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观点 | 王心源:石窟寺保护需“跨界”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李燊 陈攀 刘岱松)“石窟寺的保护,不只是文化遗产一个学科的事情。”今(20)日,在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现场,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心源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表示,石窟寺的保护,也需“跨界”。
在王心源看来,石窟寺保护是涉及众多领域学问的综合科学研究。因此,他乐意看到本次论坛的“跨界”属性。“在论坛上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不仅有考古、历史、文博领域的专家参会,还有包括地质、物理、化学、工程建筑、数字信息技术、减灾等领域的专家参会,一起讨论石窟寺保护问题。”王心源也希望在以后举办的论坛里,探讨的知识范围能进一步扩大,参会的领域专家也能更加广泛,比如材料、生物、环境、工程、艺术、媒体传播以及探测仪器研制等。
“石窟寺保护,探测病害便是其中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而探测多大范围、探测多少要素、探测到多大的程度才达到目标?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空间考古等相关技术与方法都是可以助一臂之力的。”王心源提到,在石窟寺开展具体保护工作的过程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用不同的技术、方法与知识为某处石窟寺保护可能开出了不同的“处方”,但该处管理者却需要一个真正有用的“处方”来解决问题,这需要“跨界”的综合科学研究工作才能实现。
同时,研究领域的“对口”也让王心源高度关注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他表示,用数字化方式将文物信息保存下来,这是让文化遗产“长寿”的一个方法,也让未来的下一代能更好地探索文物的价值、更全面地解读文物的内涵与意义,同时,在网络上也更方便、更广泛地实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