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乡村振兴|黔江太极镇:生活有诗意 产业有“丝”路
蚕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太极镇美丽乡村的新貌,正在石钟河两岸徐徐铺开。

对话乡村振兴|黔江太极镇:生活有诗意 产业有“丝”路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3-08-21

核心提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在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委、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的指导下,华龙网集团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策划并推出了大型系列全媒体访谈“对话乡村振兴”,目的是记录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展示乡村振兴良好形象、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乡村振兴成功经验,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引导。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村景即事》,勾勒了一幅绿水青山、生态乡村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图片1
黔江区太极镇内,桑树郁郁葱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这种生活,在黔江区太极镇得到很好的诠释。

“丝”路带出村民致富路

太极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石钟河流经于此,迂回蜿蜒形如“太极图”而得名。

夏日的阳光,照在石钟河上波光粼粼。一河两岸,是成片的绿色桑田。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2100年前,汉乐府中的乐府诗《陌上桑》描写了一名美丽、坚贞、聪明的女子罗敷的形象,脍炙人口,传诵千古。

黔江,自古就是蚕桑之乡,是全市蚕桑生产第一大区,栽桑养蚕已有250多年历史。

大极镇有8200亩桑园,在养蚕旺季,现代“罗敷”的影子清晰可见,村民们的生活充满生态田园诗意。

图片2
村民将蚕茧运到蚕茧收购站销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8月3日,太极镇蚕茧收购站一片忙碌。石槽村的村民刘梅正在卖蚕茧。白花花的蚕茧倒进收购槽时,她心里乐开了花。

刘梅是太极镇的养蚕大户,栽种了150亩桑园,请了当地10名村民务工,春夏两季卖茧收入已达20万元。

今年,还有两季秋蚕待养。

刘梅按往年的行情预估,秋蚕将有15万元收入。

刘梅的话不多,她和老公一起辛勤劳动,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刘梅在蚕茧收购站结账的时候,不断有装满蚕茧的小型农用车开进蚕茧收购站。

图片3
太极镇蚕茧收购站正在收购蚕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太极镇的村民靠养蚕,从蚕丝中找到了致富的出路。

据统计,今年春夏两季,太极镇饲养蚕种达 3473 张,产茧量连续7年居全区第一,蚕农售茧收入 747.4 万元。

一条“丝”路,带出了村民致富路。

“丝”路延伸产业发展路

在当地村民眼里,桑树就是“摇钱树”。

图片4
桑枝条可用于桑黄菌棒加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太极镇专职副书记孙文锦说,桑叶可以养蚕,可以做成桑叶面,桑枝条还可以用于食用菌培育、桑黄菌棒加工等,村民增收的渠道很广泛。

2021年3月,太极镇被列入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

在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定点帮扶推动下,太极镇实行“镇村干部包干”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成立蚕桑工作专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成功打造太河村区级蚕桑示范片1000亩和李子村烟房坝、金团村金团坝、 鹿子村三岔坝等 6 个镇级示范片。

产业发展有“丝”路。

太极镇人大主席陆周表示,太极镇围绕“蚕桑小镇”建设目标,引进海江农业桑枝菌厂、刘亦农业桑叶面、蚕桑文化电商中心,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5
桑叶面生产。太极镇 供图

在李子村,刘亦和桑叶面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刚刚投产的现代化生产线,将成批量的绿色桑叶面送出太极镇,走上广大市民的餐桌。

太极镇党委书记刘质彬说,镇党委坚持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建设蚕桑小镇、生态重镇、和美新镇,着力打造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示范样板。

桑叶铺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小一片桑叶,铺就了太极镇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帮扶集团扎实推进对口帮扶黔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帮扶计划项目的落实落地,推动黔江区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6
太极蚕桑文创体验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刘质彬表示,下一步,太极镇将在市区两级帮扶集团的倾情倾力帮扶下,以蚕桑产业发展为契机,延伸产业链条,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求创新,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装扮新风貌。抓住李子村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的良机,参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模式,统一改造青太二级路沿线民居风貌,提升李子村作为太极镇“入户大门”的整体形象。

第二、种植新品种。开展金鸡坝现代农业园地力提升整治工作,围绕生态、功能、特色做文章,改变传统种植品种,新种植小众化、高端化粮油品种,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第三、开发新项目。利用水美乡村“金鸡戏水”滨水文化景点,完善特种经营许可,开通水上皮划艇游乐项目;完成农旅融合体验馆装饰,结合大闸蟹养殖基地、果桑采摘园,打造科普、垂钓、农耕体验等全学龄段研学基地。

第四、打造新网红。引进台商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萤火谷,发展民宿,打造乡村旅游新爆点。

图片7
李子村文化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蚕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太极镇美丽乡村的新貌,正在石钟河两岸徐徐铺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徐云卿 实习生 罗渝

分享
新浪微博

对话乡村振兴|黔江太极镇:生活有诗意 产业有“丝”路

2023-08-21 14:20:59 来源:

