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破纪录的高温,灾难性的洪水,极端的干旱……地球“厄”运缠身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今年的厄尔尼诺会是什么级别?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破纪录的高温,灾难性的洪水,极端的干旱……地球“厄”运缠身

来源:华龙网-重庆晨报2023-07-06

据央视新闻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4日发布报告确认厄尔尼诺出现,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今年的厄尔尼诺会是什么级别?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厄尔尼诺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包含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出现了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爆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其中2016年更是创下全球均温最高纪录,成为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厄尔尼诺带来的并非都是高温酷暑,它还会导致日本附近夏季的太平洋高压势力减弱,日照时间变短,以西日本地区为中心容易出现冷夏。日本筑波大学此前的一项研究曾显示,厄尔尼诺也可能改变大气环流,使台风的数量异常增多。

今年会达到什么级别?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6月8日发布警报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现象或强厄尔尼诺现象。据日本气象厅气候信息科的数据,目前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洋表层的储热量已达到194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纪录。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渡部雅浩说,预计会发展成强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较早,发展空间大,如发展成强厄尔尼诺,可能会带来全球气温的新高峰。世界气象组织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这一概率达到98%。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6月15日表示,6月初的全球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的厄尔尼诺信号非常强烈。海洋监测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几个关键海域,尤其是秘鲁近海的海温几个月来持续偏高,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美国气候预测中心6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认为已出现了弱厄尔尼诺状态。从南美洲天气来看,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多地在持续高温后已经遭遇多轮暴雨、洪水的袭击。综合各项数据判断,今年的厄尔尼诺,很有可能会达到中等或强厄尔尼诺级别。

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6年,正是超强厄尔尼诺年。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所言,此次厄尔尼诺回归,地球将再次面临气温升高的风险,《巴黎协定》的1.5℃升温目标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真正的影响,是会让全球气温和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据外媒报道,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本年度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造成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今年4月,一场严重的热浪席卷了南亚、东南亚、东亚的多个地区,许多国家再次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据英国广播电视台(BBC)5月7日报道,越南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44.1℃。此前泰国西部麦省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6℃。缅甸东部一个城镇的气温高至43.8℃,是十年来的最高气温。

厄尔尼诺事件也会让雨带迁移。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移动,雨带随之东移,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易出现干旱,东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加州等)则容易受到洪涝影响。

厄尔尼诺无疑会挑战粮食安全。虽然一些作物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牛油果和杏仁的生长,但许多主食,包括棕榈油、糖、小麦和大米,都产自可能面临厄尔尼诺挑战的生长地区。对于一些依赖农业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极端的干旱或持续降水,饥荒将蔓延到整片土地。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将进一步引发灾难。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本身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极易发生山火,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当地的高温和干燥,将为火灾创造“更好的条件”。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主要的棕榈油产地都将出现旱情,并可能在未来数月面临火灾风险,当地政府已经发出了紧急警报。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狂。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也将受到严重干扰。

如何应对厄尔尼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应尽快动员并提前准备,降低这一现象对民众健康、生态系统和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那面对厄尔尼诺的到来,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机构正在为这次厄尔尼诺周期做准备。印度央行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气候现象。秘鲁在3月份宣布,计划在今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印度政府早在2013年就启动高温行动计划(HAP),即通过规定印度各地区预防措施、灾难响应和灾后响应措施以减少极端高温的破坏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行动计划已经扩散到该国多个司法管辖区,它们敦促不同解决方案类型的健康组合。例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城市高温风险,还能保护和恢复有助于应对社会挑战的生态系统。

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应对高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通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我们的资源准备好,有更好的提前安排,让它科学合理有序,长远建设。

对公众而言,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室外作业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备好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注意饮食卫生,遇事戒躁忌怒,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外出注意防晒,提高自身防范中风的意识和能力。

据上游新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世界气象组织确认,厄尔尼诺卷土重来 
破纪录的高温,灾难性的洪水,极端的干旱……地球“厄”运缠身

2023-07-06 06:03:33 来源:

据央视新闻消息,世界气象组织当地时间4日发布报告确认厄尔尼诺出现,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预计今后全球大部分地区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在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概率达到98%。

让多方预警的厄尔尼诺究竟是什么?今年的厄尔尼诺会是什么级别?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做好应对准备?

厄尔尼诺是什么?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发生的气候模式,与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海洋表面温度变暖有关,平均每2至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9至12个月。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的东太平洋海水异常降温现象则被称为拉尼娜现象。包含这两者在内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会造成全球气温与降水的变化。

根据气象部门的定义,如果观测到东太平洋特定海域海温连续3个月比常年偏高0.5℃,就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如果偏高持续5个月以上,则确认是一次厄尔尼诺事件。按照我国气象部门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特定海区升温大于等于2℃的可称为强厄尔尼诺事件,大于等于2.5℃则为超强事件。根据这个标准,1951年以来地球上共发生过20次厄尔尼诺事件,其中有三次超强厄尔尼诺,分别出现在1982-1983年,1997-1998年以及2014-2016年。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出现后,由于对全球大气环流的影响,全球都出现了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爆发的状况,我国也不例外。如1983年陕西出现大洪水,1998年长江流域出现全流域大洪水,2014-2016年我国极端台风和暴雨频发。其中2016年更是创下全球均温最高纪录,成为有系统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

