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王宝强携《八角笼中》来渝:人生不易,每个人都要努力

重庆日报客户端

2023-07-09 06:57:05

听新闻

“很朴实的片子,没有什么花言巧语,感谢宝强,让我们看到了你的初心。”“一部电影最能打动观众的还是真诚,好作品一定要有创作者个人最真实的人生体验,才能带给观众最深的共鸣。”……

7月8日下午,新光天地英皇电影城,影片《八角笼中》主创见面会的交流互动环节正在进行。现场氛围相当热烈,刚刚观影完毕的观众们纷纷“抢麦”,争先恐后地表达对这部电影的喜爱。这份热情当然是有理由的——影厅大银幕前,导演王宝强与两位主演正一脸认真地聆听着观众的心声。

▲7月8日,王宝强等主创现身重庆与观众交流。记者 赵欣 摄

冲破内心牢笼就是胜利者

《八角笼中》是王宝强时隔多年重回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电影,也是他继《大闹天竺》后又一次执掌导筒。该片改编自2017年轰动一时的大凉山“格斗孤儿”事件,涉及少儿格斗、媒体传播、网络暴力等诸多方面。毫无疑问,事件本身的戏剧性、复杂性和反映现实的深刻性,是影视改编的绝佳素材。

影片中,王宝强扮演的一位落魄格斗冠军、不成功的沙场老板向腾辉,他偶然结识了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通过教孩子们学习格斗,他希望孩子们凭借格斗打出一片天。然而就在曙光即将显现的时候,格斗俱乐部遭人举报,向腾辉不得不解散俱乐部,孩子们重新陷入困境……

“《八角笼中》讲的是向腾辉带领一群无人照料的孩子通过练习格斗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这样的抗争我太熟悉了,我自己也是一步步奋斗出来的,我太了解奋斗的人生了。”王宝强说,这部电影从底层视角出发,呈现那些被遮蔽的贫困角落,“八角笼既是格斗的擂台,也是孩子们困境的隐喻。电影想传递的核心是人要相信自己的信念感和力量感,只要你冲破自己内心的牢笼,就是强者和胜利者。”

沉潜6年迎来职业生涯逆袭

来到重庆宣传新片当天,《八角笼中》又一次刷新了纪录,截至7月8日12时30分,该片票房已突破6亿元。在网友口味普遍挑剔的豆瓣上,该片评分7.6。此时距离王宝强第一部指导的影片《大闹天竺》上映已经过去了6年,当年,这部处女作虽是春节档票房季军,但恶评如潮,豆瓣的评分只有3.7分。

“我认真准备了6年,目标就是拍一部好电影,为了这个心愿我需要很多准备时间,迎接很多挑战,这个过程会失去很多,也会经历很多、成长很多……《八角笼中》现在的成绩,是观众一张张票和一次次打分积累起来的,大家的肯定,让我觉得拍这部片子再苦再难都值得。”王宝强动情地说。

事实上,《大闹天竺》的失利和质疑,让王宝强在很长一段时间拿不到投资。那之后的6年,他面临着事业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失意,好在他没有放弃,而是低调踏实地默默筹拍《八角笼中》。“我知道自己可能有点笨,但笨人也有笨人的办法,我相信脚踏实地,慢一点,坚持下去,也能成功。”最终,他鼓足勇气第二次做导演,终于没有让喜欢他的观众失望,也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逆袭。

川渝元素让重庆观众倍感亲切

主创交流环节,观众们除了由衷表达对王宝强和影片的喜爱,还特别点赞了片中随处可见的方言等川渝元素。演员阵容里担纲重要角色的四川演员王迅尤其令人眼前一亮,从《疯狂的石头》里开“别摸我”宝马车的秦丰收,到《唐人街探案》里狡猾的陆国富,王迅总自带笑点。而《八角笼中》的他虽然依旧承包笑点,却在表演上有了更为简单朴实的呈现,远离了刻意的玩梗,很能打动观众内心。

影片中的小演员也都是来自四川本地的素人。王宝强透露,他选角标准只有“真实”二字,他并没有特意训练素人小演员,而是看中他们最生活化的真实反应。他称赞这些四川小孩的真实的临场表现力,就像20多年前被导演和命运选中的自己一样,“我就要最真实的反应,硬去演出来就太假了。”

王宝强坦言,片中一场与川剧有关的戏自己最喜欢。那是一段用蒙太奇手法表现主人公陷入人生低谷时的困境——堵车了,向腾辉面无表情地坐在副驾,突然有川剧艺人出现在黑夜中,变脸、喷火,火光照亮主人公的脸庞,于是他决定不做任何解释,解散格斗俱乐部,把培养十年的孩子们送出去。

“堵车意味着主人公陷入困境,经历过中年危机的人,一定会有不愿被人看到的一面,他会戴着面具生活,川剧变脸完成了某种象征的隐喻。”王宝强说,就像他拍摄这部影片,他想在失败中再次站起,唯有如此才能缓解年龄渐长、转型困难的焦虑,“拍电影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出路,我更想传递一种信念感,激发强大能量,鼓励每个人都能实现梦想。人生不易,我们大家都要努力。”

重庆日报客户端 记者 赵欣

责任编辑:杜典韵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