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望龙门缆车遗址恢复重光
8月3日,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发出一则“【特别扫街活动】关于招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望龙门缆车公益活动志愿者的通知”,立即引起广大志愿者的积极关注和响应,不到一天时间30名志愿者集结到位。

8月6日,望龙门缆车遗址,来自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街道湖广会馆社区居委会、重庆航翔置业有限公司的40余名志愿者,牺牲周末休息时间,怀着对城市历史的热爱,为文物开展大扫除。

由于缆车废弃已久,轨道上积满了各种垃圾和荒草,安全隐患大。志愿者们运用自带的铁锹、钳子、砍刀、剪子、手套、垃圾袋等工具进行垃圾清理。清除杂物、拔除杂草、运送枯枝烂叶,经过小半天的并肩奋战,望龙门缆车遗址变得整洁一新。

以前,望龙门街道至长江岸边坡度陡峭,市民出行甚是艰难。1945年5月,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梅旸春等人主持设计,因地制宜在这条陡坡上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客运缆车通车。缆车通行后,市民花上几分钱便可乘坐缆车上下,免去了爬坡上坎的辛苦。道路通,人心顺,缆车的通行作用巨大、意义深远,不仅大大改善了重庆的交通环境,更提振了重庆人民的士气。
1987年10月,随着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二条大型跨江客运索道——重庆长江索道建成运营,连通了渝中区上半城与南岸上新街的空中运营道路,望龙门码头到龙门浩的过江轮渡受到一定影响,望龙门缆车乘客减少。1993年,因修建长江滨江路,缆车停运。2009年底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望龙门缆车虽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却不能被遗忘。为了改善“望龙门缆车”轨道遗址的环境卫生,让文物得到最基本的尊重,提升游客的体验和观赏价值,让更多的文保志愿者、历史文化爱好者了解这一段历史,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渝中区朝天门街道湖广会馆社区、重庆航翔置业有限公司联合启动以“恢复重光,清洁望龙门缆车的美丽”为主题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今天的活动拉开了此次公益活动的序幕,以后还会持续招募志愿者参加。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号召更多的市民参与文保公益活动,了解文物故事,从而提升望龙门缆车遗址文物的形象和吸引力,并联动“白象居”的原住民讲好文物故事,传播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的观光区域,让市民、游客受益。
文图/何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