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个!首次曝光!自研大语言模型“亮相”科学城
人工智能领域又一新突破!7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兆言”大模型发布会,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召开。发布会上重磅发布该研究院最新研发成果——“兆言”大模型产品(下称:“兆言”),这是重庆首个自主研发的大语言模型,同时,也是该研究院自落地科学城来首次进行的成果发布。
更精准、更专业、成本更低的“兆言”,可解决多个痛点问题
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提高工作效率。
从“深蓝”的围棋之战,到ChatGPT的横空出世,计算机大模型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和研发者投入其中。但在行业落地时,此类通用大模型往往面临领域知识缺失、系统调用不准确以及部署成本费用高昂等困难。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金石介绍,“兆言”大模型是上海交大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基于全球领先的AI大模型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
“‘兆言’寓意‘兆文厚积,言出成章’,即模型积累的大量信息,能够为学术研究、商业分析、生活咨询等用户呈现精准、专业的文本输出。拥有‘领域精调效率高、训练推理成本低、人机交互能力强’的特点。”金石表示。换言之,相比于“百科全书”式的通用模型,“兆言”更像“领域专家”,在特定专业领域知识更丰富、技能更强。
据悉,它的建立是通过积累海量数据,辅以独特的数据处理和AI训练技术,以达到精准、专业的文本输出,并且能够实现以自然语言选择、调用应用程序的能力,助力打造个性化的智能产品。这也决定了“兆言”大模型有别于其他大模型的定位——垂直领域和模型小型化方向。
记者了解到,“兆言”采用的启发式数据过滤及增强、模型预训练和精调自适应比例混合、人工和自动评测相结合等方法对模型进行垂直领域精调,解决了精调中的数据质量差、模型原有能力遗忘、模型答案出现幻觉、模型训练效率低等行业难题,使得模型答案质量有很好的保障,精调后准确率提高2~3倍。
换句话说,“兆言”能够快速转换指定行业的人机交互指令,确保人机对话的流畅性、自然性、连续性。比如,“兆言”在生命科学领域,能够理解蛋白质、分子、DNA 和 RN;软件领域,可用于编写软件和教机器人完成体力劳动;教育领域,能定制化辅助,以及量身定做学习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兆言”大模型使用的都是国产硬件框架,降低了对进口的依赖,在提升研发自主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大大保障了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
立足科学城,为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提供助力
2022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科学城,研究院依托上海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力量、教育资源和广泛的国内外影响力,聚合全球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重庆市新兴产业战略规划布局,重点聚焦人工智能在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药物、智慧交通、智慧文旅、智慧教育等方面的应用。
该研究院将在科学城打造全生态高端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培育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支撑能力的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成果在渝转移转化。
去年9月,入驻金凤实验室的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医疗团队,成功合成出了基于AI设计、靶向双靶点的全新骨架实体新分子,并进行了生物有效性验证。这标志着该团队已经顺利跑通药物化学实验平台流程,具备高通量精准合成以及快速实验验证的能力。
发布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与6家单位签约使用“兆言”大模型。首席科学家金石表示,“随着‘兆言’这个服务类产品的不断推广,后期我们会将一些功能进行开源供大家使用。但重点还是会专注于制造、医疗、金融等和科学城息息相关的重点产业,打造专用产品,提升专业领域竞争力。”此外,随着产品的发展和升级,今后会为科学城带来更多诸如人工标注师等岗位需求,也将进一步为科学城乃至重庆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提供助力。
此次发布会,“兆言”可以说,是上海交通大学重庆人工智能研究院在语言识别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也是科学城紧紧围绕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真实写照。
夯实数字经济,科学城在行动……
眼下,科学城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储能、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
今年3月,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完成上线测试,投入使用。该创新中心是“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的样板工程,计算速度达到每秒40亿次,相当于50万台PC的计算能力;
5月,惠普公司在科学城西永微电园举行惠普(重庆)研发中心投用仪式,成为首家在渝设立个人计算机研发中心的全球头部计算机品牌企业;
6月,中国电信西部(重庆)科学城数字产业基地启动建设,将有力提升西部科学城数字产业基础能力;
7月,顺维科技服务器研发中心正式投用,将填补我市计算机产业链服务器研发领域空白;
……
截至目前,科学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9.1%,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4%,新增科技型企业670余家,累计212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315家。显然,夯实数字经济底座,科学城有实力有支撑。
未来,科学城将依托光大人工智能产业基地、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项目,打造重庆人工智能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示范区,到2027年,力争实现相关产值100亿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