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青年说 | 淄博烧烤凉了?文旅发展不必用“凉热”思维衡量
近日,有媒体通过整理各方数据发现,今年“五一”假期过后,淄博烧烤的热度逐渐“冷却”。除了网络讨论热度的下降,也有不少店铺贴出了“转租”信息。淄博市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称,这些都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他们之前没有关注到具体情况,并表示相关业务范围很大,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问题如果没有认真调查统计,很难给出答复。
眼球经济盛行的时代,网红现象的发生充满偶然,从爆火出圈到热度下降、回归平常,是网络传播的规律,也是市场运行的正常现象。淄博烧烤本身是一种旅游消费业态,游客大量涌入体验带来了快速增长期,激增过后平稳过渡,直到市场饱和进入存量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正常的市场生命周期,只不过网红效应之下,一些人喜欢用“凉热”对比来衡量一种事物的发展成效。
评价淄博烧烤流量的价值,要找到合理的坐标,综合判断。现在的热度或许无法与流量鼎盛时期相比较,但相较于爆火以前的籍籍无名,淄博老百姓仍然是有明显收获的。
与其用“淄博烧烤凉了吗”这种“凉热”思维来判断,不如说淄博烧烤是回归了正常。目前淄博烧烤吸引的客流量确有下降,比不上火爆时期,也让部分从业人员感受到“凉意”,陷入倒闭转让的局面,但受此影响的主要是借热度新入场的商家。通过天眼查查询,从3月到6月,淄博新开张的烧烤店就超过了450家。一些新开业的烧烤商家,没有积累熟客资源,品牌效应当然比不过本地长期经营已形成传统优势的老商家,网络热度过后,平时的上座率下降,资金周转困难,只得选择转让放弃。正如当地一位长期经营的烧烤业者在受访时所说:“当时那些不是专业做烧烤的人想蹭流量赚钱,现在市场回归常态,经营不下去也很正常。”
回顾当时淄博烧烤的火热场面,淄博烧烤作为一道美食是带热当地文旅的一个元素,真正让人们印象深刻、为之叫好的是淄博为文旅消费创造的优良环境。热情招待外来游客的本地居民,诚信体贴的经营秩序、消费体验,还有地方政府不断完善人性化的配套服务,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责任,提升了文旅消费的综合体验。这些不是淄博为了争取热度临时催生的,而是当地高效能的社会治理所长期培育的结果,以至于被不少人评价为“政通人和”。
当下文旅消费模式正在迭代升级,社交媒体时代,人们的旅游心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除传统的景区、商圈以外,越来越多新的空间场景成为新的文旅消费点。比起以往的纯观景,游客更加在意旅游体验和配套服务。大家在旅游消费中有分享欲,会通过社交媒体“安利”贴心舒适的旅游体验,也会“吐槽”消费过程中的不满,网红效应其实就是在集群化的社交媒体互动中产生的。当下国家正在大力推动文旅经济的产业化升级,相关部门和从业人员应该跳出传统的文旅经营思维,结合市场的新特点、新趋势进行全产业链条的革新。
跳出“凉热”思维,就是要让政府和市场主体意识到,有生命力、可持续的文旅产业发展,不能落入一热一凉的定势闭环,而要构建维度多元的良好循环。网红热点的利用和打造可以是吸引关注、开展营销的机遇,但不能成为文旅开发的目的和根本。把流量转化为“留量”,要在充分挖掘独特的文旅资源的基础上,把一锤子买卖变成二次消费,做长产业链,衍生更多的文创产品和消费情景。更要舍得在社会治理上下绣花功夫,把人性化的配套服务落到实处,形成一个良性有序的市场环境,由此构建一个维度多元的文旅产业循环。
“凉热”思维之外的人情冷暖,应该成为文旅发展真正的关注点。以人情冷暖所引导的文旅产业开发,能够带动整个城市治理水平的综合提升,进而延伸出更多适应时代趋势的发展路径,让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真正掌握发展主动而不是随网红逐流。
作者:贾亦寒(西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