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静音
救助站寻亲记|失忆男子何以为家?漂泊十年终在山城圆梦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2023-07-14 09:00:03

听新闻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刘忆)“还记得你叫什么名字吗?”“家人的名字还记得吗?”“这些年你都在哪里呀?”……刚一见面,中年女子的手便不自觉地抬起,时而轻抚失忆男子叶华(化名)的脸庞,时而拍拍肩,颤抖的话语不停问出心底多年的疑问,眼里也噙满了泪水。

这是今年5月份发生在达州市宣汉县街边的动人一幕,也是川渝两地救助管理站合作开展实地寻亲工作的一个缩影。而对话的主人公,则是一对失散26年未见的母子。

图片1
实地寻亲中,叶华与母亲时隔26年相见。刘忆 摄

意外失忆:我是谁?家在哪里?

故事回到十年前,2013年9月底的某一天,叶华在广东一条小巷里面醒来后,发现自己头部受伤,身上仅有100多元,不仅失去记忆,更不知道该去向何方。“这就是我最遥远的记忆了,加上后来我又出过两次车祸,什么都不记得了。”叶华回忆道。

2
谈及往事,叶华母亲掩面哭泣。刘忆 摄

我是谁?今年多少岁?家在哪里?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却成了在无数个夜晚困扰叶华的无解谜题。

多年来,叶华辗转广东、江苏、四川、贵州等地生活,靠在工地工作维持生计、寻求他人帮助……

“谁会不想家呢?我一直很想找到自己的家人,想有自己的身份证,我还想要考施工员证,能够好好工作……”哪怕命运坎坷,但所幸,叶华心底一直憧憬着——能够“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川渝两地多方协作 助力千里寻亲

今年4月,叶华在派出所民警的护送下,来到了重庆市救助管理站,叶华自述,自己失忆记不清姓名地址,没有任何身份证件,也曾四处寻亲,结果都是“查无此人”。今年年初,在外流浪的他不幸手机被偷,身无分文,无奈之下才到派出所。

那又为何来到重庆?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了解到,叶华表示过去一直对达州有所印象,所以才在他人的建议下,决定先到临近达州的重庆来寻求帮助。而这,也成为了工作人员帮助其成功寻亲的“突破口”。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行政区划图,帮助叶华寻亲。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通过行政区划图,帮助叶华寻亲。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于是,我们一边通过传统问询手段,将达州的行政区划图打印出来,帮助其回忆,一边通过网络查询、电话查询等方式,对每一个疑似信息进行仔细核查,哪怕是大海捞针,也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市救助站查询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黎小丽介绍说。

终于,在一次交谈中,工作人员得到了关键信息“10村5社”。随后,在联系当地政府进行排查都未能确认后,市救助站决定开展实地寻亲,带着叶华回到记忆中的地方,希望能够帮助他想起一些往事。同时,为了进一步确认亲属信息,工作人员联系了重庆市公安局沙坪坝区分局刑事侦查支队王警官告知相关情况,并采集两人血样,做DNA鉴定。

终于,在市救助站度过两个多月后,叶华迎来了属于他的“新生”。

“找到了!上次我们在达州见到的,就是你母亲!”6月21日,黎小丽接到王警官的电话通知后,第一时间,便将DNA比对成功的“喜讯”告诉了叶华。

双向奔赴:漂泊十载踏上归家路

寻亲成功,让叶华对“家”有了真实的感受,也让他沉积内心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

但寻亲过后,救助工作却似乎未到终点。

返乡前一天,工作人员对叶华开展心理疏导。刘忆 摄
返乡前一天,工作人员对叶华开展心理疏导。刘忆 摄

通过家属,工作人员得知,叶华13岁左右便外出离家工作,到如今,与家人分别已经有26个年头了。“怎么回家?”“如何与家人相处?”“临时身份证怎么办理?”……在离开重庆的前几天,叶华表现得既紧张又激动,在聊天中向工作人员倾诉了心中的疑虑。

令他感到意外和暖心的是,市救助站不仅在两个月里为他提供了日常生活照料、能力提升、寻亲、心理疏导等服务,如今,还积极联系达州市宣汉县救助管理站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对接工作,并与家属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寻亲家属心中疑虑并进行答疑解惑,尽全力让一家人得以顺利团聚。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叶华返乡,合影留念。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市救助站工作人员护送叶华返乡,合影留念。重庆市救助管理站供图 华龙网发

7月6日,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护送下,在外漂泊数年的叶华,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每一次成功寻亲背后,都是一场血浓于水的双向奔赴。”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以来,市救助站为119名滞留站内的疑难人员寻亲成功。未来,他们还将继续整合寻亲资源,拓宽寻亲渠道,在传统的寻亲方法上,引入“互联网+”寻亲,高科技寻亲,努力为更多流浪乞讨人员找到回家的路。

责任编辑:余浩
附件下载:
热点推荐
评论(0)
分享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