核心提示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今年以来,在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农业农村委、市文化和旅游委、市乡村振兴局、市水利局的指导下,华龙网集团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策划并推出了大型系列全媒体访谈“对话乡村振兴”,目的是记录重庆市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展示乡村振兴良好形象、挖掘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交流乡村振兴成功经验,为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引导。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一首《村景即事》,勾勒了一幅绿水青山、生态乡村的田园牧歌式生活。

图片1
黔江区太极镇内,桑树郁郁葱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这种生活,在黔江区太极镇得到很好的诠释。

“丝”路带出村民致富路

太极镇位于黔江区西南部,石钟河流经于此,迂回蜿蜒形如“太极图”而得名。

夏日的阳光,照在石钟河上波光粼粼。一河两岸,是成片的绿色桑田。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2100年前,汉乐府中的乐府诗《陌上桑》描写了一名美丽、坚贞、聪明的女子罗敷的形象,脍炙人口,传诵千古。

黔江,自古就是蚕桑之乡,是全市蚕桑生产第一大区,栽桑养蚕已有250多年历史。

大极镇有8200亩桑园,在养蚕旺季,现代“罗敷”的影子清晰可见,村民们的生活充满生态田园诗意。

图片2
村民将蚕茧运到蚕茧收购站销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8月3日,太极镇蚕茧收购站一片忙碌。石槽村的村民刘梅正在卖蚕茧。白花花的蚕茧倒进收购槽时,她心里乐开了花。

刘梅是太极镇的养蚕大户,栽种了150亩桑园,请了当地10名村民务工,春夏两季卖茧收入已达20万元。

今年,还有两季秋蚕待养。

刘梅按往年的行情预估,秋蚕将有15万元收入。

刘梅的话不多,她和老公一起辛勤劳动,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刘梅在蚕茧收购站结账的时候,不断有装满蚕茧的小型农用车开进蚕茧收购站。

图片3
太极镇蚕茧收购站正在收购蚕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摄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太极镇的村民靠养蚕,从蚕丝中找到了致富的出路。

据统计,今年春夏两季,太极镇饲养蚕种达 3473 张,产茧量连续7年居全区第一,蚕农售茧收入 747.4 万元。

一条“丝”路,带出了村民致富路。

“丝”路延伸产业发展路

在当地村民眼里,桑树就是“摇钱树”。

图片4
桑枝条可用于桑黄菌棒加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太极镇专职副书记孙文锦说,桑叶可以养蚕,可以做成桑叶面,桑枝条还可以用于食用菌培育、桑黄菌棒加工等,村民增收的渠道很广泛。

2021年3月,太极镇被列入重庆市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

在市科技局帮扶集团定点帮扶推动下,太极镇实行“镇村干部包干”制度,层层压实责任,成立蚕桑工作专班,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成功打造太河村区级蚕桑示范片1000亩和李子村烟房坝、金团村金团坝、 鹿子村三岔坝等 6 个镇级示范片。

产业发展有“丝”路。

太极镇人大主席陆周表示,太极镇围绕“蚕桑小镇”建设目标,引进海江农业桑枝菌厂、刘亦农业桑叶面、蚕桑文化电商中心,不断延伸蚕桑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5
桑叶面生产。太极镇 供图

在李子村,刘亦和桑叶面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刚刚投产的现代化生产线,将成批量的绿色桑叶面送出太极镇,走上广大市民的餐桌。

太极镇党委书记刘质彬说,镇党委坚持以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凝心聚力建设蚕桑小镇、生态重镇、和美新镇,着力打造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示范样板。

桑叶铺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小一片桑叶,铺就了太极镇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帮扶集团扎实推进对口帮扶黔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成员单位积极推进帮扶计划项目的落实落地,推动黔江区乡村全面振兴。

图片6
太极蚕桑文创体验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刘质彬表示,下一步,太极镇将在市区两级帮扶集团的倾情倾力帮扶下,以蚕桑产业发展为契机,延伸产业链条,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上求创新,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装扮新风貌。抓住李子村创建市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的良机,参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建设模式,统一改造青太二级路沿线民居风貌,提升李子村作为太极镇“入户大门”的整体形象。

第二、种植新品种。开展金鸡坝现代农业园地力提升整治工作,围绕生态、功能、特色做文章,改变传统种植品种,新种植小众化、高端化粮油品种,提升农产品经济效益。

第三、开发新项目。利用水美乡村“金鸡戏水”滨水文化景点,完善特种经营许可,开通水上皮划艇游乐项目;完成农旅融合体验馆装饰,结合大闸蟹养殖基地、果桑采摘园,打造科普、垂钓、农耕体验等全学龄段研学基地。

第四、打造新网红。引进台商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萤火谷,发展民宿,打造乡村旅游新爆点。

图片7
李子村文化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徐云卿 摄

蚕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太极镇美丽乡村的新貌,正在石钟河两岸徐徐铺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天春 徐云卿 实习生 罗渝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杜典韵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