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论】两江评 | “地铁禁喝水” 刚至无情 何以执行?
日前,“女子在南京地铁车厢喝水被开罚单”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围绕地铁车厢里能不能喝水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激烈争论。南京地铁回应称“列车上禁止饮食,喝水也是饮的一种”,而且开出的是告知单,并非“罚单”。
《南京地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中列出,在列车车厢内饮食未影响车厢环境卫生,经劝阻及时整改的,不予处罚。南京地铁阻止乘客喝饮料,但并没有实施实质性处罚。
我们理解很多规定是基于最严格保障安全而出台,但严格到“禁止喝水”,是否就太过了?刚硬到近乎无情,让很多人不能接受,“天气炎热,中暑了怎么办?”“是否喝一口水都要下车?”……由此看来,严苛到不能喝水的规定是不是值得商榷?
有媒体致电国内十大城市地铁公司客服热线,其中4地(上海、北京、南京、青岛)客服人员明确表示“不准喝水”,其他则表示,可以喝水,但不能吃东西。不过从多个城市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实许多地方并无法做到严格执行。规定是人定的,执行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过程中应当体现人情味,毕竟地铁运营是公共交通服务,不能偏离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核心。
追问问题的根源,地铁上为什么不能喝水?解释是:个别乘客在饮食时,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物等洒落到地面和门口容易使乘客滑倒,造成损伤。个别?如果?说明这也是相当小概率的事情,那么,在执行时,绝大多数情形下,是否该考虑乘客的合理诉求,以让人心服口服?要知道,目前在地铁上禁食基本已经形成共识,但喝水更多时候是生理需要,并不是主观上要去践踏规定,而且也不会对地铁环境造成多严重的不良影响。
公共交通工具本身是为公众服务的,规定不应该违反常理一刀切,缺乏同理心、人情味。不能给人一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道感觉,手伸得太长,管得太细。其实,在列车车厢内禁止饮食的规定本身可执行性偏低,在实际生活中,不妨为乘客的合理需求留出一定的空间。
当然,有一说一,南京地铁所出具的是《轨道交通设施内禁止行为告知单》,不能简单称之为罚单。这种告知单主要作用也是宣传,而不体现具体处罚。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播时是需要严谨性的,不挑事,不扩大,多理解,少喷人,才是和谐之道。
用良法捍卫公义,用智慧服务社会,用行动传播爱心,让善治促进和谐。
作者:杨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