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李”的故事丨从挖煤到种树 花甲老汉走上创业路
7月下旬,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的脆李进入口感最佳期,种植大户翁发福一大早就穿梭于田间采果。

我和“李”的故事丨从挖煤到种树 花甲老汉走上创业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7-2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实习生 向利川)7月下旬,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的脆李进入口感最佳期,种植大户翁发福一大早就穿梭于田间采果。

“发武汉是吗?要1万斤?”翁发福刚送走一邮车脆李,又接到客户电话——全国各地而来订单让他忙碌不停。

翁发福曾在煤矿里摸爬滚打30年,2015年,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开始种李树。经过艰苦创业,如今,翁发福的巫山翠福农业责任有限公司规模达到150亩,脆李销往北京、上海、福建,甚至白俄罗斯等地,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

翁发福的脆李喜获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翁发福的脆李喜获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带头种树

让“生态绿”取代“煤炭黑”

巫山县福田镇,曾是煤炭产业重镇。年轻时,翁发福和松柏村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在矿上谋生。

近年来,随着煤矿全面关闭,福田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因镇制宜、因村制宜,打造柑橘、脆李、茶叶三大种植产业。

2015年,翁发福回到家乡松柏村,看到村里只剩几户人,年纪最小的竟是75岁的老人!漫山荒地,还是一副“通电不通水,通话不通路”的旧模样。

“年轻时在煤矿上干是不得已,为了找几个钱,咬牙也要坚持下来!现在把两个儿子供上了大学,就想着回乡来发展点产业。”此时的翁发福虽已年过半百,但想到家中还有100多亩土地,他便萌发了干事创业的念头。

碰巧的是,翁发福回村不久,村里就开会提倡发展脆李,他听到,马上抓住了机会。

2016年,身为村民小组长的翁发福不仅自己带头,动员亲戚率先开荒,还召集村民开会,谋划产业项目。不少乡亲见状,纷纷加入种树的队伍,松柏村的荒山变成青山,果园内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翁发福学习用社交平台卖脆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翁发福学习用社交平台卖脆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各方帮扶

创业之路迎来“风雨彩虹”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种李子,怎么修枝、病虫害防治,种出来的果子小,售价不高……”

翁发福的种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遭遇挫折后,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的帮扶为他重建了信心。

翁发福介绍,每年果业中心至少要开展5次技术培训,发放操作手册,还带着大家到四川茂县等地考察先进技术。

在多次学习和实践下,翁发福逐渐掌握了精准施肥的方法,现在的果子量多个大、口感脆甜。

在销售方面,以前销售信息不通,果子多是卖给散客,翁发福零零散散挣了一些钱。今年,县委、县政府搭建平台,实现客商信息共享,翁发福的销量也实现了翻番。

记者采访途中,老翁的电话不断。

“这是武汉的新客户,1天就要1万斤。”挂断电话,他笑着介绍,今年脆李预计销售能达10万斤,收入40多万元。

“以前在矿上打工一年也就5、6万元,工作辛苦又危险,儿子们也劝我回家来。现在种李子的收入已经远超从前。”翁发福庆幸着自己当初的决定,更坚定了走好“创业路”的信心。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我和“李”的故事丨从挖煤到种树 花甲老汉走上创业路

2023-07-26 19:59:0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实习生 向利川)7月下旬,重庆市巫山县福田镇松柏村的脆李进入口感最佳期,种植大户翁发福一大早就穿梭于田间采果。

“发武汉是吗?要1万斤?”翁发福刚送走一邮车脆李,又接到客户电话——全国各地而来订单让他忙碌不停。

翁发福曾在煤矿里摸爬滚打30年,2015年,他响应号召回到家乡,开始种李树。经过艰苦创业,如今,翁发福的巫山翠福农业责任有限公司规模达到150亩,脆李销往北京、上海、福建,甚至白俄罗斯等地,年收入可达数十万元。

翁发福的脆李喜获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翁发福的脆李喜获丰收。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带头种树

让“生态绿”取代“煤炭黑”

巫山县福田镇,曾是煤炭产业重镇。年轻时,翁发福和松柏村大多数青壮年一样,外出务工,在矿上谋生。

近年来,随着煤矿全面关闭,福田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因镇制宜、因村制宜,打造柑橘、脆李、茶叶三大种植产业。

2015年,翁发福回到家乡松柏村,看到村里只剩几户人,年纪最小的竟是75岁的老人!漫山荒地,还是一副“通电不通水,通话不通路”的旧模样。

“年轻时在煤矿上干是不得已,为了找几个钱,咬牙也要坚持下来!现在把两个儿子供上了大学,就想着回乡来发展点产业。”此时的翁发福虽已年过半百,但想到家中还有100多亩土地,他便萌发了干事创业的念头。

碰巧的是,翁发福回村不久,村里就开会提倡发展脆李,他听到,马上抓住了机会。

2016年,身为村民小组长的翁发福不仅自己带头,动员亲戚率先开荒,还召集村民开会,谋划产业项目。不少乡亲见状,纷纷加入种树的队伍,松柏村的荒山变成青山,果园内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翁发福学习用社交平台卖脆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翁发福学习用社交平台卖脆李。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刘垚 摄

各方帮扶

创业之路迎来“风雨彩虹”

“一开始我也不知道怎么种李子,怎么修枝、病虫害防治,种出来的果子小,售价不高……”

翁发福的种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遭遇挫折后,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的帮扶为他重建了信心。

翁发福介绍,每年果业中心至少要开展5次技术培训,发放操作手册,还带着大家到四川茂县等地考察先进技术。

在多次学习和实践下,翁发福逐渐掌握了精准施肥的方法,现在的果子量多个大、口感脆甜。

在销售方面,以前销售信息不通,果子多是卖给散客,翁发福零零散散挣了一些钱。今年,县委、县政府搭建平台,实现客商信息共享,翁发福的销量也实现了翻番。

记者采访途中,老翁的电话不断。

“这是武汉的新客户,1天就要1万斤。”挂断电话,他笑着介绍,今年脆李预计销售能达10万斤,收入40多万元。

“以前在矿上打工一年也就5、6万元,工作辛苦又危险,儿子们也劝我回家来。现在种李子的收入已经远超从前。”翁发福庆幸着自己当初的决定,更坚定了走好“创业路”的信心。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