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再谱新篇章
过去五年,是重庆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有力指导下,全市残联系统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围绕中心、融入大局、服务全局,实施了一系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办成了一系列扶残助残惠残的好事实事,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广大残疾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就业创业,平等地融入社会,有了更多出彩的机会,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重庆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再谱新篇章

来源:重庆日报2023-07-17

  核心提示

  五载春秋,行稳致远。五载奋进,硕果盈枝。

  过去五年,是重庆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有力指导下,全市残联系统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围绕中心、融入大局、服务全局,实施了一系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办成了一系列扶残助残惠残的好事实事,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广大残疾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就业创业,平等地融入社会,有了更多出彩的机会,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让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更加坚定

  全市残联系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理论武装抓在手中,把管党治党落到实处,把思想引领融入日常,残联组织政治属性更加凸显。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开展“学听跟”专项活动,将教育引导残疾人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班子成员和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院坝会、座谈交流等形式,用残疾人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残疾人26万余人次。

  开展人道主义思想宣传活动以及“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市级各专门协会围绕“党旗在残疾人中高高飘扬”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宣讲教育、文艺演出等活动500余场次。

  利用元旦春节、全国助残日等节点,持续开展“关爱残疾·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残疾人心坎上,把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周围。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群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政治上绝对拥护核心、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真正成为了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聚力如期脱贫奔小康

  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

  冯胜友是巫溪县尖山镇川山村村民,他们家很特殊:

  一家七口人,除了冯胜友的儿子以外,其余全是残疾人,冯胜友和妻子肢体残疾,儿媳和三个孙子均为智力残疾。2017年,冯胜友的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向冯家伸出援手,整合市残联“一户六残”帮扶和危房改造等资金,筹集到16万余元,在川山村六社购买了一栋两层小楼房,并为其添置配套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同时,立足冯家实际,为其购买了牛犊、仔猪和鸡苗,利用房前屋后1.5亩土地,鼓励他们通过养殖和种植增收。2020年,这一家人顺利脱贫。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实现脱贫奔小康,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

  通过开展“一户多残”家庭专项帮扶,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8万户,持续推动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8324户9640名残疾人纳入重点监测和帮扶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鲁渝残疾人帮扶协作,争取山东省援助资金5700余万元,实施援助项目75个,惠及残疾人3.8万人。

  织密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20.4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89.5万名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87.9万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2次调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49.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41个,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11.7万人次。

  残疾人工作连续3年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扎实开展“一问二帮三送”专项活动和“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残疾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点亮了美好生活,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加快推进富民增收

  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明显改善

  “618电商节刚过,最近订单特别多,忙都忙不过来。”在位于武隆区和顺镇的海螺村电商公共服务点,43岁的张永红坐在轮椅上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

  2005年,张永红被石头砸伤颈椎后造成下肢瘫痪,双腿失去知觉,丧失了劳动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身努力。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张永红参加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掌握了电脑应用技能,通过电商创业实现脱贫。2022年,张永红打造的电商平台全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带动周边10个乡镇销售农副特产,1300余户农户和残疾人家庭在农村电商中受益。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加快推进富民增收,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先后举办两届川渝残疾人新媒体营销大赛、重庆市残疾人直播大赛、4届巴渝工匠杯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带训、以赛促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9万人次;促进盲人按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盲人按摩技能培训8500人次,盲医考通过率居全国首位;2022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岗位精英赛、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分别排名全国第五、第十,残疾人职业素质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快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和辅助性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积极开发适残公益性岗位,新增残疾人就业4.4万人,残疾人就业率达5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创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3个,孵化项目60余个,总产值1.7亿元,举办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展。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全国首创“职有爱”数字助残就业平台,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00余场次,残疾人就业服务更加优化。

  残疾人依靠努力奋斗创造了幸福生活和社会财富,实现了自身价值,活出了精彩人生。

  突出抓好扩量提质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綦江区的林林(化名)被确诊为孤独症,每年康复费用需要几万元,这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 林林来到綦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在一个康复周期内除了有每年 2 万元的救助外,还能获得生活、交通补贴等,彻底解决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2021年3月,林林正式进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2022 年,中心对林林进行了评估,其认知、言语、社交能力均达到了同龄儿童水平,能够满足回归普通幼儿园的要求。“林林在幼儿园表现十分出色,可以正常与小朋友们沟通,一起玩耍,恢复了正常生活,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林林的家长感激地说。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突出抓好扩量提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达40所,开展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达2965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4%,接收残疾学生的高中阶段普通学校达159所,2440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扶残助学体系,为1034人次学前残疾儿童发放助学金310余万元,为5728人次贫困残疾大学生发放补贴1500余万元,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有效保障。

