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百年煤城”的创新“涅槃”
近年来,面对资源枯竭难题,焦作市选择创新“突围”,破除机制障碍,搭建创新平台,协同要素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在创新逆袭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河南焦作:“百年煤城”的创新“涅槃”

来源:新华社2023-07-16

前不久,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手清华大学成立的氟基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家从豫北小城走出的氟化工龙头企业科研“朋友圈”不断扩容,成为“百年煤城”焦作市创新“突围”的最新见证。

河南焦作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面对资源枯竭难题,焦作市选择创新“突围”,破除机制障碍,搭建创新平台,协同要素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在创新逆袭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创新梗阻 促要素耦合

在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大楼四层1700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内,科研人员紧张忙碌,楼下就是处于孵化期的创新企业。“楼上科学家,楼下企业家,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在企业一线应用的距离和时间。”院长雷一鸣说,目前该院已有7个产业研究院和1个省级中试基地,对接企业创新提出的各种需求。

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解题。这是焦作市搭建创新平台、助力创新突破的一处缩影。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作为偏居豫北的中小城市,焦作市长期面临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处境。为打破人才等创新要素匮乏的藩篱,焦作市瞄准建立开放创新平台,一举拿出300个事业编制,成立河南省首家地市产业技术科学院。

这个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打破阻碍创新的观念围墙、校园围墙、机制围墙,重塑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的创新体系。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该院成立科研人才服务中心,服务产业创新。“科学院成立后,利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常态化组织开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工作。”雷一鸣说,引进人才既可进入事业编制池,又能拿企业薪酬,目前通过编制池已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231人。

围绕企业科研需求,该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的环保材料研究专家潘启东,通过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平台,被招引到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挂职副总,有了专家科研团队的帮助,公司一批绿色新材料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融资是创新型企业的共性难题。中小制造业企业信贷环节中由于存在信息、信用“两缺”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融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院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融资服务中心。

该服务中心利用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向银行批量提供优质企业“白名单”;通过优化多维数据为企业“画像”,联合银行开发具有授信基础的产品,有效帮助银行精准放贷。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元蔚峰介绍,通过创新平台对接,目前已累计为企业融资超3000亿元。“我们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风险。”

在焦作市创新“突围”引领下,一批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走进由焦作市、沁阳市与河南省科学院携手打造的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科创园+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平台已孵化科技型企业30余家。

焦作市科技局局长胡新江说,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耦合的催化剂,目前,焦作市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6个,省级创新载体平台283个,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多层次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强战略“链主” 育产业集群

在焦作市中站区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管理大屏前,每条生产线都是“透明”的,从地下管网到生产设备的实时状况和状态参数都被清晰标注。

“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已达5.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进入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公司正向数字化转型,力争2030年迈入千亿级规模。”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霞说。

从冰晶石、氟化铝等传统产品起家,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上千次实验攻关,依靠不断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之一的六氟磷酸锂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无机氟材料行业引领者。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检验创新的试金石。焦作市通过强龙头、补短板、优布局,跟进调整产业链,抢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在多氟多、龙佰集团等“链主”企业带动下,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链入选河南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创新领跑下,一批填补焦作市产业空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也百花齐放。新开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焦作市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战略布局的新设企业。“项目投产后,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产能将跃居全球第一。”公司副总经理杨卫说,焦作市对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期项目从开工到安装调试结束具备试生产条件仅用时8个月,为下一步企业延伸PVP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

填补焦作市半导体产业空白的伯恩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是掌握半导体过压保护器件和保护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之一。“焦作创新氛围浓厚,我们把封装和测试环节放在武陟县,未来将继续增建一条晶圆生产线。”公司封装测试项目负责人郑国昌说。

