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莫让流量“偏门”和成功“偏方”带坏风气梦想
近段时间以来,中高考陆续出分、暑假接踵而至,牵动万千关注的同时,也带起了万千争议。凡是涉及到教育的话题都自带流量,“易火易爆款”的特点自然而然成为“流量至上”者追逐的目标。
各类流量“偏门”纷纷上演:诸如“一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小学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吴家小太爷694分不入清华不去北大、报考国防科大保家园”“冯家才女高考722分,依然选择国防科技大学”等等“改一字点赞过万”“角色一换流量翻番”剧本式表演层出不穷。兜售成功“偏方”博取眼球也屡见不鲜:继张雪峰“打晕不报新闻学”引发争议后,穷人家孩子该不该学医等话题登上热搜。冷门专业、小众专业翻红趋势明显,殡葬专业月入上万包就业引发舆论追捧。
公众的关注、自媒体的炒作、专家学者的解读背后,由流量带起来的情绪焦虑、观点争议、立场博弈再度加剧了话题热度,形成了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话题怪圈。怪圈之外的舆论不断通过看似严谨科学的数据分析炮制“天坑专业”“高考天堂”等词汇概念陷阱。在怪圈之中的众多学子家长则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各类高考志愿填报APP趁机下场“割韭菜”,除了VIP会员卡之外还有“高级专家”“资深专家”“金牌专家”等不同类别的“专家会员卡”。各类原本是房产、销售中介的自媒体摇身一变变成“高知分子”一本正经兜售虚假成功学。
流量可以成为生意,但是带坏社会风气、践踏基础价值甚至毁灭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坏流量”必须被遏制。
“内容为王”不能被“情绪为主”偷换。教育“双减”之后,普遍性的社会焦虑并没有减轻。自发性的“内卷”依然把功利性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一些自媒体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焦虑的尽头是带货与报课成为了流量变现的不二法则。这一乱象正在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观念正面向上,各大平台、监管部门应当担起主责主业,坚守内容导向底线,从内容安全、广告合规、盈利合法等方面强化打击查处。强化对“新瓶装旧酒”、造新词赋新愁式的情绪煽动型舆论的监管。严防出现“狸猫换太子”式的打“擦边球”、蹭流量热点,导致监管沦为“猫捉老鼠”游戏。
“星辰大海”不能被成功“偏方”带偏。现代社会更加复杂多元,“一考定终生”注定将会被终身学习、持续学习所取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决定了没有哪一个行业是“长红”,没有哪个岗位是“铁饭碗”。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学鸠不知鲲鹏。教育的终极作用是引导,实现每一个个体的人生价值。只有提高了眼界,不以金钱成功为前提才不会轻易被挫折失败打击。既要允许“小镇做题家”,也要赞赏“白日梦想家”。要警惕信息不对称以及刻意引导下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被加剧,警惕以实用主义踩踏理性主义兜售拜金学说,警惕以不实用、没前途等为借口对人文艺术类学科进行污名化、贬低化。这需要全社会参与,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自觉维护主流正面舆论,守住社会风气底线,守好梦想追求价值。让每一个细小的吉光片羽,汇聚成民族复兴的蓬勃之力。
作者:王铁柱(大渡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