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组建社区“合伙人” 实现治理“邻”聚力
川渝地区的方言中有一个词叫做“打伙”,意思就是“一起”“合伙”。在位于沙坪坝区双碑街道自由村社区的“典式楼”小区,这里的街坊邻居们通过共商共议,就组建起了一支“打伙”干事的民间组织——“社区治理合伙人”。
20元的初始“会费”
“典式楼”小区,因俯瞰小区楼栋呈“典”字而得名,常住居民360户。小区名字清新雅致,但在居民张世萍眼里,过去的“典式楼”始终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老旧小区,卫生条件差、设施又老又旧、居民还不闻“窗外事”,小区管理难度大、矛盾多。
“老旧小区没有物业,虽然社区隔三差五也会让环卫工来做清洁,但始终治标不治本。”张世萍说,要想改变小区环境,只有把居民发动起来。
起初,张世萍和几个老党员一起清扫卫生,想着在小区里作个表率,居民也能被带动起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大家确实是有点“想多了”。“就靠我们这几个人,始终不是长久之计,需要想个实际点的办法。”张世萍说,当时社区“网格员”给他们想了个办法,便是居民出钱请人打扫。于是,几人商量着让每户每月缴纳20元清洁费,其中还包括了小区路灯、水管等公共设施的更新换代费用。
不出力、只出钱,在张世萍和几个在社区说得上话的老住户“游说”下,大部分居民也都愿意出这笔钱,但还是有少数居民不愿意缴纳。“有的居民觉得这笔钱收了,打扫卫生也是敷衍了事,出了等于白出。”居民孙朝树说,居民有这样的顾虑很正常,要想让这部分居民觉得钱花得值,只有让他们看到实际效果。
收了钱,怕外面找人清扫不合适,大家决定就在小区住户里面找。于是,经过大家推荐,找到了在小区里大家都信得过的下岗工人,以每月给付和市价相当薪酬的形式,聘请成为社区保洁员。为了保证居民缴纳经费使用情况公开透明,起初还做了个简单表格,每月公示。
钱来自小区、清洁工人也来自小区,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不愿意缴纳20元清洁费的居民在尝到“甜头”后,也不再有所顾虑。于是,20元的清洁费,成了这个小区“合伙”的首笔“会费”。张世萍、孙朝树等人也成为了这个“合伙”组织的初始牵头人。
自我管理的“停车位”
随着老旧小区改造的步伐加快,2022年,自由村社区对“典式楼”进行了整体改造。平整了院坝、换新了一批公共设施、增设了部分绿植景观,老小区有了新样貌。
换新后的小区虽然住起来更舒适了,但居民又有了新烦恼,那就是“停车难”的问题。社区书记王明在听说居民想要增设停车位的诉求后,也没有急着帮居民想办法。“他们能合伙把清洁卫生搞定,至于停车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要居民自己拿主意。”王明说,还是希望居民在停车问题上共商共议,社区可以协调推动具体方案的实施。
得到王明的“指点”,“合伙”组织的牵头人们就分别忙碌了起来。很快,通过与居民商量,大家就拿出了一套实施方案给王明。模式还是和缴纳清洁费一样,需要停车的居民每月缴纳管理费80元,管理员依旧在小区内部聘请,外来车辆按时收费。
有了具体方案,王明便找了规划设计方面的专家为小区定制了53个车位,过去乱停乱放无人看惯的局面得到了改善,小区有车族几乎都能得到一个车位。“这样不仅规范,大家也不会去‘抢’车位。”居民李浩说。
公共事务能够共管、经费能够共筹,自由村社区在居民成功解决“停车难”的基础上趁热打铁,通过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很快帮助小区组建起了“业委会”和“自治小组”,通过与居民召开院坝会的形式,共同制定了《典式楼小区居民自治管理办法》《典式楼小区公共区域停车管理办法》和《典式楼小区居民自治小组职责》,同时把小区居民的这一套治理模式正式命名为“社区自治合伙人”,并选举出了张世萍、孙朝树等7名成员为居民“合伙”的代表。
按照居民起初商议的情况,“合伙”经费及停车场盈利是年终多退少补。但目前只多不少,而居民也商量只交不退。今年初,居民们一致同意,将结余部分费用购置摄像头,安装车辆出入自动道闸,同时购置一批绿植景观,美化环境。
“自从居民开始‘合伙’做事,社区介入越来越少。”王明告诉记者,通过组建社区治理“合伙人”,居民的邻里关系变得更和谐,人情味更浓、凝聚更强、社区事务更好推动。
家门口的“咖啡屋”
通过“合伙人”的共同努力,“典式楼”已经成为了当地一个“样板”小区,过去租不出去的房子现在租金翻番,不少居民家门口做起了生意。居民代晓静搭上了“顺风车”,把闲置用房租下来,开起了自己的“网红”咖啡店:“阳台·咖啡”。
“开始我也在犹豫不决,现在看来是选对地方了。”代晓静说,随着周边环境的提升和自身在装饰上的用心打造,越来越多的小年轻慕名前来打卡,咖啡店生意逐渐红火起来,“现在我正在考虑要不要把烘焙也做起来。”
代晓静告诉记者,她虽然是开门做生意的商家,但也是小区的一个“合伙人”,平时要缴纳清洁费、管理费等,小区居民作为“回馈”,在她店前的花坛里种了不少绿植。她也把店前的空闲桌椅免费提供给居民“歇歇脚”,“一来二去自己也交了不少朋友,我觉得很有意思。”
不久前,一位重庆籍的留学生来到店内,通过与代晓静聊天后,这位留学生很想以咖啡店为切入点,拍摄一个关于双碑街道老旧小区更新改造的案例作为自己的假期作品。原以为是随便一句话,结果第二天这位留学生就把拍摄的设备带到店内。
“没想到咖啡店还成为了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说明我这个店还是有点‘味道’在里面。下一步,我将继续卖好咖啡,以及讲好我和这家小店的故事。”代晓静高兴地说。
短评
构建有温度的社区治理体系
构建有温度的社区治理体系,关键在于居民自治的积极性是否得到提高。“典式楼”小区的“合伙人”计划,让小区共治与善治得到充分结合,通过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细化,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区域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同时,以网格为基础单元,全体居民作为治理合伙人,一起参与老旧片区改造,也顺应了居民自治需求,为破解“三无”老旧片区社会治理困局提供了生动案例。
城乡社会治理是一项集众智、合众力的工作,需要更多居民和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下一步,还需要将“社区治理合伙人”模式精细化,进一步推动居民与居民之间“合伙”、社区与社区之间“合伙”、商铺与社区之间“合伙”,建立起一种彼此信任、彼此交换、彼此协作的共享格局,让邻里不再陌生,社区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