聚木成林。如今,通过培育龙头、补齐产业短板,中站区的化工新材料、马村区的生物医药、示范区的电子信息、沁阳市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孟州市的生物化工、修武县的铝基新材料……一批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焦作市发改委副主任苗强介绍,通过创新带动,目前,焦作市正全力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5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换赛道超车 塑科创名城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气缸套生产企业,在孟州市中原内配集团的产品展厅内,除了内燃机气缸套、合金刀具、汽车电子等传统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氢燃料电池增湿器等新能源产品也已上架。

“为加快新能源转型,目前,中原内配加快氢能产业战略布局,牵头成立焦作市氢能产业联盟,全面启动氢能源动力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进程,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年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5万台(套)、空压机30万台、增湿器20万台、双极板2000万组及其他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总经理党增军说。

新兴产业集群方兴未艾,创新“突围”也让焦作市曾经的传统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换道转型之路上越走越稳。焦作市是“中国制动器之乡”,依靠煤机制动器起家的焦作市制动器有限公司一度受困于焦作煤炭资源枯竭。

在开放创新平台加持下,这家国内制动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转战港口和风电设备制动器,目前占据风力发电发动机偏航系统制动器全球市场的60%。“创新永无止境”是公司负责人闫火军的最大心得。2022年,尝到创新甜头的该公司实现产值4亿多元,投入技改资金1.3亿元。

焦作市工信局局长付希强介绍,通过创新引领,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3家智能工厂、35家智能车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园区1个,获评河南省智能制造先进市。

2020年,焦作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意见》,明确了5大项19个分项重点任务,吹响了“百年煤城”向“科创名城”进军的号角。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说:“近两年来,我们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等名列河南省前茅,正在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中小型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王圣志 李鹏 张浩然)

分享
新浪微博

河南焦作:“百年煤城”的创新“涅槃”

2023-07-16 05:23:06 来源:

前不久,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牵手清华大学成立的氟基新材料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这家从豫北小城走出的氟化工龙头企业科研“朋友圈”不断扩容,成为“百年煤城”焦作市创新“突围”的最新见证。

河南焦作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面对资源枯竭难题,焦作市选择创新“突围”,破除机制障碍,搭建创新平台,协同要素投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五链”耦合,在创新逆袭中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破创新梗阻 促要素耦合

在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大楼四层1700平方米的共享实验室内,科研人员紧张忙碌,楼下就是处于孵化期的创新企业。“楼上科学家,楼下企业家,大大缩短了科技成果在企业一线应用的距离和时间。”院长雷一鸣说,目前该院已有7个产业研究院和1个省级中试基地,对接企业创新提出的各种需求。

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解题。这是焦作市搭建创新平台、助力创新突破的一处缩影。

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作为偏居豫北的中小城市,焦作市长期面临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不进、招不来、留不住的尴尬处境。为打破人才等创新要素匮乏的藩篱,焦作市瞄准建立开放创新平台,一举拿出300个事业编制,成立河南省首家地市产业技术科学院。

这个集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打破阻碍创新的观念围墙、校园围墙、机制围墙,重塑资源共享、平台共建、人才共用的创新体系。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该院成立科研人才服务中心,服务产业创新。“科学院成立后,利用人才专项事业编制,常态化组织开展高层次和紧缺人才引进工作。”雷一鸣说,引进人才既可进入事业编制池,又能拿企业薪酬,目前通过编制池已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231人。

围绕企业科研需求,该院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河南理工大学的环保材料研究专家潘启东,通过焦作市产业技术科学院平台,被招引到河南强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挂职副总,有了专家科研团队的帮助,公司一批绿色新材料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融资是创新型企业的共性难题。中小制造业企业信贷环节中由于存在信息、信用“两缺”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融资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院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融资服务中心。

该服务中心利用自身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向银行批量提供优质企业“白名单”;通过优化多维数据为企业“画像”,联合银行开发具有授信基础的产品,有效帮助银行精准放贷。焦作市智慧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元蔚峰介绍,通过创新平台对接,目前已累计为企业融资超3000亿元。“我们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专精特新企业综合保险’,有效降低了企业研发投入风险。”

