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渝论 | 坚持“两山理论” 提升民生福祉
8月10日,重庆市统计局发布《2022年重庆市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重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投入1100.2亿元,同比增长16.0%。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为94.1%,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市民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重庆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切实做到了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步入新时代,需要更多物质和精神财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塑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事关党的使命与宗旨。重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设为高质量发展主题,力求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为此,重庆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行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成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4.5%,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2.5%,人均公园面积达16.33平方米。当下之重庆,不仅彰显着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的人文精神之美,也彰显出属于山城独特“诗”和“远方”的美好意境。
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客观而言,一个地方要发展经济,不应竭泽而渔,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近年来,重庆市在谋求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特意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重庆的许多企业不约而同开展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在“智慧+”“创新+”“绿色+”路线下,建设绿色工厂,让“含绿量”促进提升“含金量”。2022年,重庆以电动汽车在内的6个支柱产业产值规模均迈上千亿级台阶,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19%、31.1%,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丰收。
打造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不断筑牢,构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重庆责任在肩,义不容辞。长江、嘉陵江在重庆的朝天门交汇,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山水之城。同时,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地,山环水绕,是“扼守”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守护“蓝天白云”,是重庆的责任所在。近几年,重庆紧紧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目标,推动以长江、嘉陵江“两江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更新,通过加强城市山体管控、提升森林质量、修复废弃矿山、治理大气污染……
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价值观为引领,结合重庆的具体实际,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绘就美丽中国的巴山渝水美丽画卷。
作者:肖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