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红色足迹一一重庆周公馆
5月24日下午,参观完白公馆和渣滓洞后,途径四川外国语大学,然后坐地铁2号线来到了周公馆。
这里就是四川外国语大学。
一出地铁站就可看到奔腾不息的嘉陵江,以及矗立在江边的一栋栋高楼。
出地铁站进入商场就看到过道上有一个曾家岩周公馆的图片展,沿着图片展走下楼即到了曾家岩50号周公馆。
现周公馆旁建了一座地铁站的出口处(2号线)。
曾家岩50号周公馆,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中山四路的东端尽头,占地面积364平方米,建筑面积882平方米,是中共中央南方局设在城区的办公地点,南方局军事组、文化组、妇女组、外事组和党派组均设在这里。
1985年10月,81岁高龄的邓颖超重返曾家岩50号,她在门口向群众挥手致意。
如今曾家岩50号周公馆门前,再也看不见当年那条狭窄而幽静的石板小路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宽敞的曾家岩广场。广场中央塑着一尊周恩来风雨兼程、辛勤奔走的全身铜像,人们在这里追寻往事,缅怀伟人,探索未来。
曾家岩50号,青砖灰瓦掩映在黄葛树下。这一砖木结构的老式院落却见证了,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在当时如此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巧妙地与国民党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创造了非凡的业绩。据说周公馆围墙边上有一棵百年左右的黄葛树,现在依然枝繁叶茂。在悠悠的岁月中,它一直静静守候在那里。
周公馆地处街巷尽头,右侧为国民党军统局局长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楼房内,中共代表团仅租赁了一、三两层,二楼的大部分和底层门厅旁的厨房,均为国民党人居住,具有左右内外夹击之势。
据介绍,曾家岩50号是曾国藩的后代所建,曾国藩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家,他的思想和行为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曾家岩周公馆作为曾国藩家族的宅第,也承载着其家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
这里是党领导国统区斗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哨地”——周公馆。抗战时期,在周恩来领导下,邓颖超、董必武、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共中央南方局部分重要机构常驻于此。

这里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会客室兼会议室。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来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期间,曾在这个底层会议室接见中外各界人士,周恩来同志更是经常在此会见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
这间房间是南方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在周公馆一楼大厅,有一部陈旧的老式电话,在1941年1月上旬,国民政府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17日,国民政府污蔑新四军为‘叛军’,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为此,周恩来就用这部电话打给何应钦,谴责何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这里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屋内干净整洁,摆设实用简单,就普通的木桌、简易的竹制书架、藤椅等。
这是邓颖超的办公桌,桌上还有一台收音机和电风扇。
此时站门前你仿佛还能看见周恩来在办公桌前日夜操劳的身影;又或看到他面对“皖南事件”拍案而起,奋笔疾书“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怒容。
这间是董必武办公室兼卧室。当时,董必武作为南方局统战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对国统区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团体以及海外华侨进行了大量争取和团结的工作。1959年,董必武为这里题写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曾家岩分馆。
这里是周公馆的饭堂,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吴玉章等曾在这座饭堂里先后招待过柳亚子、张澜、黄炎培、冷遹、沈钧儒等各届知名人士。
在周公馆后院的角落有个地下防空洞,可以直通到嘉陵江边。当时一些从事上层统战工作和军事情报等工作的秘密党员,常到这里向南方局汇报请示工作和递交情报。这些同志,就经常从暗道出去。
作者: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