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读懂“调研故事” 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回顾党的百年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
调查研究是一门大学问,也是党员干部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是把调查研究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为进一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调研故事”中,加强学习,不断汲取营养和力量。
调查研究,顾名思义,既要“调查”,又要“研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更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把调查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做足做好研究的功课,才能进一步提升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具体来说,一是要牢固树立、自觉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导向。如果在调查研究中缺乏扎实的工作作风,就很难做好全过程闭环,更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因为作风不扎实,调查研究就很容易“走过场”,走马观花转一圈,没有章法要材料,蜻蜓点水见群众,必然会被人民群众认为是“形式主义”;如果作风不过硬,就容易好高骛远、急功近利,试图通过一时的调查研究作出决策,看不到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性,当然是无益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
二是要多深入基层、多到一线,多听群众声音,才能确保调查研究达到预期效果。切实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落到实处。因为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具体的,落实措施也是具体的。只有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情,摸清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了解群众盼望解决的难题,才能在今后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并“对症下药”,切实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及至发展的难题,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并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要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解决问题才是开展调查研究的落脚点,这就需要建立联系回访机制,坚持定期开展“回头看”检验工作成果,加强对调研课题完成情况、问题解决情况的督查督办和跟踪问效,定期对调研对象和解决问题等事项进行督查回访,对的要坚持到底,有偏差的要及时修正。并注重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寻求新对策,因时因势因需不断创新思路、优化举措、创造条件,确保件件有着落、条条有成效。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各种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期待广大党员干部读懂“调研故事”,切实做到在调查研究中不仅要身入、更要深入、心入,甘当小学生。只有多一些不打招呼,直接下乡、下厂、入户,与人民群众促膝长谈;多一些亲自察看、亲身体验后“持续深究”,才能努力形成“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发现、工作在一线推动、政策在一线落实、成效在一线检验”的良好风尚,并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辛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