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莫把“诗和远方”变成“失与远离”
又到暑期出行高峰,云南多家旅行社禁止记者律师参团;网传庐山景区内一老人坐阶梯上休息被人泼水赶走;三亚“五两称”频频“宰客”等事件相继引发关注,再度为文旅行业短视思想、漠视服务行为敲响了警钟。有淄博烧烤的珠玉在前,发展文旅产业,“风物长宜放眼量”,规范和引导经营主体算“大账”挣“大钱”才是省心安心之策。
莫计“小账”亏“大账”。文旅行业竞争充分且有着明显的周期性,淡季供大于需、旺季供不应求。为赢得市场竞争,不少旅行社、商家针对消费者的价格敏感,进行低价竞争。而为实现低价竞争,只能通过压低成本等方式追求合理的利润,压缩服务质量,最终形成恶性循环,抓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说,还破坏了当地的旅游形象。产业要做得长久,不能算“缺斤少两”的小账,要做细水长流的“大账”。
莫图“快钱”丢“大钱”。三年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中,“大干快上”“捞一把就走”的“挣快钱”逻辑颇有市场。在资本加持下,一些旅行社盲目追求客单价、周转率、接团数等冰冷数字,丢掉了暖心用情的服务。价格筛选后的看人下菜,大数据筛选下将“刺头”消费者拒之门外。与其说是防记者、拒律师,不如说是精准地筛选游客群体,防止因为套路被识破而赚不到“快钱”,必将动摇产业根基。
莫让“省心”变“闹心”。正视短板改正问题,客观理性接受监督,是文旅行业行远至深的根本。无数网红打卡点“一阵风”后销声匿迹,究其根源都是硬生生凭空制造需求,攀附“眼球经济”“流量打卡”,完全没有顾及消费者的体验反馈。很多文旅套餐不听取游客的意见建议,只考虑成本,呆板执行捆绑销售。“闭门带团”带来的最终是无视问题、服务退化,形成向下螺旋。一旦失去了公众信任,就会因竭泽而渔最终门可罗雀。“省心”变“闹心”。
无论是拒绝记者律师参团,还是泼水赶游客、“五两称”宰客,最终都逃不过网络时代的群众监督。诸如暗讽游客不消费、不让游客车上睡觉等各地导游的斑斑劣迹,都是被消费者发到网上,引发关注的。你禁得住记者、律师,始终禁不了作为“衣食父母”的消费者的监督。拒绝正视舆情、整改问题,最终也只会让公众“用脚投票”,让“诗意和远方”变成“失意与远离”。
作者:王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