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让公摊“摊”得明白规范
“69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竟然达到37平方米,公摊率超过了50%,这也太离谱了。”西安姬女士买房“高公摊”事件,登上热搜,公摊问题再次引发网友广泛讨论。
应该看到,完全取消公摊,牵涉利益主体多,改革的阻力很大,在实践过程中具有难度,需要多部门多方面从长计议。但完善公摊面积制度,让公摊面积“摊”得明白、“摊”得规范是迫切且具有可行性的。
关于公摊面积是否应该取消,一直存在争议。赞同取消公摊面积制者认为,公摊事关买房透明化和公平性,会让购房者“花大钱买小屋”;另一派声音则认为,取消公摊面积制推高单价,致使生活配套受影响,还会给业主入住后公摊部位的管理、维护以及后续产生的安全责任带来许多现实问题。
取消“公摊面积”涉及法律法规的修改和调整,或将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影响,在具体实施中要平衡各方利益,考虑相关的配套政策。
购房者苦公摊久矣,主要因为公摊面积不透明也不统一。事实上,广大网友诟病商品房公摊面积,并非是要取消其公共区域,而是反对“公摊面积”的概念泛化和算法模糊,这容易让购房者在购房时晕头转向、惴惴不安,也极易引发消费者与开发商、业主与物业的矛盾纠纷。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和规章对“公摊面积”并没有一个标准定义。哪些区域属于公摊面积,哪些区域不是,完全由开发商自说自话,任意揉捏,让公摊面积成为“糊涂账”。一些开发商为了利益最大化,常常通过虚列公共建筑设施、虚增、夸大公共设施面积等途径来虚增公摊面积。对此,购房者稀里糊涂,弄不明白,也无从考量。
完善公摊面积制度,加强监管,让公摊面积“摊”得明白规范,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就是要厘清公摊标准,同时加强监管和提高制度透明度、解决购房者和开发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入惩罚赔偿,倒逼开发商把标准、明细公开,不弄虚作假,避免货不对板,让购房者感受到货真价实;作为开发商,应将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公摊部位等信息明白公示,充分保障购房者知情权;作为购房者,也要在购房前就要做好咨询,知道公摊面积包括哪些,并要求开发商写在购房合同里,同时积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更好保障自身购房权益。
解决公摊“糊涂账”,攸关民众付出与获得的平衡感,事关民众对房地产市场信心的恢复,不可轻视,应积极妥善加以解决,将公摊的“水分”挤出去,避免收房变成“开盲盒”。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