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乡村振兴 | 合川区铜溪镇:“领头羊”“菜篮子”……党建统领发展特色产业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姜连贵 徐云卿)悠闲自得的合川白山羊、茁壮成长的蔬菜瓜果、神采奕奕的村民……7月11日,为记录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宣传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充分展示合川区“三农”工作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成效,“对话乡村振兴”系列全媒体访谈活动踏勘采风组来到了合川区铜溪镇,感受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成果。
“合川白山羊”成为行业“领头羊”
来到位于铜溪镇板桥村的合川白山羊养殖基地,还未走近,就远远地听见山羊“咩咩”的叫声。穿过青青牧草,便见到灰色整洁的羊舍,三五工人刚为白山羊添加草料,正有说有笑地往外走。这里便是由重庆市盈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合川白山羊养殖基地之一。
盈和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何钢也是铜溪镇板桥村的党支部书记。他是土生土长的板桥村村民,十几岁就外出打工,后在西藏、云南从事建筑,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09年,何钢返乡创业,经过多次产业尝试,决定以养殖合川白山羊为主产业。他在板桥村流转土地2000余亩,着手创立农业科技公司,走上了合川白山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之路。目前养殖规模已达8000余只,产值2750万元。
“合川白山羊具有体型大、适应性强、繁殖性能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且肉质鲜嫩、口感好、膻味轻、低脂高蛋白,深受消费者喜爱。”何钢介绍,合川白山羊先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名录。
走进羊舍,一只只可爱的白山羊正悠闲地吃草,偶有几只通过自动饮水装置喝水。虽然羊舍里山羊聚集,但是舍里却几乎没有异味,羊圈内也十分整洁、干净,而这离不开背后的技术支撑。
“羊舍内设置了自动饮水、半自动投料等机械化、智能化装置,还安装了保温板,冬天使用,大大提高了羊羔的存活率。”何钢表示,“公司团队对羊舍设计、牧草种植、饲料配比等方面潜心钻研,实现了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盈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了循环养殖的模式。白山羊产生粪便后,粪便会从离地面约3米高的漏粪板羊床掉下,保持山羊生活环境整洁的同时,粪便也在地面上堆积、初步发酵。“我们大约半年一次收集粪便,送到加工厂,进行充分发酵,形成有机肥,再送到周围,用于给牧草、水果、蔬菜施肥。”何钢指着羊舍外的牧场说道,“我们最后又收割牧草,以及果园、菜地里的草叶,用于喂养白山羊,这样就形成了循环。”
铜溪镇党群办主任彭皎介绍,近年来,铜溪镇全面谋划产业布局,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科学分析产业特点,将“合川白山羊”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主导产业,建立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据了解,重庆市盈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771户农户从事合川白山羊养殖,为贫困户提供种羊300余只,开展技术培训20余次,提供1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1080户农户年均增收超1300万元。
党建统领挖特色 “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除了合川白山羊,铜溪镇还有众多特色产业,红油香椿、西红柿、辣椒……这片土地蕴含了无限的生机,也为当地无数村民提供了致富的平台。
站在铜溪镇弯桥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往外望,是一望无际的田地;身后的几栋楼房,展示了当地的党建工作成果,也是村民们的休闲之地。
铜溪镇党群办主任彭皎表示,铜溪镇全面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力量,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引领力,深入挖掘产业资源,通过党建统领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品牌。
例如,在香椿种植上,基层党组织就发挥了大作用。近年来,铜溪镇皂角村集体成立了皂角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指导种植大户抱团发展成立了重庆市龙游椿芽种植股份合作社,注册“渝龙游”商标,通过党组织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式管理,共建共享农业特色品牌,“强村”“富民”同频共振。目前,香椿亩产值4000元,总产值3200万元,如今,铜溪镇皂角村成为西南地区香椿交易市场之一,红油香椿成为铜溪农民增收致富的“当家产业”。
在弯桥村的小林大棚蔬菜基地,几十个大棚整齐排列,里面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个个饱满的西红柿挂在与人齐高的秆上,让人不由想象起那甜美的味道。
小林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林世平,是一个淳朴的铜溪镇80后青年,前不久刚获得了“重庆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谈起农业、谈起自己负责的合川区香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林世平总是十分兴奋,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虽然种植蔬菜很辛苦,但是我乐在其中。不只是我,包括我们合作社里的村民们,能够为大家提供优质蔬菜,都十分开心。”
在林世平的带领下,合作社主动创新,引进优质品种,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技术,西红柿、辣椒等10余个品种均通过无公害蔬菜认证,产值达800余万元。同时,林世平勤学习、传技术,主动担当服务家乡发展的重任,利用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大棚项目,建成标准大棚60个,配套安装管网、电路等基础设施,种植新品种小南瓜200余亩,解决了撂荒地问题。为村民群众免费提供实用技术帮扶,雇佣劳动力60余人,户均家庭务工收入增加4000-9000元,解决当地村民200余人务工增收。
更多详情欢迎点击活动专题页面进行了解:对话乡村振兴系列全媒体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