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 史迪威将军后代与朱德同志后代相聚 传承跨越八十多年的家国友谊
八十多年前,南希·米尔沃德的曾祖父史迪威将军,翻山跨海来到中国,与朱德同志共同在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中结下深厚的跨国友谊。

视频 | 史迪威将军后代与朱德同志后代相聚 传承跨越八十多年的家国友谊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8-08

一份美国陆军总部致史迪威将军夫人唁电复印件,南希·米尔沃德揣了一路。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到中国重庆,12000多公里。

八十多年前,她的曾祖父史迪威将军,翻山跨海来到中国,与朱德同志共同在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中结下深厚的跨国友谊。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等人参观图片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等人参观图片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八十多年后,2023年8月8日,在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她和家人跨越一万多公里,再次来到重庆,与朱德同志后代一起共植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并互赠礼物。

这份情谊,时隔80多年、走过五代人、跨越12000多公里,依然馥香四溢,就如同这株代表着家国友谊的桂花树。

史迪威将军后代来渝 延续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们非常自豪,可以来到曾祖父曾工作生活的地方,继续他多年前的传统,继续传承与中国人民建立的友谊。”南希·米尔沃德激动地说,此行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五个孩子,他们是史迪威将军家第五代代表。

一行人参观了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共同为“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揭幕,并与来自中美两国政府、专家学者、企业等150余人一起,召开了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

6岁的亨利·米尔沃德在妈妈南希的牵引下,走进曾曾祖父生平图片展现场。南希对此行有自己的考虑:“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来到史迪威博物馆。我们很高兴向他们介绍他们的曾曾祖父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右一)、南希·米尔沃德(右二)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曾外孙刘宁(左一)、曾外孙女刘茵(左二)共同为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培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右一)、南希·米尔沃德(右二)和朱德同志曾外孙刘宁(左一)、曾外孙女刘茵(左二)共同为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培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在博物馆的植树结束后,史迪威的外曾孙女苏珊·科尔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几年后还可以再来看看这棵象征友谊的树。”

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虽没能到现场,但他向史迪威博物馆捐赠了190余张史迪威将军工作、生活的珍贵照片,用于“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2023年是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年,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在伊斯特布鲁克的协助下,推出了此次图片展。

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史迪威五次来华 在渝任职期间住在渝中区嘉陵新路

约瑟夫•史迪威,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在其长达42年的职业军旅生涯中,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11年至1944年之间,史迪威曾五次来华,他对中华文化、中国社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成为当时美国军界有名的“中国通”。

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而他第五次来华,正是来重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居住在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即现在的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所在地。

谈及史迪威与朱德同志、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情,要追溯到这段革命战争时期。他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808213250

懂感恩的重庆人民仍在传承史迪威精神

“重庆人民是非常有感情、懂感恩的,直至目前,重庆人仍然牢记史迪威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贡献,并不断将博物馆充实、完善。”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研讨会上说。

而对于重庆人民、中国人民牢记的史迪威将军精神,赵白鸽也有她的理解,在她看来,什么是史迪威将军精神、如何传承史迪威将军精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对中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使史迪威将军的精神真正得到很好的传承。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也纷纷谈及各自对史迪威及其精神的理解、今后的传承。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傅立民在研讨会中说,史迪威以及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代表着艰难岁月里中美合作的历史,激励着双方在未来挑战和共同利益下重新燃起合作的希望。

史迪威将军后代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后代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以外国军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开展史迪威和中美关系研究工作,史迪威研究中心主任陶燕表示,通过举办这次系列活动,将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民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新的努力,有助于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两国各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谋求两国和两国人民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若史迪威将军还在世,他一定会惊讶于重庆乃至全中国的发展,也会为与重庆人民一同,为这里摇身一变为当今世界一流现代化大都市而自豪。另外,我愿与他共饮重庆啤酒,为中国取得的成就举杯祝贺。”傅立民感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王玮/文 记者 陈洋/图、视频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视频 | 史迪威将军后代与朱德同志后代相聚 传承跨越八十多年的家国友谊

2023-08-08 21:31:54 来源:

一份美国陆军总部致史迪威将军夫人唁电复印件,南希·米尔沃德揣了一路。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到中国重庆,12000多公里。

