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互联网助贷存在引发借款人过度借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规范。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互联网助贷存在引发借款人过度借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规范。

互联网助贷是一种特定业务模式的代称,一般是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渠道入口,在营销获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贷后管理等方面与各类具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互联网助贷迎合放贷机构需求产生,能够帮助放贷机构尤其是中小放贷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缓释业务风险,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作用。

随着互联网助贷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助贷机构采取“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息费模糊、利率畸高等问题;部分放贷机构和助贷机构为追求利润,在未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导致过度借贷。比如,一些机构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过度分期、在产品营销上采用诱导宣传等方式;在风控数据选择方面,单纯依赖借款人消费类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在借款用途评估方面,任由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借贷用于直播打赏、游戏等非理性消费场景。

在网络营销宣传方面,助贷机构也存在诱导借贷、品牌混同、嵌套销售等问题;还有部分助贷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一些个人隐私和未充分核实的信息。在支付环节,个别贷款产品仍存在资金划转链路不清晰、助贷机构过度参与还款的扣缴和清算分配等情况,或存在贷款资金被助贷机构截留、汇集和挪用的风险。

过度借贷造成了部分借款人收入无法匹配消费支出。这类借款人信贷资质较弱,借款利息也通常较高,向其放贷进一步推升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获得贷款的部分借款人金融知识不足,对信贷逾期的后果了解不充分,导致还款困难。过度借贷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借款人过度借贷后,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包括后续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问题。

面对互联网助贷的推介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要积极监管,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要积极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监管协调、行业自律、创新管理等治理机制,持续指导和督促互联网助贷业务各参与方合规审慎经营,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行为,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 江)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互联网助贷需要规范

2023-07-13 06:45:42 来源:

近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中国互联网助贷业务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提出互联网助贷存在引发借款人过度借贷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予以规范。

互联网助贷是一种特定业务模式的代称,一般是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作为渠道入口,在营销获客、数据分析、技术应用、贷后管理等方面与各类具有放贷资质的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模式。互联网助贷迎合放贷机构需求产生,能够帮助放贷机构尤其是中小放贷机构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缓释业务风险,同时可以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在促进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作用。

随着互联网助贷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助贷机构采取“高收益覆盖高风险”的经营模式,产生了息费模糊、利率畸高等问题;部分放贷机构和助贷机构为追求利润,在未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借款用途、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情况下,诱导借款人超前消费,导致过度借贷。比如,一些机构在产品设计上采用过度分期、在产品营销上采用诱导宣传等方式;在风控数据选择方面,单纯依赖借款人消费类数据等作为授信依据;在借款用途评估方面,任由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过度借贷用于直播打赏、游戏等非理性消费场景。

在网络营销宣传方面,助贷机构也存在诱导借贷、品牌混同、嵌套销售等问题;还有部分助贷机构过度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包括一些个人隐私和未充分核实的信息。在支付环节,个别贷款产品仍存在资金划转链路不清晰、助贷机构过度参与还款的扣缴和清算分配等情况,或存在贷款资金被助贷机构截留、汇集和挪用的风险。

过度借贷造成了部分借款人收入无法匹配消费支出。这类借款人信贷资质较弱,借款利息也通常较高,向其放贷进一步推升了借款人的还款压力。获得贷款的部分借款人金融知识不足,对信贷逾期的后果了解不充分,导致还款困难。过度借贷带来的透支效应和潜在风险值得高度关注,借款人过度借贷后,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掉入债务陷阱,埋下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包括后续可能诱发恶意逃废债、暴力催收以及违法违规代理维权等问题。

面对互联网助贷的推介行为,广大金融消费者应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树立量入为出的理性消费观,远离过度借贷消费营销陷阱;要合理使用借贷产品,切勿“以贷养贷”“多头借贷”;应选择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监管部门要积极监管,推动行业健康规范发展。要积极倡导负责任金融的理念,不断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和教育,逐步建立健全监管协调、行业自律、创新管理等治理机制,持续指导和督促互联网助贷业务各参与方合规审慎经营,合力严厉打击非法行为,莫让互联网成为过度借贷的工具。(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 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文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