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艺术名家风采|何国胜:骨感坚实 空灵水润
发布时间:2023-08-22 00:34:24
PJf5OmAujsoi31kvI9AKM9WMqTWBjIkHHDW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412

骨感坚实 空灵水润——析何国胜巴蜀山水

作为中国画的代表,水墨画要求绘画不仅要立于墨彩,还要超越画面本身,能够让欣赏者看到画面之内的意境,还要看到画面以外的精神,比如说那些飘离于根系、枝叶以外的花瓣,乃至飘得更远的花絮和种子。换一句话说,在欣赏者看来,好的绘画作品就应该是这样:既要有实实在在的山川河流,又要有可望而不可即的一轮明月;既要有高山流水小桥人家,又要有花开倩影暗香浮动。所谓的意外之象,韵外之韵,强调的就是这种画外之意。何国胜的山水就是这样既有写实画派的具象,又有文人画的精神寄托。所以他把生于斯长于斯的巴山蜀水作为自己的精神维指,他的系列山水水墨画骨感坚实,空灵水润。融诗、书、画一体,意、识、灵齐备,诗为画之意,书为画之骨,作品线条流畅,色调明丽,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使得画面构图充满厚重感,疏与密,轻与重的手法,点石成金,整体效果虚实有致。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348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408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410

他在民居画《梦回故园》和《碧波清江》中,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笔法上平、留、重、变,色彩上以黑白两色为主,灰、蓝、红、黄为点缀,形象地再现了巴蜀山峰连绵,伟岸挺拔,水势浩大,山水相依的独特地貌。山石硬朗,不失水润,水之丰润,不失飘渺,山峰云烟,几分朦胧,几分清晰,渔舟轻驾,孤岛呈现,而隐居于峰岩绿树间的几顶民居,于白云缭绕,水波震撼中,陡添几缕生命气息,这种依山而居的民俗,地域性十分明显。而在《深山古寺》和《蜀山情》中其形象的塑造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将那些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毅然舍弃,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则采取了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在这里,何国胜皴法独到,善于从山石的纵向,以线条去表现方硬工稳的山肌,脊骨高耸,肋骨坚实,而树则讲究近处质感,远处朦胧的技法,再辅以小院,屋瓦,以及那半隐于云山之中的寺塔,就把这些对故园渐远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304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326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339

值得一提的是,何国胜的山水作品,基本上是以写生为主,却又不全然是写生的具象之作,他将写生的素材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进行再次创造,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巴蜀味道,他在注重细节的基础上把巴蜀山水的坚毅与嶙峋表现的诗意必现。他从山前仰视着笔,把山涧的云雾缭绕意境朦胧,绿树掩映,房舍俨然,田园气息,乡土意味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用寥寥数笔将灰暗的山色,几道云线,与山水相衬托,把画面推向亮点,所以他作品的画面显得,点染淋漓,层次分明,辽远开阔。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210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229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249

因此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这样评价何国胜的技法,毫不为过。他以水墨为法,把视觉注意力引向虚旷空间,变全景式为一角式,以边角之景,展示无限河山,这种空灵虚化的清旷手法,以大实写大虚,以曼妙成佳境。何国胜深爱养育他的巴山蜀水,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父老乡亲的一份浓情一份蜜意,都是他一生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在这生命之源的滋润下,他悟出的道会更深,作品的质感坚实,空灵水润的特点会更加鲜明。

————文章转载于《神州书画报》

微信图片_20230801101302
微信图片_20230801101303
微信图片_20230801101600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102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116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130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147
微信图片_20230801102151