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青春 进乡村丨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李若澜)青年有担当,国家有希望。近日,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两百余名师生组成了10余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分组来到万州区后山镇、梁平区金带街道,承担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开展特色鲜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他们走进社区,弘扬党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他们来到田间,调研乡村发展,助力农产勃兴;他们进村入户,宣传应急知识,守护村民安全……一声声嘱咐、一场场宣讲、一出出汇演,实践团送知识,送温暖,送健康,送欢乐,与当地村民友好交流,共同成长,度过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时光。

筑牢防线,织密村镇安全应急网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安全监督管理系三下乡“援自你我,救在身边”乡村振兴实践团来到梁平区金带街道滑石村开展了安全宣讲与家庭安全隐患排查活动。排查过程中,实践团不仅逐家逐户地向村民们发放宣传资料与公共安全应急包,还结合实际案向村民们宣讲了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自然灾害逃生等方面的知识,着力引导广大农村居民在日常出行时,绷紧“安全弦”,提醒农民群众出门在外时注意自身安全。

同时,为提高村民主动避灾避险的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次日,实践团再次来到滑石村,为当地绘制综合灾害风险绿图。由于山路崎岖,实践团决定兵分两路,通过逐户走访,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的安全隐患问题,并根据排查数据,结合当地自然灾害风险情况,采用实地勘测、现场分析等方式制作完成了一张村民应急逃生避险路线图,有力地缓解了当地灾害事故来临时,群众安全转移的行动压力。

此后,在金带街道文化广场,实践团队还围绕“安全防护”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技能培训活动。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消防灭火、止血包扎、消防结绳……志愿者们一对一操作、手把手指导,将实际问题、理论方法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一步筑牢了街道居民安全风险防范、防灾减灾的思想根基,提升了群众面对意外伤害、常见急症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振兴乡村,畅通村民生产生活路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理论宣讲实践团的志愿者来到马槽村老茶园开展采茶助农活动。在马槽村茶厂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采摘工作,不一会儿竹篓中便收获满满。活动过程中,技术人员还向志愿者们讲述了马槽村茶园的发展历史以及产业建设过程中的困苦艰辛。一片一叶来之不易,缕缕茶香不仅浸润了马槽村民们的双手,更是滋润了他们的幸福生活。

刚出茶林又入李园。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安全系乡村振兴促进团一行来到了万州区后山镇沐河村,为当地青脆李产业献计献策。
村民唐明正为自家的李树发愁:“挂果总是没有别人家的强,品质也不够好,这可咋办?”一番观察后,随行专家万州区青脆李协会会长廖方平为唐明支了招,原来科学的修剪树枝能让李树的产量更高,品质更佳。除了专家指导,学校建筑动画专业的志愿者们还发挥专业优势,从青脆李LOGO设计、包装箱设计入手,为唐明家的青脆李打造了全新的品牌标识,为青脆李销售出谋划策。

乡村振兴,振兴的不仅是产业,更是要从方方面面提升广大农村居民们的生活品质。
拥抱温暖,描绘老人健康幸福景
“婆婆,您血压有点高,记得要按时吃降压药哦。”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社区康养服务实践团成员耐心地给前来做检测的居民提出建议。
在“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梁平区金带街道滑石村,同学们针对当地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开展了一些列健康监测志愿服务活动。根据当地养老实际情况,通过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健康科普宣讲、义务诊察、座谈交流会、教授健康操等形式,提升老年群体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改善老人健康状况,提升养老生活质量。

情系老人冷暖,真心济困解难。在万州区后山镇铁厂村,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下乡”专业化机械服务团志愿者们走访了村内的空巢老人,了解老人们的生活情况并进行了慰问。

学习党史,传承中华红色血脉情
为扎实推动党史教育深入基层。在万州区后山镇天元村村委会,70多岁的老人向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的志愿者们讲述了他入党、革命的故事。当年的艰难困苦,如今也还历历在目,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随后,天元村副支书老雷也回忆起了天元村的发展之路。村内党员干部上下一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天元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追寻红色足迹,次日,志愿者们又来到天元村各户村民家中,聆听老一辈共产党员讲述革命故事,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同时,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安小青”服务团还在天元村干部们的带领下,通过开展森林防火、防溺水、防诈骗等宣讲活动,以及慰问村内五保户、低保户、建卡户等实际行动来促进党史学习走深走实。

据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采取集中组织和分散实施的方式进行,开展了多项乡村调研、知识宣讲、关心慰问等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为推动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一股“新鲜血液”。
同时,学校也要求全体学生在大学期间参加一次以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课堂结合起来,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磨练心智、锻炼能力,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