值得一提的是,厄尔尼诺带来的并非都是高温酷暑,它还会导致日本附近夏季的太平洋高压势力减弱,日照时间变短,以西日本地区为中心容易出现冷夏。日本筑波大学此前的一项研究曾显示,厄尔尼诺也可能改变大气环流,使台风的数量异常增多。

今年会达到什么级别?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6月8日发布警报指出,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现象或强厄尔尼诺现象。据日本气象厅气候信息科的数据,目前热带太平洋东部海洋表层的储热量已达到194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最高纪录。东京大学大气海洋研究所教授渡部雅浩说,预计会发展成强厄尔尼诺现象。

由于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较早,发展空间大,如发展成强厄尔尼诺,可能会带来全球气温的新高峰。世界气象组织5月17日发布的最新报告预测,2023至2027年这五年内至少有一年会打破2016年创下的高温纪录,这一概率达到98%。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6月15日表示,6月初的全球平均气温为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从目前的情况看,2023年的厄尔尼诺信号非常强烈。海洋监测方面,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几个关键海域,尤其是秘鲁近海的海温几个月来持续偏高,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美国气候预测中心6月8日发布的报告中认为已出现了弱厄尔尼诺状态。从南美洲天气来看,智利、秘鲁和厄瓜多尔等多地在持续高温后已经遭遇多轮暴雨、洪水的袭击。综合各项数据判断,今年的厄尔尼诺,很有可能会达到中等或强厄尔尼诺级别。

有记录以来全球气温最高的一年——2016年,正是超强厄尔尼诺年。正如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所言,此次厄尔尼诺回归,地球将再次面临气温升高的风险,《巴黎协定》的1.5℃升温目标也会面临额外挑战。

厄尔尼诺会带来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真正的影响,是会让全球气温和降水发生巨大的变化,并且可能会加剧因为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事件的发生。

据外媒报道,今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估计,本年度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造成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损失。今年4月,一场严重的热浪席卷了南亚、东南亚、东亚的多个地区,许多国家再次出现创纪录的高温。据英国广播电视台(BBC)5月7日报道,越南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44.1℃。此前泰国西部麦省的气温达到创纪录的44.6℃。缅甸东部一个城镇的气温高至43.8℃,是十年来的最高气温。

厄尔尼诺事件也会让雨带迁移。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西太平洋的暖水向东移动,雨带随之东移,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易出现干旱,东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包括厄瓜多尔、秘鲁、智利、美国加州等)则容易受到洪涝影响。

厄尔尼诺无疑会挑战粮食安全。虽然一些作物受益于厄尔尼诺现象,比如加利福尼亚州的降雨量增加有利于牛油果和杏仁的生长,但许多主食,包括棕榈油、糖、小麦和大米,都产自可能面临厄尔尼诺挑战的生长地区。对于一些依赖农业的国家而言更是如此,一旦发生极端的干旱或持续降水,饥荒将蔓延到整片土地。

厄尔尼诺发生期间,异常的高温和干旱天气也将进一步引发灾难。澳大利亚、印尼等国家本身具备发生森林火灾的客观条件,极易发生山火,一旦厄尔尼诺现象加剧当地的高温和干燥,将为火灾创造“更好的条件”。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主要的棕榈油产地都将出现旱情,并可能在未来数月面临火灾风险,当地政府已经发出了紧急警报。

同时,厄尔尼诺对全球的影响也体现在生物层面。在海底,珊瑚正面临厄尔尼诺的威胁,那些依赖珊瑚礁而生存的海洋生物也可能面临“灭顶之灾”。陆地同样不能幸免,高温影响下,蚊虫活动会愈发猖狂。登革热、疟疾等疾病的传播范围极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今年以来,南美智利和秘鲁已经暴发了严重的登革热疫情。而高温干旱的天气将让热带雨林进入“脱水”状态,植被生长遭遇困难,“地球之肺”碳吸收也将受到严重干扰。

如何应对厄尔尼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说,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是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出信号”,应尽快动员并提前准备,降低这一现象对民众健康、生态系统和各国经济造成的影响。那面对厄尔尼诺的到来,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机构正在为这次厄尔尼诺周期做准备。印度央行表示正在密切关注气候现象。秘鲁在3月份宣布,计划在今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来应对气候变化。印度政府早在2013年就启动高温行动计划(HAP),即通过规定印度各地区预防措施、灾难响应和灾后响应措施以减少极端高温的破坏性影响。目前已有的高温行动计划已经扩散到该国多个司法管辖区,它们敦促不同解决方案类型的健康组合。例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城市高温风险,还能保护和恢复有助于应对社会挑战的生态系统。

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应对高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部分,面对极端高温新常态局面,要做好科学应对的预案和充分准备,在建设“气候适应(韧性)社会”行动中,着力建设“高温韧性(适应)社会”。通过多方面建设,使社会包括人、建筑、基础设施和开放空间,做好抵御气候变化带来极端高温影响的准备,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一方面通过不断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高温,把气候影响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建设高温适应型社会,有预警,有评估,把我们的资源准备好,有更好的提前安排,让它科学合理有序,长远建设。

对公众而言,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和劳动;室外作业时应戴上草帽,穿浅色衣服,备好饮用水和防暑药品,如感到头晕不舒服应立即停止劳动,到阴凉处休息;空调温度应控制在26~28℃,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8℃;注意饮食卫生,遇事戒躁忌怒,少食多餐,切忌过饱过腻;外出注意防晒,提高自身防范中风的意识和能力。

据上游新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