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大会·渝工创新丨重庆“单轨穿楼”有多火?就算是展馆里的模型也要多瞧几眼
编者按:
7月28日-30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举行,重庆市总工会携一批以巴渝工匠为代表的重庆职工创新成果亮相,包括城市地貌创新成果、现代制造业创新成果、非遗传承创新成果等10余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现场打探重庆展区,特推出“工匠大会·渝工创新”系列报道,带你从一砖一瓦,一钉一铆,一针一线中感受重庆职工一“刻”一生的匠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舒婷 简梦)“这就是传说的轻轨穿楼啊?不去重庆也见到了!”今(28)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开幕,重庆市总工会展馆里展出的10余件职工创新“宝贝”很吸睛。
重庆市总工会展馆分为城市地貌创新成果展区、现代制造业创新成果展区、非遗传承创新成果展区,系统展示以巴渝工匠为代表的重庆职工创新成果,突出“渝工创新,渝创渝新”。
这些“开”起来的创新
一辆单轨,从楼房里穿过!重庆网红2号线李子坝站被“搬”到展馆门口,虽是模型,但足以吸引眼球。
这个沙盘模型是由重庆轨道集团张杰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带来的,该团队主要在跨座式单轨道岔和线路专业开展技术攻关、传技授艺、科技研发等工作,其完成了日立道岔锁定装置技改、国产道岔行程开关防水密封、宝桥三五开道岔触摸屏监控系统等多个投资小、效益高的技改项目。
而一旁的“多适应性中运量跨座式单轨”模型,是在2号线这类大运量单轨车辆基础上创新升级而来。中车长客公司姚鸿洲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负责人姚鸿洲介绍,其具有全自动驾驶、以太网多网融合、牵引制动一体化等先进技术,可适应极寒、极热不同气候,适配“通勤”+“旅游”+“接驳”的全方位运营需求,采用灵活编组,兼具小客流运营能力。
重庆这座立体城市,交通方面的创新,不得不提的还有沙坪坝站。中铁二院重庆公司李正川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也把“重庆沙坪坝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模型搬到了现场,让来往嘉宾看看全国首个高铁TOD,是如何实现多种交通快速换乘的。
这些“焊”出来的创新
除了与重庆城市地貌相关的交通产品创新外,作为制造业重镇,巴渝工匠们也带来了一批智能制造。
首先赚足眼球的是现场放置的各类型长安汽车模型,而长安汽车刘源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自主研发、设计的“柔性焊装输送线仿真设备”,通过动态化的呈现更是让大家了解了这些汽车背后的创新故事。
“这款设备利用数据建模对设备故障频发问题进行改善,实现生产线故障仿真再现,解决了目前汽车行业教学设备的短板问题。”工作室成员白贵勇介绍说。
国网重庆市南供电公司张毅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带来的“绝缘杆带电接火神器”,可以解决绝缘杆作业法带电搭接引流线费时费力、夹持不稳、线夹安装不牢固等问题。
西南大学夏庆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还把“蚕宝宝”带到了展览现场,该团队把“蚕宝宝”作为蛋白质生产工厂,通过最前沿的基因操作技术,高量生产外源蛋白——红色荧光蛋白,可以低成本地大量生产人们所需要的医疗用、美容用的蛋白。
此外,现场还有中烟重庆卷烟厂张斌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展示的“在线大片烟筛分处理系统”。
这些“绣”出来的创新
在展馆的非遗传承创新成果展区,则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石雕,立体精美的刺绣。
重庆市非遗项目彭水苗绣代表性传承人李绍玉的刺绣作品《砥柱铭》,把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的手书作品用刺绣绣出来。精美的绣品,让参观者不得不感叹:“这字居然是绣出来的!”
“这幅作品总长9.5米,是我和另外一位绣娘花了3年时间绣成,这里面大字、小字加起来有600多字。”李绍玉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最难的要数里面的100多个印章,都要一针一线尽可能还原。
在现场,她带来了台屏、胸针、鞋垫等刺绣作品,吸引了一大波观展嘉宾。
除此之外,展馆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足石雕第十五代代表性传承人刘能风精雕细琢的石刻头像,其以大足北山石刻为蓝本雕刻而成。作为非遗传承人,刘能风用四十余年的石雕技艺,讲述着匠人的执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