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较快增长的背后
依托数字化技术支撑,可从贷前拦截、贷中核查、贷后预警角度构建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涉农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发挥数字化优势,快速挖掘涉农贷款中潜在的风险问题,为助力支农支小信贷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

涉农贷款较快增长的背后

来源:经济日报2023-08-07

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03%,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3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从涉农贷款上来看,2023年以来,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15%,银行业稳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近年来,商业银行改变单纯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下乡服务方式,依托线上服务平台精准获客、有效识别信贷风险的优势,为涉农金融服务插上了金融科技的“翅膀”,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科技立了大功。

不过,我国农村地域广袤,涉农服务客群小而散,且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痛点依然存在。接下来,金融科技还需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手机成了“新农具”

乡村振兴,需要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目前,多家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健全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体系,引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热土。

建设银行发布涉农金融线上服务显示,截至目前,“裕农通”APP注册用户数已达千万规模,通过“裕农通”APP累计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500亿元。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裕农通”APP是建设银行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依托金融科技下沉服务重心,创新推出的集助农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线上平台。“裕农通”APP紧紧围绕乡村现实需求,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集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近年来,建设银行更加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完善“裕农通”APP的功能场景,让农民的手机成为“新农具”。

“您看,只要在‘兴农通’APP上轻点一下确认,贷款资金就可以到您账户了。”在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普惠金融服务点,工商银行温州分行的客户经理郑森化正在指导塆里村村民陈忠旺用手机操作线上贷款。据悉,这已经是塆里村发放的第二笔“农户e贷”信用贷,村民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兴农通”APP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国工商银行加快推进线上金融服务下沉县域乡村,服务渠道由工行“兴农通”APP逐步扩展至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构建形成全渠道农村金融线上服务体系。近年来,工行创新开放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供销系统数字化转型,先后与中国供销集团及数十个省级行政区的供销社达成银社数字合作。目前,工行通过线上平台累计服务涉农客户超1.54亿户。

如何缩短金融与“三农”的距离,让金融产品和服务进村入户?“我们依托‘兴农通’数字优势,在乡村布局了‘兴农通’服务点,通过构建民生、代理、村务、撮合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体系,打造农户易于操作、乐于使用的数字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都不用跑’。”工商银行温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柯晓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清单式导入,为塆里村进行整村授信。届时,该村的100多名村民可以通过“兴农通”APP享受到自助线上贷款的便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从金融供给角度看,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明显上升,银行迫切需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从金融需求角度看,乡村振兴领域包含大量普惠群体,很难通过传统金融服务模式获取多元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

中小银行转型的主战场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科技手段加速应用,既为商业银行突破网点局限扩大服务插上了“科技翅膀”,又为充分发展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行性。专家表示,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中小银行与客群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降低农村融资门槛,有效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已经成为助力“三农”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农村中小银行3893家,其中农村信用社2196家(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1648家。73%的农村中小银行法人在县域,服务在农村,重心在基层。业内人士表示,农村中小银行积极利用便民金融服务点和手机银行等新兴技术,以期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经营效率大幅提高。

“我用手机点开‘吉数金融’小程序录入信息后,30万元的信用贷立即批了下来,这解决了我下半年扩大生产、发展特色农业的资金缺口。”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犇牛生态基地负责人刘厥强说。近年来,吉安农商银行借助吉安市“吉惠通”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政务数据、人民银行征信和互联网三方数据资源,针对小微企业、养殖户等客群,创新推出“吉数金融”信贷系列线上贷款“吉商易贷”,为用户提供全自助、纯线上的信用贷款,实现了“1分钟录入、1分钟审核、0人工干预”的用信模式,有效缓解涉农融资压力,提升了信贷服务效率和涉农服务体验。

随着传统金融服务与“三农”金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加剧,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中小银行抢占客源和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李广子表示,中小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单个客户的金融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向“三农”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中小银行利用数字化手段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构层级少的优势,提高对“三农”群体的金融服务效率。

不过,当下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多重困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从内部看,中小银行由于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不足,规模效益有限,导致试错成本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从外部看,大型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实现业务下沉,中小银行的传统业务无疑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在内外交织的展业挑战下,中小银行为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型。

专家建议,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同中小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禀赋,采取差异化的转型路径,在数字化转型的收益和成本之间把握好平衡。同时,引导和规范大型金融机构或外部科技公司对中小银行进行科技输出,借助外部科技力量对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进行赋能。对于农金机构,要更好地发挥省联社在科技赋能方面的作用,提高系统研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控涉农风险不能忽视

“目前,规模各异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涉农金融的发展。‘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并呈现多元化、综合化趋势。”叶银丹表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但在涉农金融服务中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普遍缺乏信心,征信数据不完善、抵押物价值低等因素导致银行不愿意深入开展农村的信贷业务。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商业银行应加快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基于农业农村需求升级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等个性化专项金融服务。同时,依托金融科技还可以推动数据资源互通共享,进一步完善农村客户信用评估,从而优化农村地区金融风险管理。

此外,金融机构不能忽视对涉农金融风险的把控。叶银丹建议,依托数字化技术支撑,可从贷前拦截、贷中核查、贷后预警角度构建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涉农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发挥数字化优势,快速挖掘涉农贷款中潜在的风险问题,为助力支农支小信贷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

(王宝会)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涉农贷款较快增长的背后

2023-08-07 05:50:51 来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2万亿元,同比增长21.03%,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0.3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从涉农贷款上来看,2023年以来,涉农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超过15%,银行业稳步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近年来,商业银行改变单纯依靠传统的“人海战术”下乡服务方式,依托线上服务平台精准获客、有效识别信贷风险的优势,为涉农金融服务插上了金融科技的“翅膀”,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金融科技立了大功。