  落实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118.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23.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并实现“扩面提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185家329个类别,2.9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为312.7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等3个地方标准;遴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12个,开展规范化培训6200余人次;在西部地区率先为两便失禁重度残疾人适配护理类辅助器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和“五个一”文化进家庭活动,惠及1.1万户重度残疾人家庭;组织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236场次,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受邀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西部片区第一名;培育打造“梦想课堂”“微笑计划”等残疾人文化品牌,创建国家级、市级残疾人文创基地14个;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惠及1.2万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创建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点200个、残疾人体育运动训练基地24个;参加残奥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等国内外赛事,累计获得285枚奖牌。在东京残奥会上实现重庆运动员参加残奥会金牌“零突破”;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运动会、残运会同城同期举办,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发展模范市;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优质、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着力健全法规制度

  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高效落实

  家住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五组的村民任飞(化名)今年85岁,属肢体四级残疾,家中只有他一人。原本任飞家里的厕所就像以前的茅房,什么都没有,地面坑坑洼洼,灯也不亮,没有热水,很不方便,经常摔倒。

  去年,全市残联系统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千盏村便是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之一。村里随即对任飞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量身制定改造内容,对厕所吊了顶贴了瓷砖,还装上了坐便器、扶手、热水器、沐浴椅、浴霸等,为老人居家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着力健全法规制度,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高效落实。

  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成改造5万余户;拓展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等人大代表数量较换届前增加29.2%;云阳县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荣誉称号,梁平区、万盛经开区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荣誉称号,残疾人社会融合更加充分。

  出台《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重庆市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以《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为核心,若干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政策体系,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完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德法相伴”“莎姐大普法·关爱残疾人”专项普法活动1130余场次,惠及残疾人9.2万余人次;推动惠残助残政策落实落地,落实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停放政策,为3493人次下肢残疾人办理绕城高速套餐,为1202名残疾人发放C5驾照补贴,为1.6万辆次残疾人三轮代步车发放燃油补贴,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更加有力。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平等自信地融入社会,残疾人事业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

  深化拓展残联改革

  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在这里参加就业培训,对我们残疾人来说真是贴心又暖心。”近日,正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东风社区渝馨家园内进行培训的智力残疾人小刘开心地说。

  今年2月,全市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残疾人渝馨家园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东风社区正式投用。这里占地约1300余平方米,为五星级渝馨家园,配备了直播间、心理咨询、法律维权室、康复医疗、观影区、辅助器具租赁区等14个功能区,具备残疾人需要的党建活动、日间照料、康复服务、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辅助性就业等20项功能。目前,铁山坪渝馨家园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将渝馨家园打造成为共建共享的扶残助残综合服务平台。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深化拓展残联改革,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在全国率先出台残联改革方案,深入推进残联组织改革,各级残联组织工作活力和服务创新大幅提升;在全国创新提出将“渝馨家园”作为组织阵地来建设打造,目前已建成172家,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通过“专兼挂”等多种方式,增加残疾人工作力量,残疾人领导干部和残疾人干部配备得到有效落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数量较上届提升14%;出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范》《专职委员工作规范》,村(社区)“两委”书记、主任担任残协主席比例达到77%,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430余万人次,创新设立服务精准率指标,开展残疾人服务精准供给行动,着力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持续推进违规持有残疾人证清理工作,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网上办”“一次办”;开展村(社区)残协建设成效抽查,建立“访视五看”工作机制,切实畅通联系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残联组织用心用情书写温暖答卷,与残疾人心手相连情相牵,血肉联系越来越紧。

  大力促进平等参与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不久前,由重庆市残联、四川省残联、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残联共同主办的西南地区“川渝藏”优质康复资源供需对接洽谈推介活动成功在渝举行,吸引了30余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参加。活动期间,与会机构代表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推动西南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

  举办这次推介活动是为推动《四川省残联、重庆市残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落实落地,旨在搭建平台,协助三地残联、康复机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缓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推动肢体、智力、孤独症等主要康复训练类别定点服务机构加大覆盖面、提升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让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过去五年,全市残联系统大力促进平等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四川省残联、成都市残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协同和工作联动,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互动、服务事项互促、大型赛事共办、先进典型共育等活动,川渝两地残联组织互动越来越亲、合作越来越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开局良好。

  在全国率先出台残联改革方案,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6个示范区县和21个创新项目培育,创新制定出台一批惠残助残特惠政策,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残疾人服务品牌,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整体提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县建设成效初显。

