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青年 | “结婚登报”悄然兴起 它凭啥戳中年轻人?
最近,“结婚登报”在95后、00后新婚夫妇中悄然兴起。
“某先生与某女士于某月某日结为正式夫妇,敬告亲友,亦作留念。”短短几行字,行文简单,却不失浪漫。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结婚启事还可附带婚书、结婚照,更是仪式感满满。
众所周知,“结婚登报”在民国时期广为流行,如今的年轻人为啥会被这份复古浪漫戳中?
△“结婚登报”在网络上盛行。
近期,在全国各地的报纸上,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结婚启事。
记者找到济南的网友“是瘦桃子呀”,她和丈夫因在《济南时报》上刊登结婚启事而登上热搜。
△网友在《济南时报》上刊登结婚启事。
“为了增加领证的仪式感,在报纸上刊登了结婚启事。本来想走个低调复古风,没想到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好多亲朋好友都看到了。”她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登报不同于发朋友圈,除了亲朋好友会夸这种官宣方式亮眼,还会收到很多陌生人的点赞和祝福。
△昆明一对新人在《昆明日报》上刊登“结婚公告”,“婚书”和照片登在掌上春城APP的封面上。
昆明一对新人举办婚礼,新郎提前在《昆明日报》上刊登“结婚公告”敬告亲友,同时将二人的“婚书”和照片登在掌上春城APP的封面上,作为留念。这一举动,也让这对新人登上热搜。
△天津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登报的结婚启事。
今年6月,有天津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登报的结婚启事。这位新人表示,由于不打算在朋友圈公布婚讯,但官宣仪式感不能少,便选择登报。
来自河北省的“95后”女士周若菡告诉记者,她在《中华工商时报》登报,只花了180元。网友们对此表示:这份浪漫,便宜却不廉价。
△周女士结婚登报的信息。受访者供图
记者总结出一份“登报攻略”——
登报可通过3个途径:拨打报社电话;通过报社的线上登报平台预约,该功能部分报社已开启;登上代理商家的“结婚登报”小程序预约。
登上某商家推出的小程序,发现全国多份报纸“结婚登报”的价格各不相同,从几百元到上千元,可自主选择。
△结婚启事登报小程序页面截图。
《深圳晚报》7月推出的相关服务显示,“结婚启事”价格从199元到整版封面199999元不等。该服务一推出,当天就接到了800多人次的咨询,不到3天时间,就有30多位年轻人下单,其中6对新人成功登报,还有人提前预约了明年的报纸版面。
重庆市民想登报该如何操作?
目前,《重庆晚报·厢遇》推出结婚登报服务。市民可进入《重庆晚报》公众号下载“厢遇”APP,在APP里可以定制纸质版的结婚启事。记者发现,该报根据版面大小、字数多少不同,一则结婚启事的费用从299元至10000元不等。
为方便新人收藏报纸,“结婚启事”刊登后,各地报社还提供邮寄到家服务。
△《重庆晚报·厢遇》推出结婚登报服务。
△民国时期的“结婚启事”。
民国时期,“结婚登报”曾风行一时。据相关文献记载,当时,新人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一是知会远近亲友;二是日后可作为凭证;三是报纸便于长久保存,更具纪念意义。
△网友“是瘦桃子呀”说:“这个牛能吹一阵子”。
现如今,“结婚登报”为何会戳中年轻人?
登报官宣仪式感满满,且足够个性。
——山东济南的网友“是瘦桃子呀”告诉记者,在登报之后,亲朋友好友连连竖起大拇指,陌生网友纷纷祝福。更惊喜的是,报社还打电话给她,请她反馈结婚照片,她们的婚讯被报社发在公众号上,引来数万网友点赞。“显眼包老公开心坏了,这个牛能吹一阵子。”
报纸有收藏价值,也戳到年轻人。
——河北网友周若菡则告诉记者,网络时代,很多人都选择发朋友圈、微博等公布婚讯,而刊登在报纸上,显得更有纪念意义。“据说,报纸还会被图书馆收藏。”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创新中心理事长周如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婚登报”这种思路其实是一种多元化的婚俗表达与创新形式,也意味着在向公众传达一种庄重的声明。
庄重、诚恳、浪漫、怀旧、个性……“结婚登报”让多少人眼前一亮。
捧起报纸,透过“结婚启事”的一个个铅字,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作家木心笔下那个“从前慢”的年代: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报纸一经付梓印刷,就无法更改、无法删除,从此可以压在箱底永远留存。这恰恰迎合了年轻情侣们渴求“爱情庄重专一”的隐秘心理,所以“结婚登报”火了起来。
传统纸媒,因此多了一笔经营收入。
这也证实,报纸虽然受到互联网冲击,但其天然的公信力依旧在,其注定会成为历史文献一部分的价值依旧在。
当然,一项“结婚登报”的业务,无法完全决定一家传统媒体的经营状况。所以,传统媒体人还应继续深挖用户需求,做长做深婚恋服务等产业链,探索出多元创收的新途径。
总之,无论何时何种境地,传统媒体只要能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有价值的服务,便会获得用户的拥趸,从而安稳地屹立在市场上。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李一懿 田韵沁 刘艳
美编:宋卫
统筹:连肖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