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师范人才培养的“重二师样态”
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新师范教育形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聚焦新文科、助力卓越师范构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12345”模式,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转型发展提供“重二师样态”。

汉语言文学师范人才培养的“重二师样态”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7-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新师范教育形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聚焦新文科、助力卓越师范构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12345”模式,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转型发展提供“重二师样态”。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抱紧“书本子”促阅读、磨炼“嘴皮子”促表达、锤炼“笔杆子”促写作、丰富“脑瓜子”促创新,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好苗子”。以突出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为建设主体,以突显语用实践和数字素养特色为“两翼”,以“三协同”联动多方实践育人模式,以“四促进”构建能力本位、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研培结合的课程模式,以教材、科研、资源、活动、评价“五联动”夯实人才培养路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绘本教学走进珊瑚小学

坚守“一体”:以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为建设主体

立足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和卓越教师培养要求,明确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师德规范、自我发展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的人培目标。确立“文以载道、文以铸魂”人文价值的思政引领作用;绘制小学语文教师“3N”能力谱系,即“能说善写会教”3项核心能力+吟诵、微课等N项特长能力;设置语言类、写作类、教师教育类课程群;课程群都有“必修课+选修课+工作室课”,强化实践;突出小学语文,每门课程找到小学语文教学着力点。

突出“两翼”:彰显语用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培养特色

特色培养起步早层次高。2015年,在全市率先开设教学内容VR开发,诗词格律与吟诵特色鲜明,新闻传播学硕士点建设下设儿童语用研究方向,开设微专业“儿童语言艺术与教学”。不断强化人培中的语用和数字素养训练。发挥语用基地及数字应用平台优势。形成国市级平台+校级研究平台+校级实训室+工作室的实践平台体系。探索“教-学-训-赛-用”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延伸至训练、竞赛和综合应用,以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微课大赛等深化课程内容。

推进“三协同”:建设学科、师资、基地协同的实践育人新体系

学科协同,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协同艺术学,依托教育戏剧等课程,进行表演创作实践;协同信息技术,进行融汇学科、教学、技术的智慧语文教育训练等。师资协同,对接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应用性实践和创新创业性实践,推进课内专任教师与课外班导师、专业课教师与工作室教师,校内教师与基地教师、基础课教师与竞赛教师协同。基地协同,与南岸区政府、区教师进修学院、一线小学深度合作,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转变。与树人博文等小学签定联合培养协议,基地校选拔学生进校实习并优先录用,实现培养-就业无缝对接。

融通“四促进”:构建能力本位、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研培转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促进能力本位,据“3N”能力谱系设置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融合。融合多学科,创建诗词格律与吟诵等桥梁课程、教学内容VR开发等创新课程、普通话等混合教学课程。实践课程促进师范导向。开设教师口语、课件制作等教育技能课程和三笔字技能、微格教学等教育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促进研培转化。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绘本编创、巴渝诗词等特色课程建设。

此外,专业统筹“五联动”:以教材、科研、资源、活动、评价夯实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专业社会影响日益显著,学生获得“三下乡”学生团队获教育部优秀团队称号,学生主讲的绘本教学等走进小学课堂。专业于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供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邹渊)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汉语言文学师范人才培养的“重二师样态”

2023-07-06 20:46:4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新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新师范教育形态。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聚焦新文科、助力卓越师范构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12345”模式,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专业转型发展提供“重二师样态”。

汉语言文学专业通过抱紧“书本子”促阅读、磨炼“嘴皮子”促表达、锤炼“笔杆子”促写作、丰富“脑瓜子”促创新,培养小学语文教师的“好苗子”。以突出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为建设主体,以突显语用实践和数字素养特色为“两翼”,以“三协同”联动多方实践育人模式,以“四促进”构建能力本位、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研培结合的课程模式,以教材、科研、资源、活动、评价“五联动”夯实人才培养路径。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绘本教学走进珊瑚小学

坚守“一体”:以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为建设主体

立足小学语文教师岗位能力和卓越教师培养要求,明确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师德规范、自我发展能力小学语文教师的人培目标。确立“文以载道、文以铸魂”人文价值的思政引领作用;绘制小学语文教师“3N”能力谱系,即“能说善写会教”3项核心能力+吟诵、微课等N项特长能力;设置语言类、写作类、教师教育类课程群;课程群都有“必修课+选修课+工作室课”,强化实践;突出小学语文,每门课程找到小学语文教学着力点。

突出“两翼”:彰显语用素养和数字素养的培养特色

特色培养起步早层次高。2015年,在全市率先开设教学内容VR开发,诗词格律与吟诵特色鲜明,新闻传播学硕士点建设下设儿童语用研究方向,开设微专业“儿童语言艺术与教学”。不断强化人培中的语用和数字素养训练。发挥语用基地及数字应用平台优势。形成国市级平台+校级研究平台+校级实训室+工作室的实践平台体系。探索“教-学-训-赛-用”能力培养模式。教学活动延伸至训练、竞赛和综合应用,以演讲比赛、写作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微课大赛等深化课程内容。

推进“三协同”:建设学科、师资、基地协同的实践育人新体系

学科协同,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协同艺术学,依托教育戏剧等课程,进行表演创作实践;协同信息技术,进行融汇学科、教学、技术的智慧语文教育训练等。师资协同,对接认知性实践、基础性实践、应用性实践和创新创业性实践,推进课内专任教师与课外班导师、专业课教师与工作室教师,校内教师与基地教师、基础课教师与竞赛教师协同。基地协同,与南岸区政府、区教师进修学院、一线小学深度合作,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转变。与树人博文等小学签定联合培养协议,基地校选拔学生进校实习并优先录用,实现培养-就业无缝对接。

融通“四促进”:构建能力本位、学科融合、实践导向、研培转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促进能力本位,据“3N”能力谱系设置核心课程群和特色课程。课程体系促进学科融合。融合多学科,创建诗词格律与吟诵等桥梁课程、教学内容VR开发等创新课程、普通话等混合教学课程。实践课程促进师范导向。开设教师口语、课件制作等教育技能课程和三笔字技能、微格教学等教育实践课程。特色课程促进研培转化。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促进绘本编创、巴渝诗词等特色课程建设。

此外,专业统筹“五联动”:以教材、科研、资源、活动、评价夯实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专业社会影响日益显著,学生获得“三下乡”学生团队获教育部优秀团队称号,学生主讲的绘本教学等走进小学课堂。专业于2021年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供稿/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邹渊)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何杜娟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