们尊重企业的自主定价权,也呼吁监管部门督促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定价方式,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改变收费方式,看似赚少了,细算起来对企业却未必是坏事。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共享充电宝目前仍在激烈地“抢地盘”,很多点位放置了几台不同品牌的机器,绝大多数时候出借率并不高。由于收费方式和使用体验差不多,消费者大都随机抽取,行业处于同质化、低效率竞争状态,谁也没有明显的品牌优势。眼下行业的加速回暖,正是赢得消费者认可的好机会。想在胶着的市场中脱颖而出,也许就看谁先能打破所谓的“行业惯例”。消费者未必愿意租“使用1分钟按照1小时收费”的充电“霸”,但一定欢迎按实际使用时长合理收费的充电宝。

(佘颖)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