  大力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区县残疾人康复、托养、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各级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达到62个、36.7万平方米;加强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管理,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中央驻渝媒体和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4300余篇;加强残疾人先进典型培树,成功召开重庆市第三届自强模范暨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开展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进校园巡讲,10余名残疾人入选“中国好人”“感动重庆人物”,110余名残疾人被评为“重庆好人”。发展助残慈善公益事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公益资金、物资3.2亿元,实施“雨露助残”等公益项目60余个,惠及残疾人30万余人次;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活动,培育“西部助残志愿者”“528·我爱帮”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建立22支“馨小青”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队,全市登记注册“馨小青”2290余名,开展“阳光行动”系列活动1200余场次,服务残疾人2.2万人次,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初心如磐向未来,擎旗奋进谱新篇。重庆市各级残联组织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立足新起点,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力开创重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读重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亮点>>>

  全市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20.4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49.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4%

  残疾人就业率达55.1%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5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9万人次

  新增残疾人就业4.4万人

  为118.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为23.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2.9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全市各级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达62个

  已建成172家“渝馨家园”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重庆市残疾人事业发展再谱新篇章

2023-07-17 14:49:31 来源:

  核心提示

  五载春秋,行稳致远。五载奋进,硕果盈枝。

  过去五年,是重庆残疾人事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有力指导下,全市残联系统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围绕中心、融入大局、服务全局,实施了一系列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办成了一系列扶残助残惠残的好事实事,坚决打赢残疾人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目标如期实现,广大残疾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实现了就业创业,平等地融入社会,有了更多出彩的机会,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让残疾人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更加坚定

  全市残联系统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理论武装抓在手中,把管党治党落到实处,把思想引领融入日常,残联组织政治属性更加凸显。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开展“学听跟”专项活动,将教育引导残疾人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组织班子成员和残疾人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通过院坝会、座谈交流等形式,用残疾人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和语言,面对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覆盖残疾人26万余人次。

  开展人道主义思想宣传活动以及“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市级各专门协会围绕“党旗在残疾人中高高飘扬”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宣讲教育、文艺演出等活动500余场次。

  利用元旦春节、全国助残日等节点,持续开展“关爱残疾·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温暖送到残疾人心坎上,把广大残疾人及其亲属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周围。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广大残疾人群体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政治上绝对拥护核心、情感上衷心爱戴核心、行动上紧紧跟随核心,真正成为了党执政的坚实依靠力量、强大支持力量、深厚社会基础。

  聚力如期脱贫奔小康

  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

  冯胜友是巫溪县尖山镇川山村村民,他们家很特殊:

  一家七口人,除了冯胜友的儿子以外,其余全是残疾人,冯胜友和妻子肢体残疾,儿媳和三个孙子均为智力残疾。2017年,冯胜友的家庭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随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向冯家伸出援手,整合市残联“一户六残”帮扶和危房改造等资金,筹集到16万余元,在川山村六社购买了一栋两层小楼房,并为其添置配套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同时,立足冯家实际,为其购买了牛犊、仔猪和鸡苗,利用房前屋后1.5亩土地,鼓励他们通过养殖和种植增收。2020年,这一家人顺利脱贫。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聚力实现脱贫奔小康,残疾人基本民生得到稳定保障。

  通过开展“一户多残”家庭专项帮扶,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8万户,持续推动残疾人“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动态清零,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将8324户9640名残疾人纳入重点监测和帮扶范围,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深化鲁渝残疾人帮扶协作,争取山东省援助资金5700余万元,实施援助项目75个,惠及残疾人3.8万人。

  织密筑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20.4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89.5万名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87.9万名残疾人参加医疗保险;2次调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49.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141个,为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11.7万人次。

  残疾人工作连续3年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实事,扎实开展“一问二帮三送”专项活动和“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残疾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残疾人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点亮了美好生活,收获了“稳稳的幸福”。

  加快推进富民增收

  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明显改善

  “618电商节刚过,最近订单特别多,忙都忙不过来。”在位于武隆区和顺镇的海螺村电商公共服务点,43岁的张永红坐在轮椅上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

  2005年,张永红被石头砸伤颈椎后造成下肢瘫痪,双腿失去知觉,丧失了劳动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身努力。在当地残联帮助下,张永红参加了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掌握了电脑应用技能,通过电商创业实现脱贫。2022年,张永红打造的电商平台全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带动周边10个乡镇销售农副特产,1300余户农户和残疾人家庭在农村电商中受益。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加快推进富民增收,残疾人就业创业状况明显改善。