不过,我国农村地域广袤,涉农服务客群小而散,且征信体系不完善的痛点依然存在。接下来,金融科技还需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专家。

手机成了“新农具”

乡村振兴,需要更加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目前,多家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延伸服务触角,健全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体系,引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的热土。

建设银行发布涉农金融线上服务显示,截至目前,“裕农通”APP注册用户数已达千万规模,通过“裕农通”APP累计发放农户生产经营贷款500亿元。建设银行乡村振兴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裕农通”APP是建设银行立足乡村发展实际,依托金融科技下沉服务重心,创新推出的集助农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于一体的线上平台。“裕农通”APP紧紧围绕乡村现实需求,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集金融服务、智慧村务、便民事务、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化服务。近年来,建设银行更加注重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持续完善“裕农通”APP的功能场景,让农民的手机成为“新农具”。

“您看,只要在‘兴农通’APP上轻点一下确认,贷款资金就可以到您账户了。”在浙江温州永嘉县岩头镇普惠金融服务点,工商银行温州分行的客户经理郑森化正在指导塆里村村民陈忠旺用手机操作线上贷款。据悉,这已经是塆里村发放的第二笔“农户e贷”信用贷,村民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兴农通”APP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中国工商银行加快推进线上金融服务下沉县域乡村,服务渠道由工行“兴农通”APP逐步扩展至手机银行、开放银行等,构建形成全渠道农村金融线上服务体系。近年来,工行创新开放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供销系统数字化转型,先后与中国供销集团及数十个省级行政区的供销社达成银社数字合作。目前,工行通过线上平台累计服务涉农客户超1.54亿户。

如何缩短金融与“三农”的距离,让金融产品和服务进村入户?“我们依托‘兴农通’数字优势,在乡村布局了‘兴农通’服务点,通过构建民生、代理、村务、撮合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化服务体系,打造农户易于操作、乐于使用的数字平台,实现‘最多跑一次’乃至‘一次都不用跑’。”工商银行温州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柯晓表示,接下来,将通过清单式导入,为塆里村进行整村授信。届时,该村的100多名村民可以通过“兴农通”APP享受到自助线上贷款的便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从金融供给角度看,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明显上升,银行迫切需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从金融需求角度看,乡村振兴领域包含大量普惠群体,很难通过传统金融服务模式获取多元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出了更多需求和更高要求。

中小银行转型的主战场

随着互联网、移动支付等科技手段加速应用,既为商业银行突破网点局限扩大服务插上了“科技翅膀”,又为充分发展县域和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可行性。专家表示,大数据时代,金融科技可有效缓解中小银行与客群之间信息不对称难题,从而降低农村融资门槛,有效打通金融服务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中小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包括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等,已经成为助力“三农”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末,全国共有农村中小银行3893家,其中农村信用社2196家(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1648家。73%的农村中小银行法人在县域,服务在农村,重心在基层。业内人士表示,农村中小银行积极利用便民金融服务点和手机银行等新兴技术,以期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经营效率大幅提高。

“我用手机点开‘吉数金融’小程序录入信息后,30万元的信用贷立即批了下来,这解决了我下半年扩大生产、发展特色农业的资金缺口。”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犇牛生态基地负责人刘厥强说。近年来,吉安农商银行借助吉安市“吉惠通”一站式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政务数据、人民银行征信和互联网三方数据资源,针对小微企业、养殖户等客群,创新推出“吉数金融”信贷系列线上贷款“吉商易贷”,为用户提供全自助、纯线上的信用贷款,实现了“1分钟录入、1分钟审核、0人工干预”的用信模式,有效缓解涉农融资压力,提升了信贷服务效率和涉农服务体验。

随着传统金融服务与“三农”金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加剧,数字化转型成为不少中小银行抢占客源和市场份额的手段之一。李广子表示,中小银行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业务流程,降低单个客户的金融服务成本,使得金融机构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向“三农”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中小银行利用数字化手段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更好地发挥中小银行决策链条短、机构层级少的优势,提高对“三农”群体的金融服务效率。

不过,当下的农村金融市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依然面临多重困境。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从内部看,中小银行由于在技术、资金等方面优势不足,规模效益有限,导致试错成本高,从而严重影响了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投入能力和投入意愿。从外部看,大型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实现业务下沉,中小银行的传统业务无疑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在内外交织的展业挑战下,中小银行为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得不加快数字化转型。

专家建议,中小银行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进行数字化转型。不同中小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禀赋,采取差异化的转型路径,在数字化转型的收益和成本之间把握好平衡。同时,引导和规范大型金融机构或外部科技公司对中小银行进行科技输出,借助外部科技力量对中小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进行赋能。对于农金机构,要更好地发挥省联社在科技赋能方面的作用,提高系统研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把控涉农风险不能忽视

“目前,规模各异的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涉农金融的发展。‘三农’主体的金融需求持续增加并呈现多元化、综合化趋势。”叶银丹表示,尽管金融机构在不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但在涉农金融服务中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部分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普遍缺乏信心,征信数据不完善、抵押物价值低等因素导致银行不愿意深入开展农村的信贷业务。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李一帆表示,商业银行应加快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基于农业农村需求升级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等个性化专项金融服务。同时,依托金融科技还可以推动数据资源互通共享,进一步完善农村客户信用评估,从而优化农村地区金融风险管理。

此外,金融机构不能忽视对涉农金融风险的把控。叶银丹建议,依托数字化技术支撑,可从贷前拦截、贷中核查、贷后预警角度构建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高效化的涉农信贷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发挥数字化优势,快速挖掘涉农贷款中潜在的风险问题,为助力支农支小信贷服务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风险防控。

(王宝会)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刘诗雨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