八十多年前,她的曾祖父史迪威将军,翻山跨海来到中国,与朱德同志共同在反抗侵略、保卫和平中结下深厚的跨国友谊。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等人参观图片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等人参观图片展。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八十多年后,2023年8月8日,在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她和家人跨越一万多公里,再次来到重庆,与朱德同志后代一起共植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并互赠礼物。

这份情谊,时隔80多年、走过五代人、跨越12000多公里,依然馥香四溢,就如同这株代表着家国友谊的桂花树。

史迪威将军后代来渝 延续与中国人民的友谊

“我们非常自豪,可以来到曾祖父曾工作生活的地方,继续他多年前的传统,继续传承与中国人民建立的友谊。”南希·米尔沃德激动地说,此行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五个孩子,他们是史迪威将军家第五代代表。

一行人参观了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共同为“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揭幕,并与来自中美两国政府、专家学者、企业等150余人一起,召开了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

6岁的亨利·米尔沃德在妈妈南希的牵引下,走进曾曾祖父生平图片展现场。南希对此行有自己的考虑:“这是他们第一次来中国,来到史迪威博物馆。我们很高兴向他们介绍他们的曾曾祖父与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我们就可以将这份友谊传承下去。”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右一)、南希·米尔沃德(右二)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曾外孙刘宁(左一)、曾外孙女刘茵(左二)共同为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培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外曾孙女苏珊·科尔(右一)、南希·米尔沃德(右二)和朱德同志曾外孙刘宁(左一)、曾外孙女刘茵(左二)共同为象征友谊的桂花树培土。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在博物馆的植树结束后,史迪威的外曾孙女苏珊·科尔表达了自己的心愿:“我希望几年后还可以再来看看这棵象征友谊的树。”

史迪威将军的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虽没能到现场,但他向史迪威博物馆捐赠了190余张史迪威将军工作、生活的珍贵照片,用于“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2023年是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年,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在伊斯特布鲁克的协助下,推出了此次图片展。

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生平图片展现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史迪威五次来华 在渝任职期间住在渝中区嘉陵新路

约瑟夫•史迪威,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毕业于美国西点陆军军官学校。在其长达42年的职业军旅生涯中,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11年至1944年之间,史迪威曾五次来华,他对中华文化、中国社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成为当时美国军界有名的“中国通”。

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纪念史迪威将军诞辰140周年研讨会。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而他第五次来华,正是来重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一职,居住在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即现在的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所在地。

谈及史迪威与朱德同志、与中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情,要追溯到这段革命战争时期。他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斗争作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图片_20230808213250

懂感恩的重庆人民仍在传承史迪威精神

“重庆人民是非常有感情、懂感恩的,直至目前,重庆人仍然牢记史迪威在中国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贡献,并不断将博物馆充实、完善。”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在研讨会上说。

而对于重庆人民、中国人民牢记的史迪威将军精神,赵白鸽也有她的理解,在她看来,什么是史迪威将军精神、如何传承史迪威将军精神,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对中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可以使史迪威将军的精神真正得到很好的传承。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也纷纷谈及各自对史迪威及其精神的理解、今后的传承。美国国防部前助理部长傅立民在研讨会中说,史迪威以及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代表着艰难岁月里中美合作的历史,激励着双方在未来挑战和共同利益下重新燃起合作的希望。

史迪威将军后代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摄
史迪威将军后代和朱德同志后代合影留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陈洋 摄

重庆史迪威博物馆作为国内唯一一座以外国军人名字命名的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开展史迪威和中美关系研究工作,史迪威研究中心主任陶燕表示,通过举办这次系列活动,将有助于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有助于推动两国人民为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作出新的努力,有助于在更广泛的领域发展两国各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合作,谋求两国和两国人民各方面的共同发展。

“若史迪威将军还在世,他一定会惊讶于重庆乃至全中国的发展,也会为与重庆人民一同,为这里摇身一变为当今世界一流现代化大都市而自豪。另外,我愿与他共饮重庆啤酒,为中国取得的成就举杯祝贺。”傅立民感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首席记者 王玮/文 记者 陈洋/图、视频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伊永军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