  通过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先后举办两届川渝残疾人新媒体营销大赛、重庆市残疾人直播大赛、4届巴渝工匠杯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以赛带训、以赛促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9万人次;促进盲人按摩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展盲人按摩技能培训8500人次,盲医考通过率居全国首位;2022年参加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岗位精英赛、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分别排名全国第五、第十,残疾人职业素质稳步提高。

  大力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加快发展残疾人集中就业和辅助性就业,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积极开发适残公益性岗位,新增残疾人就业4.4万人,残疾人就业率达5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创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3个,孵化项目60余个,总产值1.7亿元,举办成渝双城残疾人创业先锋大赛,残疾人就业渠道不断拓展。

  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全国首创“职有爱”数字助残就业平台,为残疾人和用人单位提供全链条、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600余场次,残疾人就业服务更加优化。

  残疾人依靠努力奋斗创造了幸福生活和社会财富,实现了自身价值,活出了精彩人生。

  突出抓好扩量提质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綦江区的林林(化名)被确诊为孤独症,每年康复费用需要几万元,这让这个家庭难以承担。在当地残联的帮助下, 林林来到綦江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免费康复,在一个康复周期内除了有每年 2 万元的救助外,还能获得生活、交通补贴等,彻底解决了一家人的后顾之忧。

  2021年3月,林林正式进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2022 年,中心对林林进行了评估,其认知、言语、社交能力均达到了同龄儿童水平,能够满足回归普通幼儿园的要求。“林林在幼儿园表现十分出色,可以正常与小朋友们沟通,一起玩耍,恢复了正常生活,这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林林的家长感激地说。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突出抓好扩量提质,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成立特殊教育专家委员会,全市特殊教育学校达40所,开展随班就读的义务教育阶段普通学校达2965所,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4%,接收残疾学生的高中阶段普通学校达159所,2440名残疾考生被高等院校录取;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扶残助学体系,为1034人次学前残疾儿童发放助学金310余万元,为5728人次贫困残疾大学生发放补贴1500余万元,残疾人受教育权利有效保障。

  落实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全面实施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残疾预防三级防控策略;开展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为118.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23.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并实现“扩面提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达到185家329个类别,2.9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加强残疾人健康服务,为312.7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儿童孤独症康复机构建设等3个地方标准;遴选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市级规范化培训基地12个,开展规范化培训6200余人次;在西部地区率先为两便失禁重度残疾人适配护理类辅助器具,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稳步提升。

  开展残疾人文化周活动和“五个一”文化进家庭活动,惠及1.1万户重度残疾人家庭;组织残疾人特殊艺术巡演236场次,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受邀参加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演出;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参加全国第十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获得西部片区第一名;培育打造“梦想课堂”“微笑计划”等残疾人文化品牌,创建国家级、市级残疾人文创基地14个;实施残疾人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惠及1.2万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创建残疾人文化体育示范点200个、残疾人体育运动训练基地24个;参加残奥会、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暨特奥会等国内外赛事,累计获得285枚奖牌。在东京残奥会上实现重庆运动员参加残奥会金牌“零突破”;成功举办重庆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运动会、残运会同城同期举办,成功创建全国唯一的残疾人啦啦操运动发展模范市;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优质、均等、便捷的公共服务更加触手可及,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着力健全法规制度

  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高效落实

  家住渝北区大盛镇千盏村五组的村民任飞(化名)今年85岁,属肢体四级残疾,家中只有他一人。原本任飞家里的厕所就像以前的茅房,什么都没有,地面坑坑洼洼,灯也不亮,没有热水,很不方便,经常摔倒。

  去年,全市残联系统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千盏村便是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之一。村里随即对任飞进行了家庭无障碍改造,量身制定改造内容,对厕所吊了顶贴了瓷砖,还装上了坐便器、扶手、热水器、沐浴椅、浴霸等,为老人居家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着力健全法规制度,残疾人合法权益维护高效落实。

  在全国率先创新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成改造5万余户;拓展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等人大代表数量较换届前增加29.2%;云阳县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市县”荣誉称号,梁平区、万盛经开区荣获“全国无障碍环境达标市县”荣誉称号,残疾人社会融合更加充分。

  出台《重庆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与管理规定》《重庆市残疾预防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以《重庆市残疾人保障条例》为核心,若干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政策体系,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完成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开展“德法相伴”“莎姐大普法·关爱残疾人”专项普法活动1130余场次,惠及残疾人9.2万余人次;推动惠残助残政策落实落地,落实下肢残疾人专用车辆免费停放政策,为3493人次下肢残疾人办理绕城高速套餐,为1202名残疾人发放C5驾照补贴,为1.6万辆次残疾人三轮代步车发放燃油补贴,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更加有力。

