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暑期实践项目走进重庆荣昌
6月25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暑期实践支队深入重庆市荣昌区调研荣昌非遗夏布。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暑期实践项目走进重庆荣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6-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曹建 通讯员 董一婷 陈漫如)6月25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暑期实践支队深入重庆市荣昌区调研荣昌非遗夏布,走访当地知名夏布企业和生产工厂,调研荣昌夏布技艺发展、产品研发、设计及营销链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实践支队25日上午来到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夏布小镇参观调研。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实践支队25日上午来到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夏布小镇参观调研。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6月25日上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参观了夏布小镇。在夏布博物馆,学生们了解了夏布的技艺发展,以及夏布市场的兴衰变迁。此外,支队还对夏布目前的销售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两位“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秀英和马琳沁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下午,一宁夏布创始人黄维唯则给同学们介绍了经过技术创新的更加柔软的夏布。经过一天的调研,支队成员郭宇龙表示“看到了非遗技术延续下去的可能与希望。”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琳沁(中)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琳沁(中)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6月26日,新闻学院支队深入夏布产业链的最前端,参观了鑫浩麻纺织公司,并对“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进行了访谈。在鑫浩麻纺织公司,苎麻从浸泡脱胶、抽丝、挽成麻团、刷浆成纱,到最后上机纺成夏布整个生产流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支队成员陈漫如认为“这个过程的升级和改进对于后续的染色、软化、设计、形成成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整个夏布技艺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现场交流。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现场交流。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此外,支队同学们还积极关注荣昌当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希望在横向对比中加深对非遗传承的认识。 25日,同学们参观了位于通安村的安陶小镇,并在当地引进的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进行了交流。27日,同学们走进泉优酒厂、重庆直升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荣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升白酒进行了调研。 在荣昌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还前往了清华大学在荣昌通安村设立的乡村振兴工作站,与站长进行了经验交流。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参观了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 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参观了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 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学习,支队长韩昊鹏认为“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我们时刻谨记前院长范敬宜先生留下的‘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教诲。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实现荣昌夏布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的深度融合,需要夏布产品的研发和宣推上两手发力。结合市场需求对非遗的当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才能让传统非遗再焕发新的生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方针,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寒假时间真正扎进基层,体会中国社会的鲜活变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专业实践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方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必修环节,鼓励同学们真正扎进基层,掌握调查研究方法,磨砺新闻业务技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体会中国社会的鲜活变迁。 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围绕“新征程、新出发:走中国式现代化复兴大道,做新闻与传播学基础研究”的主线,自主策划调研主题,自主组建实践队伍,产出包括通讯、特写、短视频、vlog、纪录片和调研报告等成果。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暑期实践项目走进重庆荣昌

2023-06-29 19:48:1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曹建 通讯员 董一婷 陈漫如)6月25日至27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名硕士研究生组成的暑期实践支队深入重庆市荣昌区调研荣昌非遗夏布,走访当地知名夏布企业和生产工厂,调研荣昌夏布技艺发展、产品研发、设计及营销链路。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实践支队25日上午来到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夏布小镇参观调研。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实践支队25日上午来到位于重庆市荣昌区的中国夏布小镇参观调研。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6月25日上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参观了夏布小镇。在夏布博物馆,学生们了解了夏布的技艺发展,以及夏布市场的兴衰变迁。此外,支队还对夏布目前的销售市场进行了调研和分析,两位“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黄秀英和马琳沁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下午,一宁夏布创始人黄维唯则给同学们介绍了经过技术创新的更加柔软的夏布。经过一天的调研,支队成员郭宇龙表示“看到了非遗技术延续下去的可能与希望。”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琳沁(中)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重庆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马琳沁(中)接受了同学们的访谈。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6月26日,新闻学院支队深入夏布产业链的最前端,参观了鑫浩麻纺织公司,并对“荣昌夏布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俭康进行了访谈。在鑫浩麻纺织公司,苎麻从浸泡脱胶、抽丝、挽成麻团、刷浆成纱,到最后上机纺成夏布整个生产流程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支队成员陈漫如认为“这个过程的升级和改进对于后续的染色、软化、设计、形成成品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整个夏布技艺最基础和核心的部分。”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现场交流。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与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站长现场交流。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此外,支队同学们还积极关注荣昌当地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地了解当地乡村振兴发展状况,希望在横向对比中加深对非遗传承的认识。 25日,同学们参观了位于通安村的安陶小镇,并在当地引进的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进行了交流。27日,同学们走进泉优酒厂、重庆直升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荣昌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升白酒进行了调研。 在荣昌调研过程中,同学们还前往了清华大学在荣昌通安村设立的乡村振兴工作站,与站长进行了经验交流。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参观了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 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市荣昌区通安村,同学们参观了陶艺制作人才管永双和李云杉夫妻俩创办的“西山雨·春燊窑”。 清华新闻学院支队供图 华龙网发

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学习,支队长韩昊鹏认为“作为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我们时刻谨记前院长范敬宜先生留下的‘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的教诲。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实现荣昌夏布文化属性与商业属性的深度融合,需要夏布产品的研发和宣推上两手发力。结合市场需求对非遗的当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才能让传统非遗再焕发新的生机。”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方针,鼓励学生利用暑假、寒假时间真正扎进基层,体会中国社会的鲜活变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专业实践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方向全日制研究生培养计划中的必修环节,鼓励同学们真正扎进基层,掌握调查研究方法,磨砺新闻业务技能,在理论联系实际中体会中国社会的鲜活变迁。 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实践围绕“新征程、新出发:走中国式现代化复兴大道,做新闻与传播学基础研究”的主线,自主策划调研主题,自主组建实践队伍,产出包括通讯、特写、短视频、vlog、纪录片和调研报告等成果。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