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享红利还要守“红线”
在大数据分析面前,这些弄虚作假的伎俩无处遁形。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行政处罚。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等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将采取相应惩戒措施,也会影响个人纳税信用,可谓得不偿失。

个税享红利还要守“红线”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7-18

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理个税汇算清缴补税或虚假填报综合所得收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少缴税款、网络主播连续三年未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少缴税款……近日,多地税务部门曝光个税典型案件查处情况,当事人均受到行政处罚,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再次显示出税收法律“红线”触碰不得。

6月底刚刚结束2022年度个税汇算,很多人再次享受到个税改革的红利。在享受提高起征点、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少人还新申请享受了2022年新出台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无论是退税还是补税,或者是不退也不补的人群,大都或多或少享受到了税收优惠。这一点上,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今年前5个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1.5%,其中,随着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199亿元。可以看出,新一轮个税改革的减负效果越来越明显。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新税法要求年度终了后,纳税人需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四项综合所得合并计税,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并结清应退或应补税款。迄今为止,个税年度汇算已进行了四次。年度汇算必须由个人填报或确认各项收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情况等,而这些信息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能否依法、真实填报,成为摆在每个纳税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改革产生红利,同时也有少数个人或者社会机构打起歪主意,寻求红利之外的不当利益。正如此次曝光的案例显示,一些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理或者据实办理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其中,作假的手段主要是少申报综合所得收入、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究其原因,既有法律意识淡薄,对个税年度汇算重视不够,未能认真核实信息,也有轻信一些机构发布的所谓“退税秘籍、攻略”,心存侥幸打“擦边球”,还有故意弄虚作假以求获取非法利益。

现行个税汇算简便易行,通过手机个税APP即可完成,这给予了纳税人充分信任和最大便利,尽量避免让纳税人提供证明,但这并非可钻的“空子”。在大数据分析面前,这些弄虚作假的伎俩无处遁形。除了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外,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则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等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将采取相应惩戒措施,也会影响个人纳税信用,可谓得不偿失。

遵守税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时间尚短,个人对年度汇算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在税务部门采取一系列便利化、精细化措施的同时,纳税人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在年度汇算中认真审核收入、扣除等信息,如实进行纳税申报,特别是对全年综合所得作出全面、清楚的总结和分类,核对专项附加扣除是否符合规定等。如果发现以前年度存在应当办理汇算清缴而未办理、申报缴税不规范、取得应税收入未申报等情形要抓紧纠正,及时消除涉税风险。

个税直接连着百姓“钱袋子”,关系国家利益。我国税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化,个税改革惠及千家万户,只有不触碰“红线”,才能更好享受到“红利”。

(曾金华)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个税享红利还要守“红线”

2023-07-18 05:36:42 来源:

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理个税汇算清缴补税或虚假填报综合所得收入、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少缴税款、网络主播连续三年未依法办理纳税申报少缴税款……近日,多地税务部门曝光个税典型案件查处情况,当事人均受到行政处罚,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和罚款,再次显示出税收法律“红线”触碰不得。

6月底刚刚结束2022年度个税汇算,很多人再次享受到个税改革的红利。在享受提高起征点、增加6项专项附加扣除等原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少人还新申请享受了2022年新出台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无论是退税还是补税,或者是不退也不补的人群,大都或多或少享受到了税收优惠。这一点上,统计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今年前5个月全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下降1.5%,其中,随着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退税同比多退199亿元。可以看出,新一轮个税改革的减负效果越来越明显。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法施行,标志着我国建立了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新税法要求年度终了后,纳税人需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四项综合所得合并计税,向税务机关办理汇算并结清应退或应补税款。迄今为止,个税年度汇算已进行了四次。年度汇算必须由个人填报或确认各项收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情况等,而这些信息关系到税款缴纳的多少。能否依法、真实填报,成为摆在每个纳税人面前的重要问题。

改革产生红利,同时也有少数个人或者社会机构打起歪主意,寻求红利之外的不当利益。正如此次曝光的案例显示,一些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理或者据实办理年度个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其中,作假的手段主要是少申报综合所得收入、虚假填报专项附加扣除。究其原因,既有法律意识淡薄,对个税年度汇算重视不够,未能认真核实信息,也有轻信一些机构发布的所谓“退税秘籍、攻略”,心存侥幸打“擦边球”,还有故意弄虚作假以求获取非法利益。

现行个税汇算简便易行,通过手机个税APP即可完成,这给予了纳税人充分信任和最大便利,尽量避免让纳税人提供证明,但这并非可钻的“空子”。在大数据分析面前,这些弄虚作假的伎俩无处遁形。除了依法追缴税款、滞纳金外,情节严重的,还会受到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则还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报送虚假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重复享受专项附加扣除、超范围或标准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等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将采取相应惩戒措施,也会影响个人纳税信用,可谓得不偿失。

遵守税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我国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时间尚短,个人对年度汇算也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在税务部门采取一系列便利化、精细化措施的同时,纳税人应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提高税法遵从度,在年度汇算中认真审核收入、扣除等信息,如实进行纳税申报,特别是对全年综合所得作出全面、清楚的总结和分类,核对专项附加扣除是否符合规定等。如果发现以前年度存在应当办理汇算清缴而未办理、申报缴税不规范、取得应税收入未申报等情形要抓紧纠正,及时消除涉税风险。

个税直接连着百姓“钱袋子”,关系国家利益。我国税制改革正在持续深化,个税改革惠及千家万户,只有不触碰“红线”,才能更好享受到“红利”。

(曾金华)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