  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更加平等自信地融入社会,残疾人事业安全发展的底线更加牢固。

  深化拓展残联改革

  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进行康复训练,还能在这里参加就业培训,对我们残疾人来说真是贴心又暖心。”近日,正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东风社区渝馨家园内进行培训的智力残疾人小刘开心地说。

  今年2月,全市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残疾人渝馨家园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东风社区正式投用。这里占地约1300余平方米,为五星级渝馨家园,配备了直播间、心理咨询、法律维权室、康复医疗、观影区、辅助器具租赁区等14个功能区,具备残疾人需要的党建活动、日间照料、康复服务、法律援助、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辅助性就业等20项功能。目前,铁山坪渝馨家园通过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将渝馨家园打造成为共建共享的扶残助残综合服务平台。

  五年来,全市残联系统深化拓展残联改革,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更加充分。

  在全国率先出台残联改革方案,深入推进残联组织改革,各级残联组织工作活力和服务创新大幅提升;在全国创新提出将“渝馨家园”作为组织阵地来建设打造,目前已建成172家,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通过“专兼挂”等多种方式,增加残疾人工作力量,残疾人领导干部和残疾人干部配备得到有效落实,全市残疾人工作者数量较上届提升14%;出台《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规范》《专职委员工作规范》,村(社区)“两委”书记、主任担任残协主席比例达到77%,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430余万人次,创新设立服务精准率指标,开展残疾人服务精准供给行动,着力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持续推进违规持有残疾人证清理工作,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川渝通办”“网上办”“一次办”;开展村(社区)残协建设成效抽查,建立“访视五看”工作机制,切实畅通联系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残联组织用心用情书写温暖答卷,与残疾人心手相连情相牵,血肉联系越来越紧。

  大力促进平等参与

  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不久前,由重庆市残联、四川省残联、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残联共同主办的西南地区“川渝藏”优质康复资源供需对接洽谈推介活动成功在渝举行,吸引了30余家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参加。活动期间,与会机构代表展开热烈讨论,积极推动西南地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高质量开展。

  举办这次推介活动是为推动《四川省残联、重庆市残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落实落地,旨在搭建平台,协助三地残联、康复机构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缓和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区域发展不平衡矛盾,推动肢体、智力、孤独症等主要康复训练类别定点服务机构加大覆盖面、提升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让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过去五年,全市残联系统大力促进平等参与,残疾人事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与四川省残联、成都市残联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顶层设计、战略协同和工作联动,常态化开展人才交流互动、服务事项互促、大型赛事共办、先进典型共育等活动,川渝两地残联组织互动越来越亲、合作越来越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残疾人事业协同发展开局良好。

  在全国率先出台残联改革方案,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6个示范区县和21个创新项目培育,创新制定出台一批惠残助残特惠政策,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残疾人服务品牌,以点上突破带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整体提升,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县建设成效初显。

  大力推进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和区县残疾人康复、托养、集中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各级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达到62个、36.7万平方米;加强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管理,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残疾人服务设施更加完善。

  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中央驻渝媒体和市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4300余篇;加强残疾人先进典型培树,成功召开重庆市第三届自强模范暨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开展残疾人励志报告团进校园巡讲,10余名残疾人入选“中国好人”“感动重庆人物”,110余名残疾人被评为“重庆好人”。发展助残慈善公益事业,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募集公益资金、物资3.2亿元,实施“雨露助残”等公益项目60余个,惠及残疾人30万余人次;广泛开展助残志愿活动,培育“西部助残志愿者”“528·我爱帮”助残志愿服务品牌,建立22支“馨小青”助残青年志愿服务队,全市登记注册“馨小青”2290余名,开展“阳光行动”系列活动1200余场次,服务残疾人2.2万人次,扶残助残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初心如磐向未来,擎旗奋进谱新篇。重庆市各级残联组织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立足新起点,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力开创重庆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数读重庆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亮点>>>

  全市9.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20.4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49.7万人次残疾人享受“两项补贴”

  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97.4%

  残疾人就业率达55.1%

  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残疾人文体活动参与率达到52%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7个百分点

  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12.9万人次

  新增残疾人就业4.4万人

  为118.1万人次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为23.8万人次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2.9万名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全市各级各类残疾人服务设施达62个

  已建成172家“渝馨家园”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余浩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