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省市为啥协作建“公园”
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是88年前中央红一军团一师二团的驻扎地,向南延伸100余公里,便是遵义会议会址。
很多人知道遵义会议,但不一定知道,綦江是保卫遵义会议能够顺利进行的最前哨。
日前,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渝川黔30市州区县政协首届联席协作会议(以下简称“渝川黔联协会”)在綦江召开,共商区域协作发展大计,形成了綦江共识,并构建“五项合作机制”,搭建“五个工作平台”,创设“五种协商模式”。
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作为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重庆是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更好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或许,我们能从渝川黔联协会跨区域共商共建、协同发展中,获得更多启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两万五千余里的长征,是生命写就的英雄史诗,是人类精神坚定无畏的象征,被称为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
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要求谋划建设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其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明确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路线图”。
国家文化公园为何冠以长征之名?实际上,我国目前在建的国家文化公园有5个,除长征之外,还有长城、大运河、黄河、长江。它们是中国最具辨识度的国家符号,其所孕育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即以“国家”之名组团出道,打造顶流IP。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沿线存留了数量庞大、类型丰富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它们见证长征历史、展现长征文化、承载长征精神,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鲜活载体。因此,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的重大战略决策。
从范围上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主体建设原则上包括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的地区,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共计72个市(州)381个县(市、区),跨越了大半个中国。
当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范围不是僵化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弹性”。相关地区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可根据本地与长征密切相关的其他红色资源分布情况,在主体建设范围外适当延伸拓展。
近年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按下了“快进键”,部分重点建设区段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探索了不少好经验。
然而,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加上长征经过区域主要是偏僻山区等欠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滞后,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不均衡,特别是跨区域缺乏统筹协调,项目建设较为分散,融合度不够高,仍存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现象,不利于形成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整体合力。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除了要有省际间的大连接,还需要市州区县的细衔接,这样才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有效地把长征文化资源串联起来。
在四川省凉山州政协主席杨文泉看来,红军长征路线是一条纵向延伸的线性文化遗产,决定了长征文化是一个有严密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不可以简单地以地区为畛域加以割离。
比如,四川是红军长征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久的省份,贵州遵义会议对整个长征乃至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綦江是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在重庆的唯一过境地。渝川黔长征沿线地区存留了的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彼此关联度高、资源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实力,这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保护和开发的重要取向。
“要争取实现资源整合、横向联合、文旅融合,克服分散建设状态,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渝黔合作发展的有机对接。”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重庆延安精神研究会红军长征文化研究分会主任陈洪如是表示。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项涉及“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同时,要加强跨区域认定,推进互研互用,统筹助推打造差异化红色旅游体验项目,就近形成精品红色体验路线,一体宣传、一体推广、一体运营。
比如,綦江区政协通过密集调研、面对面沟通、线上交流等方式,行程超10000余公里,改虚为实、改大为小、改随意性为规范性,牵头搭建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渝川黔市州区县政协协商平台,合力助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在渝川黔联协会上,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石雷表示,要尽早出台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相关法律,对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统一发展定位、建设布局,厘清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整体管理体系。
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讲好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让红色基因世世代代绵延相传的题中之义。这就要求我们始终要以更高的标准,持之以恒建设好、运营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那么,该如何科学保护、世代传承、合理利用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使其更具“国字号”文化公园辨识度和影响力?结合相关专家的观点,至少可以从三方面考虑:
把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串”起来。合则利,合则惠,合则兴。长征路线曲折、路途漫长,跨越了15个省(区、市),涉及面广、区域发展差异大。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需要沿线各地进一步强化跨区域协作,完善相关合作机制,把合作平台建起来、用起来,盘活沿线的重要景区景点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并注重做好项目间互联互动。
以渝川黔联协会为例,该会议就是为了搭建跨区域协作平台,在史实挖掘共研、项目发展共建、发展场景共享、政协合作共商、媒体协作共推等方面彼此成就、优势互补,把渝川黔长征红色资源串珠成链、连点成片。
让长征文物“活”起来。在技术的加持之下,越来越多的文物活在当下、服务当代。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推动新时代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处理好长征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关系,让“遗迹”变成“遗产”。同时,要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增强红色历史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和教育力,最大限度提升红色资源的开发使用效率。
比如,江西赣州兴国县红色3D动漫《长征先锋》,依托IP人物形象,已成功签约合作企业数22家,授权了45个品类,打造了一系列“长征先锋”周边产品,助推红色文化“破圈”。
让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火”起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持续发展,既要有更多的资源投入,也要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互动起来,这样才能真正聚人气、“火”起来。
比如,重庆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为契机,让各地星罗棋布的红色资源变为寓教于游的红色景点景区,大力发展红色文旅,重点扶持红军途经的老区及县、镇、村,助力乡村振兴,将红色资源转变为“红火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共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更多的共识正在形成,更务实的行动正在脚下。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一串串生动鲜明的文化符号,赋予新时代“长征”不同寻常的力量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