在焦作市创新“突围”引领下,一批创新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走进由焦作市、沁阳市与河南省科学院携手打造的河南省科学院(沁阳)科创园,“科创园+中试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新平台已孵化科技型企业30余家。

焦作市科技局局长胡新江说,创新平台是创新要素耦合的催化剂,目前,焦作市已有国家级创新载体6个,省级创新载体平台283个,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多层次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

强战略“链主” 育产业集群

在焦作市中站区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数字化管理大屏前,每条生产线都是“透明”的,从地下管网到生产设备的实时状况和状态参数都被清晰标注。

“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锂产能已达5.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进入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公司正向数字化转型,力争2030年迈入千亿级规模。”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小霞说。

从冰晶石、氟化铝等传统产品起家,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历经上千次实验攻关,依靠不断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之一的六氟磷酸锂产销量稳居全球第一,成为全球无机氟材料行业引领者。

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检验创新的试金石。焦作市通过强龙头、补短板、优布局,跟进调整产业链,抢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在多氟多、龙佰集团等“链主”企业带动下,创新企业集群发展,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锂离子电池新材料产业集群获批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动力电池产业链入选河南重点培育的特色优势产业链。

创新领跑下,一批填补焦作市产业空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也百花齐放。新开源(焦作)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焦作市打造“中部新能源材料城”战略布局的新设企业。“项目投产后,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产能将跃居全球第一。”公司副总经理杨卫说,焦作市对创新型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一期项目从开工到安装调试结束具备试生产条件仅用时8个月,为下一步企业延伸PVP产业链打下了坚实基础。”

填补焦作市半导体产业空白的伯恩半导体(河南)有限公司,是掌握半导体过压保护器件和保护集成电路核心技术的供应商之一。“焦作创新氛围浓厚,我们把封装和测试环节放在武陟县,未来将继续增建一条晶圆生产线。”公司封装测试项目负责人郑国昌说。

聚木成林。如今,通过培育龙头、补齐产业短板,中站区的化工新材料、马村区的生物医药、示范区的电子信息、沁阳市的新能源电池材料、孟州市的生物化工、修武县的铝基新材料……一批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焦作市发改委副主任苗强介绍,通过创新带动,目前,焦作市正全力打造高端装备、绿色食品、新材料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现代化工等5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换赛道超车 塑科创名城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动机气缸套生产企业,在孟州市中原内配集团的产品展厅内,除了内燃机气缸套、合金刀具、汽车电子等传统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氢燃料电池空压机、氢燃料电池增湿器等新能源产品也已上架。

“为加快新能源转型,目前,中原内配加快氢能产业战略布局,牵头成立焦作市氢能产业联盟,全面启动氢能源动力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化进程,预计到2030年,将形成年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15万台(套)、空压机30万台、增湿器20万台、双极板2000万组及其他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总经理党增军说。

新兴产业集群方兴未艾,创新“突围”也让焦作市曾经的传统产业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换道转型之路上越走越稳。焦作市是“中国制动器之乡”,依靠煤机制动器起家的焦作市制动器有限公司一度受困于焦作煤炭资源枯竭。

在开放创新平台加持下,这家国内制动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转战港口和风电设备制动器,目前占据风力发电发动机偏航系统制动器全球市场的60%。“创新永无止境”是公司负责人闫火军的最大心得。2022年,尝到创新甜头的该公司实现产值4亿多元,投入技改资金1.3亿元。

焦作市工信局局长付希强介绍,通过创新引领,目前全市已成功培育13家智能工厂、35家智能车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绿色园区1个,获评河南省智能制造先进市。

2020年,焦作市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新兴科创名城的意见》,明确了5大项19个分项重点任务,吹响了“百年煤城”向“科创名城”进军的号角。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说:“近两年来,我们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等名列河南省前茅,正在走出一条资源枯竭型中小型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王圣志 李鹏 张浩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