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让录取通知书“卷”成求学第一课
这段时间,各高校录取通知书陆续亮相。复旦大学用上了经研究“复活”的新开化纸,纸张保存寿命可达千年;兰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包含一张拉面券;北京科技大学将超薄“5G钢”制成通知书,最薄处仅0.07毫米;哈尔滨工业大学书签上的涂层,已经登上火星;陕西师范大学17年如一日,坚持由老师手写录取通知书……琳琅满目的录取通知书屡屡登上热搜。
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录取通知书只是起到了“通知”的作用。通知书中除了标明报到的时间以及乘车的路线,剩下的,可能就是打卡交款等办理入学的相关信息。录取通知书,除了告知报到等相应信息,更是展示学校自身风格、特色,甚至是展示的一扇窗口。好在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录取通知书制作上花起心思,“卷”起来了。
高校录取通知书慢慢“卷”起来,是一件好事。制作层面出现越来越“卷”的现象,充分说明了相应高校越来越意识到,录取通知书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在广而告之的同时,更能够让“准大学生”在迈入校门之前树立自豪感与认同感,激发积极进取之心,早日融入校园文化。
越来越“卷”的录取通知书,也是展示国家发展进步的平台。复旦大学的新开化纸,北京科技大学的超薄“5G钢”,哈尔滨工业大学已经登上火星的涂层,无一不是国家在高精尖的科技方面所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一份高校录取通知书所影响的,显然不止收到通知书的“准大学生”,还有其家庭成员。让接收者的家庭成员大开眼界,同时情不自禁主动承担起“广而告之”的作用。
方寸之间,大有文章可做。校园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在录取通知书上花费一番心思,既是给准大学生们一份动心的见面礼,也是给他们上一堂尚未见面的“第一课”。
作者: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