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成风化俗树新风 强化“德治”激发乡村治理活力
治理时空有界,道德力量无穷。德治具有文化的渗透力、感染力、影响力,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
万州区充分发挥“德治”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德铸魂、以德促行、以德化人,以伦理道德规范为准则,建设好社会舆论与自觉修养相结合的“软治理”,引导社会风气,凝聚社会人心,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
“现在村里除了红白喜事,都没得哪个整无事酒了,都形成了自觉,大家的负担都轻了。”龙驹镇花坪村8组村民石安琼说,以前春节前后的那两个月,送人情就要送出好几千元,大多是无事酒,“现在这种情况不会出现了。”
龙驹镇是万州区最先开展规范举办和参与婚丧喜庆酒席试点镇乡之一,有效遏制了乱办酒席、借机敛财的不正之风,树立了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领乡风文明。
不仅不办无事酒,就是在婚丧嫁娶中,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样大操大办了。“以前村民操办红白喜事都喜欢讲排场,场合越大就觉得越有面子,还暗地里互相攀比,造成了浪费。”小周镇檬子树院子村村民冉茂兴说,村里针对这些现象,制定了村规民约,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认可,刹住了攀比风,形成了和谐文明的新风尚。
万州区深化“十抵制十提倡”工作,开展“新婚俗、新风尚”和“推动婚俗改革、弘扬新风正气”等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黄葛树之声”理论微宣讲“六进”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深化拓展文明实践。通过“院落工作日”,劝阻大操大办、婚丧礼俗违规敛财等行为,调解处理对父母不孝敬的行为,形成了移风易俗群众说、群众议、群众办的长效机制。
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在乡村治理中,德治有一只“无形的手”——村规民约。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代代相传,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在乡村治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弘扬美德,尊老爱幼;彼此礼让,相互尊重;艰苦创业,科学兴农……”大周镇五土村是全国文明村,村里为了让村规民约既科学又接地气,在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村里的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广泛征求和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最终形成了通俗易懂的村规民约。
这村规民约不仅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更融入了村民的心里。五土村2组村民刘大林说:“这个村规民约很切合实际,有了村规民约后,大家都自觉遵守,提倡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无事不办,负担确实轻了许多。”
通过自定自约,制定村规民约,“规”住了歪风邪气,“约”出了一团和气,“约”出了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活幸福的新面貌。
积极树立身边典型
前不久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重庆市道德模范”称号的小周镇大堡村村民佘长淑,30年来把5位五保老人接到家中照顾,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服侍他们,直到老人去世。她自己并不富裕,却坚持行善助人,她把自家的三间土坯房变成了孤寡老人的爱心家园。在小周镇大堡村,一提到佘长淑的名字,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非亲非故,如此爱心,难得!”
老吾老及人之老,佘长淑用行动诠释了大孝的真谛。
“我就是想尽力为家庭多做一些事,没想到会得到镇里的表彰,再苦再累也觉得值了。”龙驹镇赶场社区3组的唐大英,最近被评为“孝善之星”,在村里引起不小的震动。
唐大英的丈夫瘫痪在床后,她数年如一日细心照顾。后来还要照顾年幼的孙子孙女。她默默地承担着这一切,即便有做不完的家务事和各种烦心事,她都积极乐观面对。她还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从不与他人争吵,努力维护邻里团结,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做有标准。
万州区结合“我爱我家·我爱我村”等主题,评选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户、“最美家风家训”“美丽庭院”等,推动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气,涵养出热爱家乡、友爱乡邻、乐于吃苦、执着追求等品格,进而培育向善向上的村风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