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身高焦虑,儿科专家带你揭秘骨龄那些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能长得高一些,有一些甚至出现了“身高焦虑”。
暑期儿科门诊经常有家长带小孩来看病,要求测骨龄,很多家长甚至热衷于测骨龄。其实并没有必要。那么,孩子是否需要常规、定期测骨龄呢?骨龄到底是什么?哪些孩子需要定期监测骨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重庆松山医院儿科专家马娟副主任医师聊聊骨龄那些事!

什么是骨龄?
骨龄(bone age BA):全称骨骼测定年龄,就是骨头的年龄,代表儿童生长发育的潜力。骨龄是发育年龄,反映人体生物年龄,能比较正确评价人体成熟程度。
简而言之,以骨骼的发育变化测定的体格发育年龄叫做骨龄。骨龄是儿童体格发育的基本指标。
骨龄到底怎样拍呢?

手腕部是公认的观察骨发育和测定骨龄的主要部位,适合于各年龄组。
拍摄部位:左手(弱势手),腕部正位 X 线片,除拍摄手部诸骨外,还应包括尺、桡骨远端骨干 2cm-3cm。
左撇子测哪只手?
有人可能会问,骨龄一般测弱势手,即如果是右撇子,测左手。但如果是左撇子,是不是就应该测右手呢?
不是,也是推荐左手。因为骨龄的衡量标准基于“左手”X线的大样本研究,因此无论左撇子和右撇子,均建议测左手,右手骨龄没有相应的参考标准。
骨龄和身高有什么关系?
骨骼发育对身高起着重要作用,骨龄越小,生长潜力越大;骨龄越大,生长潜力越小。
但并不是说骨龄越小越好。一般而言,骨龄与实际年龄相符或略有差别,正常差别不应超过 1 岁,如果超过 2 岁要考虑病理性因素。
所以,骨龄可以作为预测身高的重要参考测量方式。一般来说,当男童骨龄达到15岁,女童骨龄达到13岁时已到达最终身高的95%。
当然,骨龄不是生长发育参考的唯一标准,还需要结合其他情况综合分析。
哪些孩子需要及时监测骨龄?

1.增长缓慢的孩子
与同地区、同性别、同年龄的孩子相比,身高较矮的孩子,以及生长速率缓慢的孩子。
生长速率缓慢的参考值为:
①3岁以下的儿童,身高增长速率≤7cm/年;
②3岁至青春期的儿童,身高增长速率≤5cm/年;
③青春期儿童,身高增长速率≤6cm/年。
2.中枢性性早熟的孩子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中指出CPP诊断标准之一:性征提前出现,即女童7.5岁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男童9.0岁前出现睾丸增大,需要进一步检查和监测骨龄。
3.严重消瘦、超重或肥胖的孩子
严重消瘦、超重或肥胖,会影响儿童的骨龄发育,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骨龄检测。
特别是近年疫情影响,肥胖/超重儿童数量在我国剧增,需引起家长及儿科医生们积极关注。
4.出生身长、体重不足的孩子
出生身长、体重不足,儿童期持续矮小的孩子,需要定期监测骨龄。
5.参加特殊人才选拔的孩子
对身高有特殊要求,参加特殊人才选拔的孩子,例如:模特、舞蹈演员、空乘、飞行员等。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骨龄呢?

骨龄受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内分泌环境(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疾病、运动、骨龄评估方法等影响。
其中常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超重、肥胖增加骨龄提前的风险,超重男、女童骨龄提前风险接近,肥胖女童骨龄提前风险大于男童。消瘦增加骨龄落后的风险。
2.生长激素缺乏所致矮小症患儿普遍存在骨龄落后,骨龄落后值与生长激素峰值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真性性早熟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儿童骨龄常常提前。
3.青春期甲亢患者骨龄发育落后,FT3与骨龄落后关系更为密切。甲亢病程越长,骨龄落后程度越明显。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儿骨龄则显著低于正常儿童。
4.体育锻炼有利于骨骼及全身的钙磷代谢,促进骨骼发育,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组骨龄平均值高于不经常运动组,且前者骨龄与生活年龄之差显著小于后者,也就是说经常运动组骨龄与实际年龄更为接近。
骨龄检测有辐射吗?
凡是X线照射都会有辐射,但骨龄检测辐射剂量很小。
骨龄通常拍摄左手及腕部(离主要器官较远的末端部位),一次骨龄照片所接受的X线量少于0.00012mSv。
一次骨龄照片的辐射量,相当于在自然界20分钟、坐飞机2分钟、看电视44小时或者吃饭21天所接受的辐射量,作用微乎其微,对人体无损害。
因此,家长无需谈X线色变,它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综上所述,敲重点:
1.定期监测身高的水平、速度和骨龄,是非常重要的。但相比于某个年龄身高的点,动态观察更为重要,可以每3月测一次身高,必要时每半年测一次骨龄,观察生长趋势,以及所在曲线的变化情况。
2.相比身高,孩子整体的健康问题,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也很重要,不要盯着身高,或者定了一个不切合实际的身高目标,让自己很忧虑。
3.一般来说,身高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没有明显生长发育问题或疾病,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达到多高,而采用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