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说文物|跟着这份《复旦学报》,探寻复旦大学迁移北碚的历史真相
开栏语:
重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巴渝文化发祥地,文物资源富集。在市文物局的支持下,即日起,华龙网、重庆文艺网推出《探秘重庆博物馆“镇馆之宝”·馆长说文物》栏目,以数字化为支撑,让千百年来的文物会“说话”,让沉睡的文博馆藏“活”起来。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复旦大学师生为何选择离开上海江湾,几经辗转,迁移到重庆北碚?在这段艰难的历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波折?来到重庆后,又为重庆文化带来哪些深远影响?这份由北碚区博物馆、北碚图书馆联合馆藏的《复旦学报》就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见证。今天,随北碚区博物馆馆长莫骄一道,透过这份学报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代言人档案:
莫骄,北碚区博物馆馆长,重庆市北碚区一名长期从事文物工作的基层文化工作者,2009年起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便深爱文博事业,曾连续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2010年6月荣获重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个人称号,2012年2月荣获2011年度重庆市广播电视技术维护先进个人二等奖等奖项,2021年荣获全国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文物档案:
《复旦学报》于1935年6月在上海创办,是复旦大学早期综合性学术刊物,它刊登了我国早期的文学、理化、法律、商学、农学等多领域学科研究成果,是中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
这份《复旦学报》也见证了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复旦大学师生离开上海江湾,几经辗转,千里跋涉,迁移到重庆北碚的夏坝建校复课的艰辛历程。讲述卢作孚借助“文化内迁”的历史机遇,尽最大努力吸引科研机构、专家学者、文化单位和高等学校来北碚,实现了老舍、郭沫若、李约瑟等“三千名流聚北碚”前所未有的文化盛况,以及在大后方,复旦师生与重庆人民同心一德,爱国救亡,追求进步、弦歌不辍,书写出复旦校史上的光辉一页。
目前,这份《复旦学报》原件现珍藏于北碚图书馆,后期将会复制并在抗战时期复旦大学校史陈列馆展出。
文案:陈发源
编导:王颖颖
制作:杨淏如
编辑:杜典韵
审核:李天春
监制:姜连贵
外联:李坐堂 肖顺才 石林 郑晓
出品:重庆文艺网、华龙网集团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