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子庄先生的艺术人生(一)
记忆一一子庄先生的艺术人生(一)
陈子庄(1913-1976), 原名陈富癸,又名思进,有兰园、南原、十二树梅花书屋主人、下里巴人、石壶山民、阿九等号,晚年自称石壶,重庆永川人。著名国画大师。曾受聘为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在长期研究中国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子庄风格”。因艺术风格独树一帜,画界称为画坛巨匠、“东方梵高”,其精品已经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不准出境文物。代表作有《山深林密》、《秋山如醉》、《溪岸图》等,著有《石壶论画语要》。
今年为子庄先生诞辰110周年,10月15日是他的诞辰日。从即日起,永川博物馆开设《记忆一一子庄先生的艺术人生》专栏,以纪念这位被尊称为“东方梵高”的陈子庄先生。
石壶往事
陈寿梅(子庄先生幺女)
我的父亲陈子庄是我最尊敬的人,我陪他一起走过那段最难忘、心酸的岁月。在他言传身教中、传递着仁爱、包容、广达的胸怀,使我懂得了人性高贵的灵魂,他的身影还在我记忆犹新中,他那慈祥的目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好像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来到人间,为传递真、善、美而来,说他是圣人都不为过。
父亲1913年出生于四川省永荣镇,为原永兴乡韦家沟与脚盒函之间上碗厂的一个艺术之家工人家庭。名福贵、后更名越,再更名子庄,号南原、兰园、南源,十二树梅花书屋主人,石壶山民,下里巴人,别号老庄、阿九、老朽、扁豆斋等,晚年自称石壶。爷爷陈增海,永川瓷碗厂画工,并常为荣昌县扇商画扇以维持生计,有子女七人,父亲陈子庄居长。陈增海与人合伙做小生意,兼画扇,农忙时务农,农闲时为永川瓷碗厂画瓷碗。
父亲自幼聪慧过人,在爷爷的影响下,深受家庭的艺术熏陶,耳濡目染,酷爱学画。父亲小小年纪出人意表,他三至四岁时能绘画出鸡鸭、飞禽、走兽形态生动。逐渐他的绘画牝牡,乡里人称奇。
父亲曾讲述过往事:其乡有一旧时禀生,尝讥笑说:汝家既无名画可慕,又不得名师指点,何以学画?汝若学成,我拿手心煎鱼汝吃。父亲性格倔强,后习画更益勤,他自念说:“说我不能学画:量我无成,我志在必成。“此后,更加奋发图强。
1919年,父亲6岁。启蒙读书,在陈氏祠堂与同姓宗族数十人共读私塾,塾师刘纯道。父亲自幼智慧过人,他总有奇思妙想的想象力。读私塾几年间,教书先生在课堂授课时,先生讲述一遍,父亲早已神慧领悟。随后他在书本上画起了钟馗、岳飞、关羽等人物画像,尝被教书先生训斥“不务正道”。搞得先生哭笑不得,曾告知爷爷。爷爷问我父亲为何上课不听先生讲课,父亲回答道,先生讲述一遍孩儿早已能背诵,过目不忘。
父亲喜读古典小说《三国》、《西厢》、《水浒》、《红楼梦》。七岁时因家贫做过牧童,放牛时以大地为画布在蓝天白云下随手涂鸦,勾画出生动的牛群。
1924年,父亲11岁。爷爷年龄逐渐增大,生意冷落,家境困顿,被约入本乡庆云寺为和尚,放牛并和小和尚一道念书、习武、继拜当地著名拳师苦练。父亲非常用功,常在煤油灯下读书作画至深夜、从不间断。
1925年,父亲12岁。承父业为扇商画扇,在乡里渐有画名。因家贫依僧为食,在庆云寺随僧习武,苦练数年、渐精通拳术。他武功高强、身躯壮伟、臂力过人,侠义之风,喜结交豪俊,名扬乡里,时人皆称为侠士,精技击之术。
1927年,父亲14岁。在荣昌县教授拳术卖画为生。他勤奋苦学,不久在他笔下不断的日新月变,后登门者络绎不绝,奉金求画扇。在乡里颇负豪侠之名,从此浪迹江湖奔走川东川南,常赤手空拳,只身一人夜行胆识过人,喜结交豪俊、欲后报效国家。
1929年,父亲16岁。自我沉淀多年后,练得一身的好本领。他认为他外出闯天下的条件已具备,就只身一人来到成都,拜在当时成都武术界最具声望的武术名家马宝门下习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